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卦 临(lín):地泽临卦

【原文】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译文】

临卦,初始亨通,利于正道。到八月有凶险。

彖辞说:临卦,阳刚之气正在逐渐增长,喜悦而柔顺,九二刚爻与六五阴爻相应和,大亨通而属于正道,这是天的运行法则。到了八月有凶险,是因为阳刚不久就会削弱了。

象辞说:下卦为兑为泽,上卦为坤为地,所以泽上有地便是临卦的卦象。君子从卦象中得到启示,居安思危,教化民众,以无穷的思想教化民众,以广博的胸怀包容民众。

【解读】

临是由上往下看的意思,引申为上级给予、支配、保护下级,是上下亲近的状态。临有大驾光临、贵人来到之意。临又为“君王临幸”之意,是上级对下级之象,贴近群众、亲近下属。君临天下是极为亨通的,但是有附加条件——以德临人才为有利。如果以威压人、以暴虐民,民众口服而心不服,非长治久安之道。前面的蛊卦是讲如何去除盛世中的淫邪与腐败,进行整治之后就没事了吗?不,君王还要经常巡视,观察社会的势态,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所以蛊卦接下来便是临卦。临卦的“元亨利贞”与乾卦的意思相同。但这里的“元亨”指的是改革后的“初始亨通”,“利贞”则是说改革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摇得此卦,思想上容易给自己设置边界,易守成,不易开拓,总有危机感、不安定感。在事业投资上多有贵人相助。在感情上则有期待而至的欢喜。得此卦时,凡事不可自信过高,处事不可过刚,若太自信而忽略对方,则有遭挫折败事之累。做事情都有明显的灵机一动的特征,往往不用计划,不受计划约束。要善于把握灵感,不可犹豫不决。灵感驱动,临机而成,计划反而易败。事业上最应动静结合,静动有度。只能前进不能退缩,退缩则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临卦爻辞 初九原文译文】

初九:咸临,贞吉。

初九:感应来临,守正道吉祥。

【原文】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译文】

象辞说:感应来临,守正道吉祥,是由于心志与行为公正。

【解读】

在临之初始阶段,象征刚刚上任、初出茅庐的领导者,不仅思想端正,用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而且能打开局面,初战告捷。比如一个管理完善的企业,一线职工的业绩是企业领导必须要掌握的。这才能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减少损耗,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但总经理不能整天盯着工人干活,初九与六四相应,说明他的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六四的观察而反映到总经理那里。

【临卦爻辞 九二原文译文】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感应来临,吉祥没有任何灾难。

【原文】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译文】

象辞说:感应来临,吉祥没有任何灾难,是因为天下还没有归顺于王命。

【解读】

九二对群众也是实行感化式的领导,但隐藏着不利因素,权、势、术三者不可分,不能滥用权势,应该讲究领导艺术,协调群众关系,在感化中建立权威。九二与身为君王的六五相应,他的一举一动可以受到君王的赏识,怎么会有不利的因素呢?

【临卦爻辞 六三原文译文】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三:甘美地对待来临,来往不会有利益。能为处境忧虑,则不会有灾难。

【原文】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译文】

象辞说:甘美地对待来临,是位置不当的缘故。如果能对这种处境有忧虑,则灾难不会长久。

【解读】

六三虽然权力大于两个阳爻,但却无法得到上面的赏识,处境不是很好。以空言欺骗民众的支持,这种领导作风要不得。自食其言必然丧失威信,招来怨恨,百无一利。骗术不可能长久生效,必有技穷之时。如果能知危而忧,改弦易辙,可以挽回局面。

【临卦爻辞 六四原文译文】

六四:至临,无咎。

六四:最大的来临,没有灾难。

【原文】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译文】

象辞说:来临而没有灾难,这是由于六四阴爻居于偶位,得位的缘故。

【解读】

体察民情,深入到最下层,能亲临现场指挥,能亲近人民,温和虚心地亲近群众,领导作风踏实深入,一定会受到欢迎。这种视察就是“至临”。领导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怎么会有灾难呢?

【临卦爻辞 六五原文译文】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六五:用智慧君临天下,适于天子的统治,吉祥。

【原文】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译文】

象辞说:适合天子的统治,是施政适中的缘故。

【解读】

领导者应该选贤任能,适当授权。真正聪明睿智的统御之术是“智临”——以众智为己智,善取下级之智慧以临天下,不事必躬亲,又不脱离民众。如果领导者事事亲临,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不利于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天安门的两个华表上有两个小兽,兽头一个朝南一个朝北。朝南的是警示国君要到民间去体察民情。因为大臣会粉饰太平。比如袁世凯称帝后,举国反对。有的大臣印报纸,每天只印一份,只给袁世凯看。上面全是形式大好的话。结果他登基81天便下台了。朝北的兽头是警示君王在外巡视时不要忘了朝政,朝廷出了奸臣怎么办?所以巡视不要时间太长,应及时回来巩固政权,这就需要“智临”。

【临卦爻辞 上六原文译文】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以敦厚的性情接近人民,吉祥,没有灾难。

