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不住关自出——禅宗三关








“三关”是禅宗的专有名词,也是修行证悟的一种过程。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开悟,悟了以后,才是真正算是修行。悟什么呢?就是悟心,心即是道,悟了这一念心,就见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这个时候,心就定下来了。


开悟也有深浅。依破执转烦恼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次第:初关、重关、生死牢关。初关就是破本参,用参话头的方法,参念佛是谁,时时刻刻提念、照念、参,忽然一下子把第七识参破或将疑团打破,这样就开悟了。为什么要疑?因为当我们在疑的时候,身心世界统统放下,疑情成团,这个团就是一个定境。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因为大疑,这个疑团才深;小疑则疑团不深。因为不深,就不能够把我们的烦恼伏下去。如此又深又切,才能把我们身心世界完全否定,禅宗所说这个就是大死一番─将自己及整个世界通通否定掉,身心俱捐,外面所有一切事事物物通通一脚踢开,只有当前这一念心,这个就是大死一番。如果不经过这一番用功,妄想是很难转过来的。


人的妄想很多,一有念就是众生,无念就是佛。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无妄念、无杂念,你现在就是菩萨!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指的就是这一念心。我们修行就是澄清当前这一念心,澄清了以后就是一个绝对的境界。这绝对的境界里面什么都有,大机大用,一切智慧神通妙用,过去现在未来,通通在这一念心中。所以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禅宗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降伏我们这一身的妄想。


以前来果禅师在高旻寺参禅,参到疑情成团,就只有这一念心,连左右邻单都不知道,姓啥名谁都不晓得,就是单单的的这么一个话头存在。这是第一个关,你将疑团打破,就开悟了。打破疑团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参话头参破,靠自己来参破;一种是靠善知识的启迪或棒喝。悟什么呢?就是悟到自己的本心本性。用参话头的方法破本参,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是名开悟。


有的人也不需要参话头,由看经、听佛法也能开悟,这种开悟完全是由理上来悟。以往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台下的人一听到佛法,有很多开悟成道的。不是用参话头的方法,而是从闻思修三慧下手。第一个是闻慧,什么叫做闻?比如说师父讲空的道理,我空?法空?你就当下根据这个空的道理来思惟,能想的这念心和所想这个空的道理,能所一剎那间相应了,能所一如,当下契入无为的境界,即悟道证果。总之,参破了第七识,就是破了我执属于见道位,就称之为破初关。


再者是破重关,什么叫做破重关呢?开悟了还要修,开悟了并没有了生死,悟后起修才是真修,然后再用参话头的方法破除法执,把我们八识田中的种子破除,这个时候就入圣位了,这样子就能了生死,所谓烦恼分分破,真如分分现,我们这一念心就呈现空明的境界,甚至就有感应、就有神通,此即是破了重关。


如果我们再继续用功,就是破生死牢关。生死牢关是什么呢?就是破无始无明。破除了无始无明,才算究竟契入了清净法身,所谓“毗卢遮那顶上行”,如此是谓之禅宗三关之大意。


戏论三关


除了近代禅宗祖师所说的初关、重关、牢关之外,在公案里也有三关之说法,那三关?一种是戏论三关,一种是楞严三关,一种是黄龙三关。


戏论三关的第一关是当面关,什么叫做当面关呢?人家赞叹你,你也不起心动念;甚至于吐你一把口水,你也如如不动。换句话说,当面能照得住这一念心,不随境转,称之为“当面关”。


第二个是山海关,什么是山海关?爱是海,瞋是山。我们每个人都有欲爱、色爱,爱就是烦恼的根本、生死的根本。例如男女之间的情爱,当情爱破裂了就要生烦恼,那不就是一个苦海吗?有很多人为了情爱的纠葛,弄得垂头丧气,暗淡无光,所以断爱就是出了生死海。再者,瞋心是山。我们每个人都有瞋心,一点点不如意就发脾气,弄得面红脖子粗,就像是一座火山,不但别人不敢亲近,自己也会受到伤害。所以说,去瞋就是破了须弥山。


