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许多人都想学中医,却找不到门径,其实所有的名老中医都强调“学中医就要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也就是《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温病条辨》。

中医的这四大经典书籍,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有一本书却很少人知道。即便是中医学院的学生也都未必认真去读,这本书就是《难经》。

传说为扁鹊神医所写,主要内容其实讲经络穴位的一些理论,想要深入学习针灸必须得学这本书。

《难经》是战国时期的古书,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写这本书的人,真名叫秦越人。这本书是学习中医的学生问,然后老师回答。问题集结成的一本中医古书。书中总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为主,前1-22难讲脉学,22-29难为经络,30-47难为脏腑,58-61难为疾病,62-68为腧穴,69-81难为针法。


《难经》第01章 论脉(01-22难)


01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02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03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04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1,浮:原作沉,据《古本难经阐注》、《难经疏证》等改。]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05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也。故曰轻重也。

06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07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小乍大,乍短乍长;阳明[2,原文为“阴”,疑为“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脉邪?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08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09难曰:何以别知藏府之病耶?

然:数者府也,迟者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藏府之病也。

10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11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藏无气者,何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12难曰:经言五藏脉己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藏脉已绝于外者,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13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2,儒:原作“涩”,据《古本难经阐注》等改。]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相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14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3,至:原作“死”,据《难经疏证》等改。]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4,至于收病:《难经本义》滑注“至于收病也,当作至脉之病也”]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5,再吸一至:原作“呼吸再至”,据《难经疏证》改。]。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也。所以然者,譬如[6,譬如:明本《难经》此二字在“树之有根”之前。]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15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微毛,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儒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也,主禀四时,故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7,啄:原无,据《难经疏证》补。],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见也。

16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其病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癃,溲便难、转筋[8,筋:原作“节”,据《古本难经阐注》改。]。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口宛。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喜恐、欠。其内证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少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17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懦而微者,死也。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18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官,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19难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谓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

其为病何如

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则在左,右得之病则在右,随脉言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20难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藏,而言伏匿耶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21难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何谓也

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此大法。

22难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译文】  


一 难


【提要】

提出“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说明切按寸口脉能判断内脏疾病及预后吉凶,是因为寸口脉为脉之大要会,能反映全身经脉、脏腑气血的活动情况。
[难(nàn)] 意义与“问”同。肖吉《五行大义》及李善《文选·七发》等古籍引《八十一难》原文时,均称《八十一问》。

[ 寸口 ] 为切脉部位,在腕关节桡动脉搏动处。此寸口是概括寸、关、尺三部而言。
[ 然 ] 应答的声音,如“是”“哦”嗯”“唉”等。
[ 息 ] 人一呼一吸称为一息。
[ 度 ] 次,回。
[ 漏水下百刻 ] “漏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亦称“铜壶滴漏”、“铜壶刻漏”。“漏”即漏壶,是计时的器具。在壶中盛水,壶下有小孔,水均匀地由小孔滴入受水器中,器中置一直立浮标,上有刻度,水逐渐升高,浮标亦随之上升,从刻度便可知道时间。一百刻为一昼夜。
[ 终始 ] 流注循环的意思。

 【语译】 

一问:十二经脉都有动脉,却单独选取寸口部位,作为诊断五脏六腑疾病和预后吉凶之法,这是什么道理呢?
:  寸口脉为经脉主要的大会,是手太阴经的动脉。人呼气一次脉气行三寸,吸气一次脉气行三寸,一次呼吸过程,脉气共行六寸。人在一昼夜中,大概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脉气运行周流于全身五十回,漏水计时一百刻。营卫白昼运行二十五回,黑夜也运行二十五回,合为一周。运行五十回之后,又重新会合于手太阴。寸口是与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相互流注循环的,所以脉法选取了寸口部位。
 
 【按语】 

1.独取寸口的切脉法不仅指下的感觉清晰易辨,而且简单易行,较诸古代三部九候全身动脉的切按诊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它很快地取代了全身诊脉法,为我国脉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之数,亦见于《灵枢·五十营》。乃根据“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与经脉总长度一十六丈二尺(参阅二十三难),以及一日一夜五十营等数字推算而得。具体演算如下:
162 × 10 × 50 ÷ 6 = 13 500
此数字与一日一夜正常人生理的息数不相符合。考古代医生在针刺时,往往以呼吸次数计算留针时间。如《灵枢·经水》:“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当时医生计息,往往作较深的呼吸,呼吸的速度当较平时缓慢,如以现代每分钟九至十次计算,则一日一夜当为一万三千六百息左右,与此数基本符合。
3.关于十二经皆有动脉,后世各家注释中所载具体部位,略有出入。

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天府、侠白;
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神门;
厥阴心包络经的劳宫;
足太阴脾经的箕门、冲门;
足少阴肾经的太溪、阴谷;
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五里、阴廉;
手太阳小肠经的天窗;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阳溪;
手少阳三焦经的禾髎(liáo);
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
足阳明胃经大迎、人迎、气冲、冲阳;
足少阳胆经的听会、颔厌等经穴处,
触按到这些部位上,都能感觉到有搏动的脉,所以说十二经皆有动脉。

二 难

【提要】

本难对寸口脉分成寸、关、尺三部的切脉部位、范围及其阴阳属性,作了明确规定。

[ 尺寸 ] 寸口脉的切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关部在掌后桡侧高骨旁动脉处,关以前(远心端)为寸部,关以后(近心端)为尺部。“尺寸”在此指三部而言。
[ 尺 ] 人体部位名称。在前臂屈侧面自腕横纹至肘横纹的一段皮肤,亦称“尺肤”。此处“尺”指肘横纹尺泽穴处。
[ 治 ] “主”的意思。
[ 鱼际 ] “鱼”指大指本节后手掌隆起之肌肉。“鱼际”即鱼的边缘,当赤白肉连接处。
[ 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 前臂屈侧面从腕关节横纹至肘关节横纹,以同身寸计算为一尺一寸。从关至鱼际分去一寸,则余下的一尺称为“尺内”,故曰“分寸为尺”。从关至肘横纹分去一尺,则余下的一寸称为“寸内”,故曰“分尺为寸”。
[ 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 ] 这是指切脉的实际长度范围。切脉时,阴之所治的尺部脉,只取关以下“尺内”的一寸;阳之所治的寸部脉,只取关以上“寸内”的九分。两者相加,寸、关、尺三部的总长度共一寸九分。

