进入玄武湖景区,穿越绿柳如烟的翠虹堤,左行不足百米,便可以看到一座高约二十米的小山岭,此山虽不挺拔隽秀,但也景色迷人。这里幽静舒适,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沿山可拾级而上,山顶设有石亭一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便是东晋大文学家、占卜家、训古学家郭璞的墓地(也有衣冠冢之说)。南朝时,这里就有“郭仙墩”、“郭璞墩”之称,民间俗称“郭公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郭仙墩被南京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樱环洲秋景资料图片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便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是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之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山西河东闻喜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自幼爱好古文奇字和经术,《晋书》上称他“博学有高才”。他曾跟随一个名叫“郭公”的人学习卜筮,并得郭公赠与的《青囊中书》九卷,因此精通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帮人消灾免难,治病救人。
郭璞虽不善言谈,却擅长写诗赋。他写的《江赋》辞调华美,被世人所称赞。晋元帝看到他写的《南郊赋》时“见而嘉之”,并提升他当了著作佐郎。他注释了我国古代的字典《尔雅》,分别做了《音义》和《图谱》,以当时的方言解释了古老的动物和植物,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为唐以后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郭璞一生诗文多达百卷以上,数十万言,《晋书·郭璞传》称其“诗赋为中兴之冠”。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十四首,是中国游仙诗派的创始人。虽然《游仙诗》这类作品秦汉时就有,曹魏时也得以发展,但郭璞的《游仙诗》是借诗咏怀,反映现实,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游仙诗》其六云:“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丹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这是郭璞精心描绘的一幅群仙嬉游图,使人感到神仙生活之逍遥快乐,从而也流露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倾慕与追求。
郭璞的确十分特殊,纵看,他不仅精通术数,还通读了历史上大量正宗儒家经典。博闻强识,且不泥古人,发出自己的新见。如《晋书》所载,他注有《尔雅》、《三苍》、《方言》、《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书。横看,他善于收集身边各种占筮之事,曾将所闻的筮验六十多件事汇编成《洞林》,作为占筮之参考书籍。显然,这是一位集儒、术为一身的传奇人物。在风水方面,他屡试屡验,被后世风水师尊奉为风水的鼻祖,这也说明了郭璞作为一代风水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郭璞虽为河东闻喜人,但他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却多发生在江浙、福建一带的南方地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亦有许多,现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在郭璞还未走上仕途之时,他的母亲便已去世了。郭璞为其母选择了一块很平常的地给予安葬,而此地离水很近,时常被水淹没。当时很多乡绅不解,劝他重新择地安葬。郭璞笑而谢过,并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一年之后,大水非旦没有涨上来,反而退去很远,墓地周围皆成了一倾良田。之后,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许多远方之客都慕名前来请他择地、相墓。从此,郭璞名声大振。
晋明帝是一个略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到处给人相墓,并非常应验,于是微服私访。一次,晋明帝见一村夫在一座山头葬龙角,明帝非常吃惊地说:“你为何要埋葬龙角?这可要满门抄斩的。”村夫答曰:“是郭璞先生告诉我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当致天子。”明帝一听,那还得了。问道:“你在此葬龙角,难道你家会出天子吗?”村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而是天子会来这里。”晋明帝听后,由衷佩服郭璞精堪的风水术,于是晋明帝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位风水高人。
据清代《浙江通志》介绍,郭璞曾在浙江一带选择城址。相传,现在的温州城即为郭璞所选。开始郭璞准备选城址于江北一带,但是取土过秤之后,发现土轻了,遂过江,登上西北带的一座山峰(该山后称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于是确定该处为城址,并说:“若城绕山处,当聚富贵,但难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贼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说明郭璞在择地时曾有称土之举,并且选址时将安全防卫放在首位,这可能与当时战争频繁的背景有关。
郭璞多次为晋王司马睿占卜,全都应验。因此,司马睿十分器重郭璞。而郭璞也把占卜看作是参政议政,济世报国的一种方式。他对晋王朝诸多的弊政批评及匡正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借占卜之术,指出晋元帝的不足,劝司马睿居安思危,德行天下,他对司马睿说:“法令不一则人情惑,职次数改则觊觎生。官方不审则秕改作,惩劝不明则善恶浑,此有国者之所慎也。”诚意地希望司马睿能体贴民情,做一个受民拥戴的明君。占卜活动是郭璞政治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他的占卜灵验,而得到执政者赏识和重用;也因为他占卜的灵验,而遭至杀身之祸。可以说,郭璞的一生是:成也占卜,败也占卜。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即是指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玄武湖环洲内。陈捷 书
明嘉靖年间,世宗皇帝颁旨在玄武湖郭璞墩旁建“圣喻亭”,以示对郭璞的纪念,意在要求军民以郭璞为楷模,共同遵守道德和行为规范。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均来玄武湖祭祀过郭璞。乾隆尚在玄武湖北岸建有行宫,空暇时常到湖内赏景息憩。诗人陈文述来玄武湖凭吊郭璞时,写下了:“当日危言排国难,何年残骨葬孤衷。君看浮玉山前石,玄武湖波一水通。”
明朝时期玄武湖地图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在半山腰建“郭璞亭”一座,时任南京市长的石瑛撰文勒碑,立于亭内,以示对郭璞的敬仰。由此,郭璞的名字与玄武湖紧紧地联在一起了。1929年,国民市政府将数千株傲雪耐寒,象征着铮铮铁骨的梅花,栽植在郭仙墩上,可谓寓意之深,因而此山又有“梅岭”之美誉。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为纪念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血洒上海滩的国民党抗日将士,时任国民党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的孙元良将军,呈请蒋介石在此建塔,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孙元良将军有意识地将塔址选在郭仙墩旁,也是告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你们有着和郭璞一样反侵略、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崇高精神。
民国时期玄武湖鸟瞰
传说故事
民间与古籍记载中关于郭璞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但以今人的视角来看过于神化,仅以传说故事与大家。
图片@中华龙骨6537047012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何为风水?答案是郭璞给的!发布于2024-03-11 17: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