第三个就是雁门关,什么叫做雁门关?雁鸟从空中飞过,雁过不留痕,就是我们在做人处事当中,要提得起、放得下。做了功德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做了以后不执着所做功德,这念心好像一片镜子一样,不落一点痕迹。又云在参究的工夫上,绵绵密密,如雁群排空飞行一样不杂不乱。是谓雁门关。


楞严三关


再来讲“楞严三关”。“楞严三关”有个由来,就是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位达官显贵对佛法尤其是对楞严经很有兴趣,于是写了一部自己注解的楞严经,想找个名人来印可一下,并请其撰写篇序文流通。当时研究楞严经最有名的就是慈云法师,于是乎这位达官显贵便前去参访慈云法师,请他印证写序推荐。这时慈云禅师正在炊饭,师云“可以为你印证,但是我提出三个问题请问你,如果你都能够答得出来,我就写序给你流通,证明你的楞严经注解没有错误。如果答不出来,那我就把你所注解的统统烧掉。”


第一个问题:楞严经里面说“真精妙元,性净明心”,请问这是什么意思?他答不出来。这要开悟的人才答得出来,没有悟到这念心,怎么能够知道这个道理?第二个问题又问他:“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迭,一十百千”是何意义?这个道理也要开悟的人才能答得出来。没有开悟,这些道理是不会知道的!第三关,他说楞严经里面有二十五圆通,二十五圆通就是二十五个法门,楞严经里面说,这二十五法门,都可获得圆通,实无优劣,为什么文殊菩萨独赞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什么道理呢?他又答不出来。这三关都通不过,所以慈云禅师就把他注解的楞严经烧掉了,这就是“楞严三关”。


黄龙三关


后讲到“黄龙三关”。“黄龙”就是黄龙祖师,凡是有人去参访他,他都是用三句话来问,作为接引及考验禅人的方法,能够答得出来就证明你开悟了。第一个问题:“请问上座你的生缘在何处?”“生缘在何处”就是说你的这念心在日常生活中,安住在那里?这就等于你来参学,我问你:“请问上座你从什么地方来?”这句话好像很普通,但却是一语双关,假使没有开悟,问他从什么地方来?他是回答“我从某地来”,那就糊涂了。悟到这念心,就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来了。


如果第一关你知道了,马上,黄龙祖师又问第二个问题再考验你一下。他马上把手伸出来:“你看我这只手像不像佛的手?”是不是佛的手?如果你答出来了,马上第三个问题又来了。黄龙祖师又把他自己的脚伸出来,说:“你看看我这只脚像不像驴子的脚?”就是用这三种方法来考验你是不是真正大彻大悟的人。


“戏论三关”、“楞严三关”和“黄龙三关”,都是禅宗历史上的公案。其实,不管是何种三关,其目的都在勘验学人是否心眼已明及其所明之深浅的一种方便方法。由于末世邪众邪法甚多,未证言证,未悟言悟,因此,禅宗祖师慈悲,立关破邪,即为三关之所由。




禅宗有所谓过三关的说法,古代禅宗大德将三关界定为:


(一)破初关,又叫法身边事。已知禅为何物,并有所体会,进入“见道”位。但定力不足,妄念、执着不时现前,要时时觉照,有如牧牛,渐除习气,此时进入“保”的阶段,又叫“守道”。


(二)破重关,又叫法身正位。习气基本除净,心已不随境转,一片空明,无内无外,但尚有法执,佛见未除。


(三)破牢关,又叫法身向上。进入“任”的阶段,已经“了道”,无修、无证,无智、无得,无凡、无圣,随缘无住、任运自在、方便善巧觉悟有缘众生。



禅宗除了参话头之外,其次是破三关,破三关也是一种参究的方法,也是由参话头的演变所形成的。三关的第一关是破本参;第二关是破重关;第三关是破牢关。


禅宗本来是主张顿悟的,但学人根机有利钝,智慧有深浅,为了适应学人的根性,所以有破三关的办法,除了上上根机之外,一般禅宗行人,都要经过三关的阶段,其中以破本参为最重要。