【语译】 

二问:切脉有尺部、寸部等,这是什么意思呢?
:   寸口脉乃是经脉之气重要的大会。从关部到肘横纹是“尺内”的范围,为阴所主。从关部到鱼际是“寸内”的范围,为阳所主。所以从关向上分去一寸,余下的便是“尺”,从关向下分去一尺,余下的便是“寸”。但寸只取尺内的一寸,尺只取寸内的九分,尺部至寸部起止,共一寸九分,所以称为尺寸。

 【按语】 

寸、关、尺三部诊脉法是在独取寸口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医诊脉的基本准则,历代至今,一直为临床所用。这是《难经》对我国脉学的重要贡献。

三 难

【提要】

在寸、关、尺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脉的搏动范围超过本位为太过,反之为不及,以及覆溢、关格等脉。

[ 阴阳相乘 ] “乘”,加的意思。“阴阳”指脉的部位。关前寸部为阳,关后尺部为阴。
[ 有覆有溢 ] 指脉动超过正常范围的两种脉象。
[ 有关有格 ] 人体阴阳之气偏盛之极,阻隔不通。“关”为关闭。“格”为格拒。
[ 遂 ] 延伸。
[ 阴乘之脉,阳乘之脉 ] 言阴部之脉加于阳部。则阳脉独盛。阳部之脉加于阴部,则阴脉独盛。是阴阳之气偏盛而阻绝,故为内外格拒之证。
[ 真脏之脉 ] 乃临床垂危之脉象,是脉无胃气,五脏真象败露的表现。此处指阴乘之脉与阳乘之脉。

【语译】 

三问:脉象有太过与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是什么意思呢?
:关的前面,是阳部的脉动,脉的长度应是九分,且带浮象。超过此标准的称为太过;不到此标准的称为不及。如果再向上延伸到鱼部,称为“溢”,是外关内格,乃阴加于阳位之脉象。关的后面,是阴部的脉动,脉的长度应是一寸,且带沉象。超过此标准的称为太过;不到此标准的称为不及。如果再向下延伸进入尺内,称为“覆”,是内关外格,乃阳加于阴之脉象。所以称覆溢,都是真脏之脉,即使没有病状,也可能死亡。
 
【按语】 

真脏脉为病人垂危时所见的凶险脉象。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脏论》等文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但所述乃是“不得胃气”“真脏之气独见”。其涵义与本难所述“内关外格”“外关内格”“阴阳相乘”之真脏脉不同。惟见真脏脉出现,预示死期将至,则是一致的。

四 难

【提要】

讨论脉的阴阳之法和五脏脉象,指出多种脉象可能同时出现。

[ 牢 ] 坚实。
[ 按之 ] 此处有重按之意,与下文“举指”相对。
[ 举指 ] 切按时先重按,然后逐渐减轻指下按压之力,称为“举指”。
[ 中州 ] 脾在五方属中央,即中州,此处指中焦。
[ 各以其经所在 ] 指各经脉在寸口脉的相应部位。参阅第十八难。
 
【语译】 

四问:诊脉有阴阳之法,是什么意思呢?
:呼气时与心肺相应,吸气时与肾肝相应,呼气与吸气之间是脾受纳食物之气,它的脉在中间。
浮脉属于阳,沉脉属于阴,所以称为阴阳。心与肺都是浮脉,怎样区别呢?
是 :脉浮而大且见散象的是心脉;脉浮而短并兼涩象的是肺脉。
肾与肝都是沉脉,怎样区别呢?
是 :脉象牢而长的是肝脉;重按濡软,提指轻按脉象转实的是肾脉。脾是中焦之脏,所以脾脉就介乎浮沉之间。以上就是区别阴阳的脉法。
脉象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这样说来,难道寸口有六种脉一起搏动吗?
是 :这里所谈的,并不是六种脉一起搏动,而是说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浮是阳脉,滑是阳脉,长是阳脉;沉是阴脉,短是阴脉,涩是阴脉。所谓一阴一阳,如脉来沉而滑;一阴二阳,如脉来沉而滑、长;一阴三阳,如脉来浮滑而长,有时出现一瞬的沉脉。所谓一阳一阴,如脉来浮而涩;一阳二阴,如脉来长而沉涩;一阳三阴,如脉来沉涩而短,有时出现一瞬的浮脉。应当根据各经脉在寸口脉相应部位的脉象,以判断病变的逆顺。
 
【按语】 

1.关于脉的阴阳属性,本经提出多种类别。如三难的“关前为阳,关后为阴”是以部位划分的;本难的“浮者为阳,沉者为阴”是以切脉时指下用力的轻重划分的;所举“浮沉、长短、滑涩”是以脉象划分的。不论哪一种,阴与阳都是相对而言的。
2.关于五脏脉,本经中有多处论及,其内容略有出入,列表如下,:

五 难

【提要】

讨论浮沉的诊脉方法。用菽的数量作为指按轻重的计量单位,以确定五脏脉位的深浅层次。

[ 菽 ] 即豆。古代常以黍、豆等粮食的数量来计算重量。如《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按二十四铢为一两。
[ 肾部也 ] 此后疑脱“各随所主之方以候脏气”十字。
 
【语译】 

五问:切脉时用力有轻重,是怎样的呢?
:开始按脉用力如三颗大豆的重量,与皮毛的深浅相当,乃是肺部的脉气。用力如六颗大豆的重量,与血脉的深浅相当,乃是心部的脉气。用力如九颗大豆的重量,与肌肉的深浅相当,乃是脾部的脉气。用力如十二颗大豆的重量,与筋的深浅相平,乃是肝部的脉气。重按至骨,提起手指感到脉实有力,乃是肾部的脉气。所以说切脉有轻重。

六 难

【提要】

以切脉轻重及脉象的大小虚实,来判别阴阳虚实的诊脉方法。

[ 浮之 沉之 ] “浮”“沉”均为动词。“浮之”是轻按,“沉之”是重按。
[ 损小 ] “损”有衰减的意思。“损小”言脉象细弱,与“实大””相对。

【语译】

六问 脉有阴盛阳虚,有阳盛阴虚,是什么意思呢?
是 :轻按脉象细弱。重按脉象实大,称之为阴盛阳虚。重按脉象细弱,轻按脉象实大,称之为阳盛阴虚。这就是阴阳虚实的意思。

七 难

【提要】

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三阴三阳之气各有最旺盛的时候,称为王时。人体与自然相应,在各王时出现相应的旺盛之脉,称为王脉。

