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小肠为阳腑,秉大气中火气而生。火气有宣通作用。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下而上,自手走头,络心,主升。秉阳火之气,兼秉阳水之气。
《经络图解》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1),直上循臂骨(2)下廉,出肘内侧两骨(3)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4),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5),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6),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本经穴]少泽(井)、前谷(荥)、后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正(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交会穴]大椎(督脉),上脘、中脘(任脉),睛明、大杼、附分(足太阳),和髎(手少阳),瞳子髎(足少阳)。
【注释】
(1)踝——此指手腕后方小指侧的高骨。
(2)臂骨——指尺骨。
(3)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
(4)肩解、肩胛——滑伯仁注:“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张介宾注:“肩后骨缝曰肩解。”按:“肩后骨缝”指肩关节缝;两角指左右肩峰与肩胛冈部;成片骨即指肩胛骨体。
(5)目锐眦——《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指目外角。目大角为内眦。
(6)(出页)——音拙。眼眶的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
【语译】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1)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臑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2):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臑、肘臂外后廉痛。
【注释】
(1)颔——音汗.指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软处。
(2)主液--小肠受盛胃腑腐热下传的水谷,经进一步消化和沁别清浊,其精华部分由脾转输,营养于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液归于膀胱,因此水肠可产生水液,故本经主液所生病证。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象牵引,上臂痛得象折断。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手太阳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
实,则节弛肘废(1);虚,则生肬(2),小者如指痂疥( 3 )。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节弛肘废--指肩肘部关节松驰痿废不用。
(2)肬——音由。与疣通,赘生在皮肤上的小瘤。
(3)痂疥--此指疣之多生如指痂疥之状。
【语译】
手太阴络脉,名支正。在腕关节后五寸处,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于肩髃部。
手太阳络脉出现的实证,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皮肤赘生小疣。可取手太阳络穴治疗。
手太阳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1),别于肩解(2),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注释】
(1)指地——地在下,自上而下故称指地。杨上善说:“手之六经,唯此一经下行,余并上行向头”。
(2)肩解——即肩关节。
【语译】
手太阳经别,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经分出,向下行入于腋窝部,走向心脏,连系小肠。
手太阳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1)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2)太阳之筋(3)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额结于角。
其病:手(4)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5),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瞑目良久乃能(6)视。颈筋急,则为筋瘘(7)颈肿。
【注释】
(1)锐骨——此指肘内的高骨,即肱骨内上髁。
(2)足——原作“走”,据《太素》《甲乙》改。
(3)筋——原脱,据《太素》补。
(4)手——原脱,据《太素》补。
(5)臂阴——臂内侧的部位。
(6)能——原作“得”据《太素》《甲乙》改。
(7)筋瘘——鼠瘰之属。张注本作“痿”,《太素》《甲乙》亦作“痿”。但与上文似不连贯。
【语译】
手太阳经筋,起始于小指的上边,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髁后,以手弹该骨处,有感传可及于手小指之上,进入后,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着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下颔处,上方的连属于眼外眦。
其病症:可见手小指支撑不适,肘内锐骨后缘疼痛,沿臂的内侧,上至腋下,及腋下后侧等处均痛,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并感到耳中鸣响且痛,疼痛牵引颔部,眼睛闭合一会才能看清物景,颈筋拘急,可发生筋瘘、颈肿等症。
《腧穴》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 【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ST01: 少泽 Shàozé
【定位】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ST01: 前谷 Qiángǔ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ST01: 后溪 Hòuxī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直刺0.5一l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ST01: 腕骨 Wàngǔ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 ,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ST01: 阳谷 Yánggǔ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ST01: 养老 Yǎnglǎo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阳经郄穴。
ST01: 支正 Zhīzhèng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0.8寸。
【附注】手太阳经络穴。
ST01: 小海 Xiǎohǎi
【定位】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ST01: 肩贞 Jiānzhēn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伍】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直刺 l—1.5寸。
ST01: 臑俞 Nàoshū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5寸。
【附注】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ST01: 天宗 Tiānzōng
【定位】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ST01: 秉风 Bǐngfēng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附注】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ST01: 曲垣 Qūyuán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胛疼痛。
【配伍】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ST01: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斜刺0.5—0.8寸。
ST01: 肩中俞 Jiān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斜刺0.5—0.8寸。
ST01: 天窗 Tiānchuāng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配伍】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ST01: 天容 Tiānróng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配伍】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ST01: 颧髎 Quánliáo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一l寸。
【附注】(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ST01: 听宫 Tīnggōng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张口,直刺 l—1.5寸。
【附注】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分类:中医典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体十二经脉 | 手太阳小肠经发布于2024-03-01 12: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