太虚大师云:“不破本参,则根本谈不上二关,然破本参而不知有重关须破,则易落于天然外道;破重关而不知悟透末后牢关,亦易安于小乘涅槃。所以,必须透过三关,始能真实达到佛的境地。”



将教理配合宗门之修法,做个渐次可参究,分别如下:


生死烦恼→修三观→破三惑→证三智→成三德→破三关→菩提涅槃


修三观:修空观、修假观、修中观;

破三惑:破见思惑、破尘沙惑、破无明惑;

证三智:证一切智、证道种智、证一切种智;

成三德:成般若德、成解脱德、成法身德;

破三关: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转凡入圣)、(转圣入凡)、(凡圣不二)。



禅宗有古训:不破本参不住山,不破重关不闭关,不破牢关不离禅。



禅宗三关(黄龙三关)


海韵佛风


问题:禅宗的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各自的标准是什么?与五道十地该怎样对应?


师答:破本参一般是见地、知见上的东西。破本参的人,通达了佛法的根本智。就是对宇宙生命、身心世界最根本的空、有这两个道理已经搞清楚了,对佛法的无我、自性空的这个道理,彻底明白了。禅宗破本参,在五道里面对应的是见道位(五道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证道),大乘十地中可与初地欢喜地对应。(其实乾慧地之后到初地都是通达位。)


破重关就是把自己的烦恼、无明、习气全都断尽了,得到了漏尽通。在事上彻底证得根本智(破本参是理论上通达根本智),就是证得了空性,出了三界,相当于五道中的修道位,对应大乘八地(初地以后到八地以前都是这个任务)。


破牢关就是已经能大用现前,具备了一定的利益众生的实相智慧,也就是已经证入了不思议解脱境界的实相般若。所以破牢关的人,利益众生的能力很强,相当于五道中的证道位。大乘八地以后直到成佛都是这样的。


大概内容就是这样,具体的、详细的对应关系和交叉重叠关系,要去研究天台教理,具体要看《天台教观纲宗》,或者《天台四教仪》这两本书,才能把它的各种标准和对应关系都看出来。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们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他一点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恶,到那时,佛祖亲临亦无法可施,实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话头,甚至要咬定个死话头,咬得紧的,一刹那间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处;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处,啃不穿则不止,一但啃穿了,就有出路。


即是制心一处,以一念抵制万念,以万念的力量集中一处,总成一念,来参这个“是谁”,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是谁”,或参“坐的卧的是谁”,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或参“念佛是谁”或参“拜佛的、持咒的、诵经的、穿衣的、吃饭的、起妄想的、动念头的、讲话的、欢喜的、静的、动的、笑的是谁”,或专参“本心是谁”,或专参“自性是谁”……总而言之,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参穿他,要抓住他。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谁?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谁?是佛?是魔?是心?是众生?以我不动的话头,如金刚王宝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心来斩心,众生来斩众生。即是要绵绵密密的参去,惺惺寂寂的看住,看他到底是谁!?是我?不是我?‘我’字是这个的代名词,实非真我,连真我的念头尚不可得,然则究竟是谁咧!?


要有这样的疑情才有进步,要通身都发疑情,才算是真参实学的工夫!发真疑情方有办法,一到机缘成熟时,看清了,参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现前,即是顿寂寂底,骇悟大彻!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许人知。到那时天人尽忙煞了,天龙八部互相报曰:‘人间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养吧,求说妙法!’这样一来已打破了本来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见处。


未破本参的禅德有这样的彻悟,是破本参的见处;破了本参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透重关的见处;透了重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出生死牢关的见处;出了生死牢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踏祖关的见处;乃至是八相成道、入般涅槃的大见处。这样的见处也不难,也不易,只要工夫纯熟,大相应,大得力,就能做到。


你们想要工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时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深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死如幻了矣!


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到那时彻底明白老僧不骗你们,讲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两头,大家参看!”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禅宗三关解读(深度好文)发布于2024-03-11 17:04:4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