[ 少阳 阳明 太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 此六者亦称三阳三阴,乃根据一年之中阴阳之气多少的消长,分为六个时段而命名的。
[ 至 ] 极的意思。此处作旺盛解。
[ 乍 ] 忽。引申为有时候。具有变动的意思。
[ 敦 ] 大。
[ 邪 ] 同“耶”,疑问词。
[ 将 ] 或、抑、还是。
[ 王脉 ] 王时 王(wànɡ旺)通“旺”,在一年六个时段中,少阳、阳明、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各有旺盛之时,称为“王时”。与王时相应,所显现的脉象,称为“王脉”。
[ 冬至 ] 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是我国所处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地域白昼最短,此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夏至日白昼最长)。即阴渐消,阳渐长。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
[ 甲子 ] 是古人纪年、月、日、时的符号,在此用作纪日。“甲”是十天干之首,“子”是十二地支之首,以十天干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从甲子日起到癸亥日止,共为六十日,然后再从甲子起始,一年三百六十日,共六个甲子周期。
 
【语译】 

七问:医经上说少阳气旺盛的时候,脉象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短,有时长;阳明气旺盛的时候,脉象浮大而短;太阳气旺盛的时候,脉象洪大而长;太阴气旺盛的时候,脉象紧大而长;少阴气旺盛的时候,脉象紧细而微;厥阴气旺盛的时候,脉象沉短而大。这六种脉象,是正常脉呢?还是病态脉呢?
是 :这些都是王脉。
哪些气是在哪一月,各王几天?
是 :自冬至日以后,逢到第一个甲子日起,是少阳王,再逢到第二个甲子日起,是阳明王,再逢到甲子是太阳王,再逢到甲子是太阴王,再逢到甲子是少阴王,再逢到甲子是厥阴王。每一气当王各为六十天,六个六十是三百六十天,就成为一年。这就是三阴三阳当旺时日的大概情况。
 
【按语】 

王时、王脉的理论,提示了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更迭,人的脉象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这是中医学人与自然相应的统一整体观在脉诊方面的具体体现。它与五难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的精神是一致的。这种随季节而出现的脉象变化,虽然极为微细,但时至今日,已完全可以通过脉象仪等科学仪器显示出来。由此可见古代医家观察之精细。

八 难

【提要】

说明寸口脉平而死,主要由于生气独绝于内。指出生气之原在肾间动气,它在人的生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 平 ] 无病曰平。
[ 生气 ] 即“元气”、“原气”,为一身生化动力之源。它由先天精血所化,而赖后天营养以滋生。
[ 肾间动气 ] 腹部脐下当两肾之间,按之有脉气搏动。或指练气功时脐下有动气上升之感觉。
[ 守邪之神 ] 防卫抵御外邪的能源和主宰。
 
【语译】 

八问:有的人寸口脉正常,却死亡了,这该如何解释呢?
是 :所有十二经脉都系属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乃是十二经脉的根本,就是指肾间动气。它是五脏六腑的本源,十二经脉的根本,呼吸的门户,三焦的根源,又可称之为守邪之神。所以生气乃是生命之本。好像树木的根如果折断了,那末茎叶也就枯萎了。所以寸口脉正常而死亡的,乃是生气竭绝于内的缘故。
 
【按语】 

1.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三焦之原的理论,与命门有密切的关系。可参阅三十六难、六十六难。
2.关于三焦问题,参阅六十六难按语。

九 难

【提要】

以迟脉、数脉为例,说明脉有阴阳,可据以辨别脏腑寒热的疾病。

[ 数 ](shuò朔) 速、快,与迟相对。
 
【语译】

九问:怎样辨别和了解脏与腑的疾病呢?
是 :数脉主腑病,迟脉主脏病。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大多见阳脉的是热证,见阴脉的是寒证。因此可以据此以辨别脏腑的疾病。
 
【按语】 

本难所述腑病为热,脏病为寒,乃指大概而言。如《伤寒论》中,凡三阳受病,大多在腑,一般以表证、热证、实证等阳证为多。三阴受病,大多在脏,一般以里证、寒证、虚证等阴证为多。但临床上脏病亦常有阳热之证,腑病亦有阴寒之疾,不能截然以脏腑分寒热。临诊当详察病情,知常达变,不可执滞。

十 难

【提要】

举心脉为例,讨论一脉为十变及脏腑间病邪相干的问题。

[ 五邪刚柔相逢 ] “五邪”指五脏、五腑之邪。乃脏腑失调后所产生的病气。“刚柔”即阴阳,脏属阴为柔,腑属阳为刚。“相逢”即下文相干的意思。
[ 急  缓 ] “急”,弦紧的脉象,“缓”,濡软的脉象。急与缓相对,都是据脉的紧张度而言的。
[ 干 ] 干犯、侵扰的意思。本位见他脏的脉为“干”,本位见本脏之脉为“自干”。
 
【语译】

十问:一脏的脉有十种变化,怎样解释呢?
是 :这是脏腑五邪刚柔相干的意思。例如心脉急甚的,是肝邪干犯心;心脉微急的,是胆邪干犯小肠。心脉大甚的,是心邪自我干犯;心脉微大的是小肠邪自我干犯。心脉缓甚的,是脾邪干犯心;心脉微缓的,是胃邪干犯小肠。心脉涩甚的,是肺邪干犯心;心脉微涩的,是大肠邪干犯小肠。心脉沉甚的,是肾邪干犯心;心脉微沉的,是膀胱邪干犯小肠。五脏、五腑各有阴阳刚柔之邪相互干犯,所以一脏之脉,通常可变为十种脉象。
 
【按语】 

关于五脏脉象,参阅四难附表。

十 一 难

【提要】

说明脉搏出现歇止,主要与脏气衰竭有关,其中首先是肾气竭尽。

[ 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 ] 此与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意义类同。肝肾在下,属阴,故吸者随阴入;心肺在上,属阳,故呼者因阳出。
 
【语译】 

十一问:医经上说脉搏跳动不满五十次而歇止一次,是一脏没有气,是哪一脏呢?
是 :人在吸气的时候,气随之而到阴部,呼气的时候,气从阳部而排出。现在吸气不能达到肾,只到肝便折回了,所以知道所谓一脏无气,乃是肾气首先竭尽。
 
【按语】 

《灵枢·根结》云:“五十动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所论代脉与五脏无气的关系,并没有指明哪一脏无气。本难突出肾气先尽,并着重指出在五十动而一止的同时,兼有吸气浅短的症候,这是值得注意的。《素问·水热穴论》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本经八难指出“肾间动气”为“呼吸之门”。可见呼吸虽为肺所主,而气之本则在肾。脉因气动,今吸气不及肾,不满五十动而一止,故知为肾气先尽。
但临床所见代脉的出现,病机有轻重不同,亦可见于某些健康之人。因此不能仅凭几动一代,即断定为何脏气竭,当结合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十 二 难

