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苦行相的次第

以上讲的苦谛行相,是从总的角度,谈轮回中一切法的共同处 — 无常、苦、空、无我。由于在每一苦上,都存在着这四个行相,所以,苦谛四行相,是从总体面来谈的,而不是从个别面去谈。个别面的苦,即苦谛四行相中的第二项 「苦」。

从种类来区分,就有六苦、八苦、三苦。以六苦、八苦、三苦来说,思惟的次第,从思惟六苦下手会比较好。六苦所解释的内容,是整个轮回的情形,上从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从六苦的角度思惟,较能掌握真正出离心的内涵。因为真正的出离心,必须包含从非想非非想天到整个轮回苦的出离心。若没有掌握整体,只想着 「人生好苦」,就不是出离心,可能只是想从现在的状况离开,到另一个轮回的地方,例如天道。所以,要先了解从哪里出离,辨认出所要出离的轮回范围,是从非想非非想天到无间地狱的所有轮回。而所有的轮回情况,就是六苦所解释的内容。从六苦思惟而生起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没有遗漏地认识,就不会有 「我要离开这里,然后躲到另一个轮回地方」的想法,因而生起正确的出离心。

但是,《广论》却从八苦讲起,而后才讲六苦,这种讲法也有它的好处。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人道,若马上思惟整个轮回,仍有一段距离,所以,先从身为人能体会得到的苦思惟起。也就是从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从人间看得到的八苦开始,进一步再扩大到整个轮回的六苦,这是一种思惟方法。

总之,思惟六苦很重要。有些道次第的论典直接谈六苦,这是看个人的相应点。有些人的个性,要先思惟人间八苦才体会得到苦,再扩大到六苦的思惟。若个性能直接从六苦体会,就不用先想八苦了。六苦谈的是苦谛总体的样子;而三苦则是关于苦谛的本质。在尚未思惟六苦与三苦之前,可先思惟人身的八苦。不过,要不要思惟八苦,依个人状况而定。若觉得先思惟人身之苦较易生起感受,就先思惟八苦;反之就不一定要。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从八苦开始,但是六苦与三苦是一定要思惟的。

思惟八苦后再思惟六苦,可以帮助我们朝更广的角度思惟。八苦,是人道中看得到的苦;六苦所看的,是整个轮回的苦。思惟总苦之后,接着是思惟别苦。别苦指的是三恶道与三善道的苦。思惟别苦与总苦,这二者是不同的。为什么在思惟时,要先想 「总」,再想 「别」?作用在于,先思惟总之后再思惟别,比如,思惟地狱、饿鬼、畜生道各别的苦时,能助于对总苦的认识,而不是认为别苦与总苦无关。比如,思惟轮回总苦,为什么轮回都是苦?你看,地狱道苦、饿鬼道苦、畜生道苦、人道苦、非天道苦、天道苦,所以,无论在哪里都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思惟别苦的用意,在于用各种理由,加强由思惟总苦而引生的出离心。反之,若先思惟别苦再思惟总苦,顺序就颠倒了。

有人可能会问:三恶道的苦,在下士道时已经讲过了,为何要重讲?它与下士道所讲的有何不同?若在下士道时已经思惟过了,在这里,是否还要再想一遍?当然要。但是,下士道所想的与在中士道所想的角度不同。下士道讲三恶趣苦时,要修的重点在于,三恶道不好,故一定要投生于三善道。在中士道讲三恶趣苦时,重点在于,整个轮回都没有快乐可言,不信你看,三恶道一点快乐都没有,而连三善道也没有一点快乐。后者的目的,是要生起想要出离整个轮回的出离心,包括三善道在内。前者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生起对三善道的追求心。二者的作用不同。

生:想学习佛法却无法学;或想求解脱却没办法解脱;算不算一种求不得苦?

答: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关心的是,对于该追求的解脱,是否有清楚的认识?所求的解脱建立在错误的认识上,那么,在追求时一定没有快乐可言。若是正确的解脱,由于认识正确,内心里自然会生起信心。

对解脱要有正确的认识,「我可不可能解脱?」不要误以为解脱是去到另一个地方。各位可能都听到一些关于解脱的故事,对于解脱的认识若是建立在这些故事上,就很不保险。因为故事是故事,谁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解脱果位的存在与否,却是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让我们看看自己内心的烦恼,有没有断除的可能?如果自己下过功夫修行,就会明白烦恼是可以调伏的,至少,它不再像未修行前那么猛厉。学佛前后,自己的个性也有些转变,瞋心虽然还是有,但是瞋心生起的时间较短,也不会那么恐怖,比以前轻多了。透过自己的历程,慢慢会生起信心,相信 「只要继续修行,有朝一日,烦恼是可以断除的!」如此,就会对解脱有信心,这就是对解脱有认识。

当我们认识:「我的心那么烦、那么苦,那是能够断掉的!这是有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就算是认得解脱了。被烦恼所扰的困惑,原来是可以被摆脱的。于是,我们生起想要求解脱的心。虽然不可能立刻如愿地达到目标,因为,它的达成,必须靠如实修行。但是,只要认识到:「我的我执、烦恼,有断除的可能性」,就会使求解脱的信心更强。因为,对于这条路的开展  现在内心很烦恼、很苦的状态怎么离开的这条道路,心里已有蓝图了。那时,你的信心会很强,愈来愈笃定,看到这条 「离开心很烦、很苦」的路,心真的会很快乐。以这样的心态求解脱,虽然暂时求不得,但这求不得,是不会让我们苦的。

例如,要修想修却无法修的苦,就像因悲心而产生的苦,它是一种勇敢的苦,是一种在自己有计划、规划的情况下,我接受这个苦的感觉。这时,这种苦,不会让人觉得自己的信心不见了、力量都消失了,我们平常的苦就是如此。认得了解脱,我有信心了,虽然现在还无法做到,但是,因为自己一定能、一定会做,在这样的心情下所产生的苦,与一般在贪欲推动下所产生的求不得苦,很不相同。

=== 随喜分享朋友圈 ?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真正的出离心,必须包含从非想非非想天到整个轮回苦的出离心发布于2024-03-11 14:34: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