【提要】

在五难“脉有轻重”和五脏深浅分部的基础上,讨论五脏之气乏绝的切脉诊断。并进一步指出误用补泻的危害性。
[ 五脏脉已绝于内 五脏脉已绝于外 ] “绝”,乏的意思。在此引申为脉微弱之极,指下难以感到,似乎脉乏绝不至。“内”“外”,指寸口脉的深浅部位。深部无脉为绝于内,浅部无脉为绝于外。
[ 实 ] 动词,指用补法。
[ 绝 ] 此处作衰竭解。
[ 阳绝 阴绝 ] 与上文“绝于外”“绝于内”同义。
[ 实实虚虚 ] 前一“实”字与“虚”字均为动词,即补与泻。“实实虚虚”即
下文损不足,益有余之意。

 【语译】 

十二问:医经上说五脏的脉已绝于内,而医者针刺时反而补其外;五脏的脉已绝于外,而医者针刺时反而补其内。像这种内外脉绝的情况,该怎样区别呢?
是 :所谓五脏脉已绝于内,乃是肾、肝之气已衰竭于内,而医生反而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乃是心、肺之气已衰竭于外,而医生反而补其肾、肝。这是阳竭反补其阴,阴竭反补其阳。这就叫做补实泻虚,损减不足而补益有余。像这样而导致死亡的,是医生杀害了他。
 
【按语】

关于“内”“外”之义,主要根据四难、五难“心肺俱浮,肾肝俱沉”立说的。本难将针刺误治高度概括为“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这一原则,对药物治疗亦有指导意义。

十 三 难

【提要】

讨论面部望色诊、切脉与尺部皮肤等的诊察,应当参伍相应的问题。并举肝病的色、脉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 相胜之脉 相生之脉 ] 指五脏所属面色与脉象的五行生克关系。如肝色青,得心脉为木生火,是相生之脉;得肺脉为金克木,是相胜之脉,余类推。
[ 已 ](yǐ以) 停止、病愈。
[ 尺内 ] 即尺肤。前臂内侧从腕关节横纹至肘关节横纹之间的一段皮肤。
[ 其脉当弦而急 ] 弦而急为肝脉,与青色相应。下文:与赤色相应的是浮大而散的心脉,与黄色相应的是中缓而大的脾脉,与白色相应的是浮涩而短的肺脉,与黑色相应的是沉濡而滑的肾脉。参阅四难按语附表。
[ 数 ](shuò朔) 速,快。在此引申为热。丁德用注云:“数即心也。所以臂内皮肤热也。”
[ 浮涩而短 ] 为肺脉。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色青而见肺脉为相胜之脉。
[ 若大而缓 ] “若”,解为“或”。“大而缓”为脾脉。脾属土,色青而见脾脉亦为相胜之脉。
[ 浮大而散 ] 为心脉。心属火,木生火,色青而见心脉为相生之脉。
[ 小而滑 ] 为肾脉。肾属水,水生木,色青而见肾脉亦为相生之脉。
 
【语译】 

十三问:医经上说看到病人的面色,而得不到与它相应的脉象,反而得到相克脉象的,就会死亡。得到相生脉象的,疾病就能自愈。面色与脉象应当参合相应,究竟应该怎样呢?
是 :五脏分主五色,都表现在面部,也应当与寸口脉象和尺内皮肤的情况相应。假如面现青色,应见弦而急的脉象;面现红色,应见浮而散的脉象;面现黄色,应见中缓而大的脉象;面现白色,应见浮涩而短的脉象;面现黑色,应见沉濡而滑的脉象。这就是所谓面色与脉象应当参合相应的关系。
脉象速的,尺部皮肤应感到热;脉象急的,尺部皮肤也应紧急;脉象缓的,尺部皮肤也应弛缓;脉象涩的,尺部皮肤也应涩滞;脉象滑的,尺部皮肤也应滑利。
五脏各有所属的声、色、臭、味,也应当与寸口脉象和尺部皮肤情况相应。如果不相应的,就是病了。假如面部色青,脉见浮涩而短,或大而缓,都是相胜的。如果脉见浮大而散,或见小而滑,都是相生的。
医经上说在(色、脉、尺肤)三种诊法中,只能掌握一种的是下工,能掌握二种的是中工,能掌握三种的是上工。上工医病可治愈十分之九,中工医病可治愈十分之八,下工医病可治愈十分之六,就是这个道理。
 
【按语】 

本难指出诊察疾病应全面观察,各种诊法相互参照,进行分析,这是诊断的重要原则。但文中所举具体例子,应领会其精神,不可机械地搬用。

十四难

【提要】

主要讨论二个问题:①以呼吸次数计算脉搏的快慢。根据脉动之快慢,及病人的症候表现,以判断病情,和进行调治。②提出脉有根本,人有元气,突出尺部脉的重要性。

[ 损至 ] “损”,减、少。“至”,增、多。“损脉”指脉搏较正常慢,即“迟脉”。“至脉”指脉搏较正常快,即“数脉”。
[ 离经 ] 离其常度,“经”,正常的意思。
[ 夺精 ] 精气虚少。“夺”,失去。《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困 ] 病危。
[ 命绝 ] 寿命终止。
[ 二呼一至 ] 即一呼一吸脉动一次。
[三呼一至 ] 即二呼一吸或二吸一呼脉动一次。
[ 四呼一至 ] 即两呼两吸脉动一次。
[ 从下上 从上下 ] 根据下文,上下的次序是:皮毛,血脉,肌肉,筋,骨。病情发展从皮毛开始至筋、骨的,为“从上下”,从骨开始至血脉、皮毛的,为“从下上”。
[ 皮聚 ] 皮肤皱缩。亦见于老年人,由于皮肤干枯,缺乏弹性,皮表枯樵而多皱纹。
[ 收持 ] 用手取物。在此指四肢的功能活动。“收”,取。“持”,执。
 [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 ] 均相当于一呼一吸脉动一次,即一息一至。
[ 呼吸再,至 ] 两次呼吸脉动一次,即二息一至。
[ 前大后小 前小后大 ] “前”“后”指寸口脉关部之前与后,“前大后小”即寸脉大、尺脉小。“前小后大”即寸脉小、尺脉大。
[ 烦满 ](mèn闷) 即烦闷。“满”通“懑”,闷。
[ 加 ] 病情加重。
[ 着床 ] 卧床不起。
[ 无魂 ] 严重的失神状态。
[ 行 ] 活动、动弹。
[ 行尸 ] 言病人虽然还活着,但已完全丧失意志,昏迷,没有知觉,如同死人。犹如现代所称的“临床死亡”状态。


 【语译】 

十四问:脉有损脉与至脉,是什么意思呢?
是 :至脉是:人一次呼气脉跳动两次称为平脉,跳动三次称为离经,跳动四次称为夺精,跳动五次称为困,跳动六次称为命绝,这些都是至脉。损脉是怎样的呢?一次呼气脉跳动一次称为离经,两次呼气脉跳动一次称为夺精,三次呼气脉跳动一次称为困,四次呼气脉跳动一次称为命绝,这些都是损脉。至脉的病是从下向上发展的,损脉的病是从上向下发展的。
损脉的病是怎样的呢?
是 :一损是损及皮毛,则皮肤皱缩、毛发脱落;二损是损及血脉,则血脉虚少,不能营养五脏六腑;三损是损及肌肉,则肌肉消瘦,饮食物不能充养肌肉;四损是损及筋,则筋弛缓,肢体不能自由活动;五损是损及骨,则骨痿无力,卧床不起。与损脉之病相反的,便是至脉之病。凡是从上向下传变的,当发展到骨痿无力、卧床不起的程度时,便死亡了;病从下向上传变的,当发展到皮肤皱缩,毛发脱落的程度时,就死亡了。
治损的方法怎样呢?
,损及肺的,补益其气;损及心的,调和营卫;损及脾的,调和饮食营养,调摄起居寒温;损及肝的,缓和其中;损及肾的,补益精气。这些都是治疗虚损的方法。
 
【按语】 

1.本难在讨论损、至之脉及其病状时,举皮毛、血脉、肌肉、筋、骨。而在讨论治损之法时,则言肺、心、脾、肝、肾五脏。因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症状虽表现在肢体,而病本则在五脏。
2.原文有治损之法,而没有治至之法。从内容分析,损脉之病与至脉之病虽发展的方向不同,且脉有迟数之分,而都有离经、夺精、困、命绝等,病变亦都表现为五脏所主的皮毛、血脉、肌肉、筋、骨,因此,谈治损之法,也就提示了治至之法。

【语译】 

脉有呼气一次搏动两次,吸气一次搏动两次;有呼气一次搏动三次,吸气一次搏动三次;有呼气一次搏动四次,吸气一次搏动四次;有呼气一次搏动五次,吸气一次搏动五次;有呼气一次搏动六次,吸气一次搏动六次。也有呼气一次搏动一次,吸气一次搏动一次;有呼吸一次搏动一次,有呼吸两次搏动一次。脉搏像这些情况,怎样辨别和了解其病情呢?
,一呼脉搏两次,一吸也两次,不大不小的,是正常的脉象。一呼脉搏三次,一吸也三次,是刚开始得病,如果寸脉大,尺脉小,会头痛、目眩;若寸脉小,尺脉大,会胸满、短气。一呼脉搏四次,一吸也四次,是病势将要加重,如果脉象洪大的,会苦于烦闷;脉沉细的,会腹部疼痛;脉滑的是伤于热邪;脉涩的是受了雾露之邪。一呼脉搏五次,一吸也五次,是病情将危重了,脉沉细的,夜间加剧;脉浮大的,白天加剧;脉象没有出现大小不均的,病情虽危重,还可以治疗,倘有大小不一的情况,那就难治了。一呼脉搏六次,一吸也六次,乃是死脉,沉细的夜间死亡;浮大的白天死亡。一呼脉搏一次,一吸也一次,称为损脉,病人虽然还能行动,但必将卧床不起,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气血都不足的缘故。一呼一吸脉搏一次,呼吸两次脉搏一次,称为“无魂”,“无魂”当已属死亡,虽然还算活着,只能称为“行尸”。

【语译】 

寸部有脉搏,尺部无脉搏,病人应当呕吐,不呕吐的会死亡。寸部无脉搏,尺部有脉搏,病情虽危重,尚不致于死亡。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尺脉,好比树的根本,树上的枝叶虽然枯萎了,只要根本完好,还能自然生长,脉有根本,说明人还有元气,所以知道不会死。

十 五 难

【提要】

在天人相应观点的指导下,讨论脉象与四时变化相应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四时脉象是春弦、夏钩、秋毛、冬石,都以胃气为本。在变常情况下,便表现为太过与不及的脉象,由于胃气的多少、有无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病脉与死脉。

[ 来疾去迟 ] 在每次脉搏过程中,自起搏至高峰为“来”,自高峰至终了为“去”。“来疾”言自起搏至高峰的时间短,速度快,波形较陡。“去迟”言自高峰至终了的时间长,速度慢,波形平坦。
[ 厌厌聂聂 ] 形容脉来轻柔和缓之象。“厌厌”,软弱貌。“聂聂”,柔和貌。
[ 胃气 ] 指全身之元气,它来源于胃之水谷精微,故称“胃气”。胃气反映在脉象上,表现为从容、流利、柔和、有神、有根之象。不论何种脉象,凡兼有上述胃气之象者,为脉有胃气。
[ 累累如环 ] 形容脉象连续不断,如玉环滚动。
[ 如循琅 ](lánɡ郎)玕(ɡān干)形容脉象滑利。“琅玕”,美石如玉。
[ 前曲后居,如操带钩 ] 形容脉象来时弯曲去时强劲如锯。“前后”指脉的来去。“居”,强劲而微曲如锯状。“操”,执持。
[ 蔼蔼 (ǎi矮)如车盖,按之益大 ] 形容浮大而轻盈之脉象,但重按时感到脉动大而有力。“蔼蔼”,盛貌。“车盖”,古代车上之蓬,呈伞状。
[ 不上不下,如循鸡羽 ] 形容脉象浮取不显,沉取不明,如抚摸鸡毛,有中央坚、两旁虚的感觉。
[ 按之消索,如风吹毛 ] 形容脉象有浮散飘忽之感,轻扬如风之吹毛,乃无神无根之脉象。“消索”,消散。
[ 上大下兑 ](ruì锐) 即脉形轻按宽大,重按细小。“上、下”指脉的浅部与深部。“兑”通“锐”,尖细。
[ 雀之喙 ](huì会) 形容脉象如雀嘴的光滑而有力。“喙”,嘴。
[ 啄啄连属,其中微曲 ] 形容脉来如鸟类之啄食,连续不断。“微曲”谓微有钩象。
[ 来如解索,去如弹石 ] 形容脉象来时如解开绳索,松散无力,去时如弹石辟辟,急促坚搏。
[ 禀 ] 所赐、所受。言全身所受之水谷营养,都是胃所供应。
[ 如雀之啄 ] 如麻雀之啄食,此处形容脉象坚促而不均匀,即后世所称“雀啄脉”。
[ 如水之下漏 ] 形容脉象如屋之漏水,断续不均。即后世所称“屋漏脉”。

【语译】 

十五问:医经上说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这些都是王脉呢?还是有病之脉象?
是 :弦、钩、毛、石,都是四季的脉象。
春天见弦脉,因为肝属东方木,草木等万物开始萌生,树木还没有长出枝叶,因此其脉气来时,软弱而长,所以称为“弦”。
夏天见钩脉,因为心属南方火,万物生长茂盛,树枝长满树叶而下垂,都向下弯曲似钩状,因此其脉气来时,有来得快、去得慢的感觉,所以称为“钩”。
秋天见毛脉,因为肺属西方金,万物成长已至终极,草木的花与叶,至秋而落,只留枝条,好像毫毛,因此其脉气来时,轻虚而浮,所以称为“毛”。
冬天见石脉,因为肾属北方水,万物潜藏,在隆冬的时候,水结成冰其坚如石,因此其脉气来时,沉软而滑,所以称为“石”。
以上就是四时的脉象。

【语译】 

如果发生病变,将有什么情况呢?
是 :春天的脉应见弦象,如果出现反常的脉象,就是病态。
什么是反常的脉象呢?
是 :(春天)脉气来时实而强,称为太过,是病在表;脉气来时虚而微,称为不及,是病在里。如果脉来有轻柔和缓之感觉,好像抚摩榆树的叶子,称为平脉;若脉来充盈坚实而带滑利,好像抚摩在长竿上,称为病
脉;若脉来紧急而刚劲,好像刚拉开的弓弦,称为死脉。春天脉以微见弦象为平脉,弦象多而胃气之象少的是病脉,如果只有弦象而没有胃气之象的,称为死脉。春天的脉是以胃气为本的。
夏天的脉应见钩象,如果出现反常的脉象,就是病态。什么是反常的脉象呢?
是 :(夏天)脉气来时实而强,称为太过,是病在表;脉气来时虚而微,称为不及,是病在里。如果脉来时连续不断,像玉环滚动,又好像抚摩在玉石上,称为平脉;若脉来后较快地收住,好像鸡足向上提缩,称为病脉;脉来时如曲,去时似锯,像操持连带的钩子,称为死脉。夏天的脉以微见钩象为平脉,钩象多而胃气之象
少的是病脉,如果只有钩象而没有胃气之象的,称为死脉。夏天的脉象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秋天的脉应见毛象,如果出现反常的脉象,就是病态。什么是反常的脉象呢?
是 :(秋天)脉气来时实而强,称为太过,是病在表;脉气来时虚而微,称为不及,是病在里。如果脉来时浮大轻盈,好像车上的伞蓬摆动,重按之则较有力,称为平脉;若脉来浮取、沉取都不明显,好像抚摩在鸡的羽毛上,称为病脉;若按之有飘忽浮散之感,好像风吹羽毛,称为死脉。秋天的脉以微见毛象为平脉,毛象多而胃气之象少的是病脉,如果只有毛象而没有胃气之象的,称为死脉。秋天的脉象是以胃气为本的。
冬天的脉应见石象,如果出现反常的脉象,就是病态。什么是反常的脉象呢?
是 :(冬天)脉气来时实而强,称为太过,是病在表;脉气来时虚而微,称为不及,是病在里。如果脉气来时轻按宽大,重按尖细,好像麻雀的嘴那样柔润光滑,称为平脉;若脉动短促,连续不断,其中略带钩象的,称为病脉;脉来时松散,犹如解开绳索,去时急促坚搏,好像弹石,称为死脉。冬天的脉以微见石象为平脉,石象多而胃气之象少的是病脉,如果只有石象而没有胃气之象的,称为死脉。冬天的脉象是以胃气为本的。
胃是水谷之海,主供应营养,所以四时脉象都以胃气为本,这就是说胃气多少有无的变化是病、死、生的要会。
脾属于中焦,在正常平和时,脾脉常不能见到,只有到脾气衰竭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如脉来如麻雀啄食,或像屋顶漏水,都是脾气衰竭的表现。
 
【按语】 

人以胃气为本,是中医学重要观点之一。人的胃气多少有无也反映在脉象上。本难叙述四季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象作为比喻,进行描述、对比,使学者对这些指下难明的脉象,易于领会。

十 六 难

【提要】

讨论五脏疾病的诊断问题。指出除脉诊以外,必须通过望诊、问诊及腹部的切按等,全面掌握病人内部与外部的证候,才能比较确切地作出诊断。

[ 三部九候 ] “三部”,寸、关、尺。“九候”,三部各有浮、中、沉三
候,共九候。参阅十八难。
[ 六十首 ] 古代脉法之一,已失传。
[ 圣 ] 在此指古代高明的医学家。
[ 善洁 ] 言容易发生筋脉明动或肢体搐搦等症状。“洁”释为抽搐、动等症状。
[ 齐 ] 即今之“脐”字。
[ 动气 ] 搏动或流动之气。
[ 牢若痛 ] “牢”,坚硬。“若”,而。
[ 满 ]肿胀。
[ 闭癃 ] 小便不通为“闭”,小便不利为“癃”。
[ 溲便 ] 此处指大便。
[ 转筋 ] 筋挛急而肢扭转。
[ 啘 ](yuē约) 音义同“哕”,干呕、呃逆。
[ 噫 ] 嗳气,多见于饱食后。
[ 善味 ] 喜食有味的食物。脾有病,食而无味之故。
[ 洒(xiǎn险)淅(xī息) ] 恶寒貌。
[ 欠 ] 疲倦时张口吸气曰“欠”,俗称“打呵欠”。
[ 泄如下重 ] 泄泻而里急后重,参阅五十七难注。“如”作“而”解。

【语译】 

十六问:脉诊有三部九候,有阴阳之别,有指按轻重,有六十首,(此处疑脱“有”字)脉随四时的不同变化等。现在距离古圣已经久远了,医生们对自己的诊法都自以为是。究竟应该怎样辨别呢?
是 :只要观察疾病的内证与外证,即可辨别。
这些病证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是 :假使诊得肝脉,病人的外证是:经常发生抽搐,面色青,易怒;他的内证是:在脐的左侧有动气,按之坚硬而有压痛;其他症状有:四肢肿胀,小便不通或不利,大便困难,筋挛急肢扭转等。有这些内外证的才是肝病,没有的就不是。
假使诊得心脉,病人的外证是:面色红,口干,好发笑;他的内证是:在脐的上面有动气,按之坚硬而有压痛;其他症状有:心烦,心痛,手掌心发热而干呕等。有这些内外证的才是心病,没有的就不是。
假使诊得脾脉,病人的外证是:面色黄,常嗳气,多思虑,喜欢吃有味的食物;他的内证是:在脐部有动气,按之坚硬而有压痛;其他症状有:腹部胀满,食物不消化,身体困重,关节疼痛,倦怠,嗜睡,四肢痿废不收等。有这些内外证的才是脾病,没有的就不是。
假使诊得肺脉。病人的外证是:面色白,容易打喷嚏,悲观愁苦不愉快,欲哭泣;他的内证是:在脐的右侧有动气,按之坚硬而有压痛;其他症状有:气喘,咳嗽,恶寒,发热等。有这些内外证的才是肺病,没有的就不是。
假使诊得肾脉,病人的外证是:面色黑,常有恐惧感,常打呵欠;他的内
证是:在脐的下面有动气,按之坚硬而有压痛;泄泻而里急后重,小腿冷厥等。有这些内外证的才是肾病,没有的就不是。
 
【按语】 

1.内外证的论述为五脏辨证作出范例,有临床意义。
2.关于脉证合参问题,参阅十七难按语。
3.关于五脏之脉可参阅四难按语。

十 七 难

【提要】

本难讨论疾病过程中证候与脉象相应的问题。举五种病证与脉象为例,说明证与脉相应与否,对预后判断的意义,突出了脉诊的重要性。

[ 强急 ] 弦紧之脉。
[ 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 肝病应见肝脉,今见肺脉,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为相胜之脉,故死。关于五脏脉象参阅十三难。
[ 反得沉濡而微者,死也 ] 心病应得心脉,今反见沉濡而微的肾脉,肾属水,心属火,水克火,为相胜之脉,故死。
[ 鼽(qiú求)衄血 ] 鼻出血。
[ 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 吐血复衄血,病人大量失血,气血大虚,脉当见沉细,今反见浮大而牢之脉,乃虚证见实脉,脉不应证,故死。
[ 谵(zhān占)言 ] 多言,胡言。
[ 而反手足厥逆,脉细而微者,死也 ] 谵言妄语乃邪热所致,应见发热症状和洪大之脉,今反见手足厥逆,脉细而微,此乃热深厥深,阳证见阴脉,故死。
[ 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 大腹而泄乃脾弱气虚,应见微细而涩之脉,今反见紧大而滑,乃阴证见阳脉,为脉不应证,故死。
 
【语译】
 
十七问:医经上说人患了病有的死亡,有的不经过治疗而自愈,有的连年累月缠绵不愈。这种生死存亡的不同转归,可以切脉而测知吗?
是 :可以完全知道的。如果诊察到病人闭着眼睛,不愿意见人的,脉象应当是强急而长的肝脉,却反而见浮短而涩的肺脉,是死证。
病人如果睁着眼睛而且口渴,心窝下面坚硬的,脉象应当见紧实而数,却反而得沉濡而微的脉象,是死证。
病人如果吐血,又鼻出血,脉象应当沉细,若反而见浮大,重按坚实的,是死证。
病人如果胡言乱语,身上应当发热,脉象应见洪大,却反见四肢厥冷,脉象沉细而微的,是死证。
病人如果腹部胀大而泄泻,脉象应见微细而涩,却反见紧大而滑的脉象,是死证。
 
【按语】 

本难与十六难都是讨论脉证合参的诊断法。一般情况下,脉象与证候应当相应。如果不相应时,就要作进一步分析,第十六难突出证候的重要,本难突出脉象的重要,两者相互补充。提示临诊中,如遇脉与证不相符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以作出诊断和判断预后。

十 八 难

【提要】

本难内容有三:①寸口脉寸、关、尺三部,每部四经的分部原则。②寸、关、尺,浮、中、沉三部九候的诊法,及其与全身上中下部位相配应的分部原则。③沉滞、积聚等病证的切脉诊断方法。

[ 上下部 ] 即寸口脉的寸部与尺部。上部为寸,下部为尺。
[ 土主中宫  ] 五行配五方,土主中央,即中宫。
[ 中部 ] 即寸口脉之关部。
[ 刺之 ] 即刺探、诊察之意。
[ 沉滞 ] 指人体内部久留不去,缠绵不愈的疾病。
[ 肺脉结 ] “结脉”,脉有歇止,但无规律性。见下文。“肺脉”,可有四种解释:①在寸口脉之寸部。见本难上文手太阴为上部,上部即寸部。②在右手寸口脉之寸部。如丁锦曰:“如右胁有积聚,应当右寸肺部得结脉。”(《古本难经阐注》)③在两手寸口脉。见一难:“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动脉也。”④指浮而短涩的脉象。见四难:“浮而短涩者肺也。”十三难:“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白为肺之色,当见肺脉。又十七难:“……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以上四种解释,虽均有一定根据,但证诸临床,第一、二说与实际不符。动而中止的结脉当寸关尺三部同时出现,不可能仅见于寸部或右寸。第三说亦不可从,本难下文有“诊不得肺脉”“肺脉虽不见”等,如作为寸口脉就难以理解。今从第四说,“肺脉”为浮短而涩之脉象。
[ 外痼(ɡù故)疾 ] “外”指皮肉筋骨,与体内之脏腑相对而言的。“痼疾”,经久难愈之顽固疾病。

【语译】 

十八问:脉有寸关尺三部,每部分属四条经脉,手经有手太阴、手阳明,足经有足太阳、足少阴,分属于寸部与尺部,是什么意思呢?
是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属金,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经属水,金生水,水性向下流而不能上行,所以足少阴、足太阳应在尺部。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属木,能生手太阳火与手少阴火,火性炎上而不能下行,所以手少阴、手太阳应在寸部。手心主经与手少阳经的火,能生足太阴土与足阳明土,土主中央,所以在关部。这些都是根据五行中母子相生的关系而来的。
诊脉有三部九候,各分主什么呢?
是 :所谓三部,就是寸关尺。所谓九候,就是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寸部取法于天,主管胸部以上至头部的疾病;关部取法于人,主管胸膈以下至脐部的疾病;尺部取法于地,主管脐以下至足部的疾病。就这样审察病变的部位。

【按语】 

人体十二经脉及全身上中下各部在寸口脉寸、关、尺三部的相应部位的划分,在现存古医籍的记载中,最早见于本难。原文对十二经明确了每部有四经,不分左右手,其中手太阴、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阴在寸部;足太阴、足阳明在关部;足太阳、足少阴在尺部。但尚有足厥阴、足少阳、手心主、手少阳四经,未予说明。
虞庶根据原文“五行子母更相生养”的精神,在注释中作了说明,注云:“右手尺中少阳火生关上阳明土,关上阳明土却生寸口太阴金,寸口太阴金却生左手尺中少阴水,左手尺中少阴水却生左手关上厥阴木,关上厥阴木却生左手寸口少阴火,却又别心主火,故心主生足太阴、阳明土也。此乃五行相生之意耳”。按虞氏所注,十二经在寸关尺三部的分布当如下表:
王叔和《脉经》在本难的基础上,对寸、关、尺的脏腑分部,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成为后世医家讨论脉位分部的主要依据。但各家所述内容,略有出入,兹择其主要几家,列表如下

【语译】 

人患了沉伏滞留日久的积聚之证,可以切脉而诊知吗?
是 :诊得病人右胁部有积气,又切得肺脉结,脉结严重的其积气也严重,结轻微的积气也轻微。
如果诊不到肺脉结,而右胁却有积气的,这是什么道理呢?
是 :肺脉虽然没有出现,但其右手脉当见到沉伏的脉象。
病人体表部患了痼疾,也可以用同样的诊法吗?还是不相同呢?
是 :所谓结脉,是脉搏过程中有时歇止,又没有规律性的,称为结脉。所谓伏脉,是脉气伏行于筋肉的下面。所谓浮脉,是脉气浮行于肌肉的上面。无论病变在左右表里,诊脉的方法都是这样。假如脉见结而伏,体内却无积聚;脉见浮结,体表却无痼疾;或者体内有积聚,脉象却不见结伏;体表有痼疾,脉象却不浮结,这些都是脉不应病和病不应脉,都是可能死亡的病证。

十 九 难

【提要】

本难讨论男女不同的正常脉象,在此基础上指出根据性别不同,判断其病的太过、不及和左右部位。

[ 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 ] 寅与申均为十二地支之一。“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是人在胚胎期生长过程中,根据男阳女阴,运用十二地支推算而得的。十二地支按环形排列,人的元气生于“子”,男子自“子”向左行三十,女子自“子”向右行二十,都到“巳”而立,结为夫妇。怀孕后十月而生。男性自“巳”左行十至寅而生,女性自“巳”右行十至申而生。故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见上图)
[ 关上 ] 指寸部。
[ 关下 ] 指尺部。
 
【语译】 

十九问:医经上说脉有逆和顺,男子与女子各有常脉,如果出现反常的情况,该怎样讲呢?
是 :男子生于寅,寅为木,属阳;女子生于申,申为金,属阴。因此男子的脉在关以上盛;女子的脉在关以下盛,这就是男女的常脉。所谓反常,就是男子诊得女脉,女子诊得男脉。
如果诊得相反的脉,其发病的情况怎样呢?
是 :男子诊得女脉是不足,病在内部。左手诊得,病在左侧;右手诊得,病在右侧,随脉说明病在哪一侧。女子诊得男脉是太过,病在四肢。左手诊得,病在左侧,右手诊得,病在右侧,也是根据脉说明病在哪一侧,就是这种说法。
 
【按语】 

男女生理情况不同,其脉象亦有差异。对此有待进一步验证和研究。惟“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之说,主要根据五行推算而来。

二 十 难

【提要】

本难从诊脉部位及脉象的阴阳,讨论阴阳互相伏藏和互相加乘的问题。

[ 伏匿(nì逆) ] 隐伏藏匿。言阳脉中有时见阴脉,为阳中伏阴。阴脉中有时见阳脉,为阴中伏阳。
[ 阴阳更相乘 ] 阴部见阳脉,为阳乘阴;阳部见阴脉,为阴乘阳。“乘”,加。
[ 阴部 阳部 ] 尺为阴部,寸为阳部。
[ 阳脉 ] 如浮脉,滑脉,长脉。
[ 阴脉 ] 如沉脉,涩脉,短脉。
[ 重(chónɡ虫)阳 重阴 ] 寸部尺部均见阳脉为“重阳”。寸部尺部俱见阴脉为“重阴”。“重”,重复。
[ 脱阳 脱阴 ] 寸部脉不见为“脱阳”,尺部脉不见为“脱阴”。“脱”,失,脉失不见。
 
【语译】 

二十问:医经上说脉有伏匿。是伏匿在哪一脏而说是伏匿呢?
是 :这是讲阴阳相互加乘和相互伏藏的问题。脉在阴部,却相反地出现阳脉,是阳乘阴。虽然是阳脉,但有时出现一瞬沉涩而短的脉象,这称为阳中伏阴。脉在阳部,却相反地出现阴脉,是阴乘阳。虽然是阴脉,但有时出现一瞬浮滑而长的脉象,这称为阴中伏阳。
重阳者发狂,重阴者发癫;阳部脉脱失的妄见鬼神,阴部脉脱失的双目失明。

二 十 一 难

【提要】

讨论脉诊与形证相互参照以诊断疾病的问题。

[ 息数不应脉数 ] 言脉的迟数虽在正常范围,但病人的呼吸则较正常明显地减慢或加速,当为有病之候。

【语译】

二十一问:医经上说人的形体有病状,而脉象正常的称为生;脉有病象,而人体却不见病状的称为死。这是什么意思?
是 :人的形体有病状,脉没有病象,这并不是没有病,是说呼吸数与脉搏数不相对应,这是诊病的重要法则。

 【按语】 

本难重申脉诊的重要性。末句文义不相连续,疑有脱误。但临床上病人的呼吸与脉搏是否相应,对于疾病诊断确有一定意义。

二 十 二 难

【提要】

十二经脉病候——“是动”与“所生病”的基本概念,指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气分与血气,先病与后病。

[ 呴[xū虚)] 张口哈气以温润对方曰“呴”。作温暖湿润解。
[ 濡(rú如)] 滋养。

【语译】 

二十二问: 医经上说十二经脉各有是动,有所生病。每一条经脉总是变化为两种病候,为什么呢?
是 :医经上所说的“是动”是气病;“所生病”是血病。邪在气分,气分病就是“是动”;邪在血分,血分病就是“所生病”。气能温煦人体,血能濡养全身。气滞留而不能运行,是气先发生病变;血脉壅滞而不能濡养,是血随后发生病变。所以先为“是动”,后是“所生病”。

【按语】 

关于“是动”与“所生病”的论述,亦见于《灵枢·经脉》。但该文作“是动则病”与“是主××所生病者。” 其中“是”字为指示代词。“主”字即“主治”之意。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主”字下均有“治”字,可证。如果把《灵枢》这两句经文译成白话文,就是:“这条经脉有变动时所出现的病证”和“这条经脉所能主治的病证”。由此可见,本难原文不但文字不同,解释亦异。因此,两者在概念上就完全不同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难经》论脉发布于2024-03-01 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