【原文】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译文】

象辞说:以敦厚接近人民之所以吉祥,是因为胸中怀有大志的缘故。

【解读】

上六处于太上皇的位置,他巡视民众时,可以得到真实的民情,然后帮助皇上谋划治理天下的决策。上六属于隐士阶层,由于没有地位与权势,更能了解到民众的想法,并对君王提出忠告。在今天,上六相当于可以发挥余热的退休干部,他们退休后与平民百姓有了更多的接触,若将这些情况反映到有关部门,就能解决许多问题。


《推背图·第五十一象》解临卦

临·甲寅 

【金圣叹批注】

此象乃明君得贤后之助,化行国内,重见升平,又一治也。卜年一六,或在位七十年。


临卦运势

运势:运势渐增,百事亨通,上下安合,前途有望,仕途有成,不应急进。

事业:是成功的极好时机,但时运会转瞬即逝,务必抓紧。

爱情:加紧进行,全力以赴。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不必再犹豫。

疾病:夜梦颠倒,狂言妄语,或因酒得病,心腹疼痛,应向东南方求医。

经商:十分顺利,但须随时注意动向,防止出现意外,尤其注意人际关系。

诉讼:事关三个人,本来想告对方,结果反而是自己受伤,宜和解。

出行:三人同行,应该有一人到别处去,自己有疑虑,但不为患。

人生:聪明又保守,适合搞文化艺术,无官运。偏好佛教,有灵气,很敏感。


《断易天机》解临卦

凤入鸡群之卦,以上临下之象


临卦点睛

临卦表示如果有愿望就可以实现。得临卦者在思想上容易给自己设置边界,善守成,不善开拓。应抓住时机,以霹雳手段占据主动地位。居高临下,积极给予,以高尚的人格来感召,以威信维持纪律。

蔡文姬得此卦,得曹操相救

蔡文姬在匈奴时占得此卦。蔡文姬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东汉末被掳往匈奴,受尽异地之苦,后得曹操相救,回到汉地。


《周易全解》临(卦十九)

——统治者的治人之道

【原文】

(兑下坤上)临(1):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2)。初九:咸临(3),贞吉。

九二:咸临(4),吉,无不利。六三:甘临(5),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六四:至临(6),无咎。六五:知临(7),大君之宜。吉。上六:敦临(8),吉,无咎。

【注释】

(1)临是本卦标题。临的意思是从高处往下看和治理。全卦内容主要讲治民之术。临是卦中多见字,又与内容有关,所以用作标题。(2)至于八月,有凶:到了八月天旱,有凶兆。这里用天旱盼雨喻民盼治。(3)咸:用作“感”,意思是感化,这里指感化政策。

(4)咸:这里用作“诚”,意思是温和,指温和政策。(5)甘:作用“钳”,意思是钳制,指钳制政策。(6)至临:亲自处理国事。(7)知:智,明智。(8)敦:敦厚诚实。

【译文】

临卦:大吉大利,占问得吉利。到了八月天旱,有凶兆。初九:用感化改策治民,征兆吉利。

九二:用温和政策治民,吉利,没有什么不吉利。六三:用钳制政策治民,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忧民之所忧,就没有灾祸。六四:亲自处理国事,没有灾祸。六五:用聪明睿智治民,是国君应该做到的。吉利。上六:以敦厚诚实治民,吉利,没有灾祸。

【读解】

统治者如何进行统治,如何使臣民归顺服从,历来是政治家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古代这方面的着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临卦专门讨论统治术,算得上是一篇政治专论。前三爻讨论感化、温和与忧民政策,讲的是德治;后三爻讨论统治者躬亲、明智和敦厚的品行,说的是人治。

从统治者、统治术的角度看,作者的讨论应当说是较全面的,可以看作是对贤明的君主的最高要求。但不可忽略的是,这种讨论的前提始终被划定在君臣与民众这种天然形成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之内,并且始终是从统治者的立场来看问题。这样的前提和出发点,正是专制制度产生的基础。它把民众当作是没有个人独立意志、价值和尊严而可以任意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制约。因此,过高地评价传统的统治术,肯定是不妥的。


《东坡易传》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复”而阳生。凡八月而二阴至,则“临”之二阳尽矣,方长而虑消者,戒其速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所以容水,而地又容泽,则无不容也。故君子为无穷之教,保无疆之民”。《记》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弊。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有应者为“咸临”。“咸”,感也;感以“临”,则其为“临”也易。故“咸临”,所以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二阳在下,方长而未盛也。四阴在上,虽危而尚强也。九二以方长之阳而临众阴,阴负其强而未顺命,从而攻之,阴则危矣,而阳不能无损。故九二以“咸临”之而后“吉”。阳得其欲而阴免于害,故“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乐而受之谓之“甘”。阳进而阴莫逆,“甘临”也。“甘临”者居于不争之地,而后可以居于阳①。阳犹疑之,拒之固伤;不拒犹疑之,进退无所利者,居之过也。故六三之咎,位不当而已,咎在其位,不在其人,则忧惧可以免矣。

【校注】

①而后可以居于阳:《苏氏易传》作“而后可‘今’居于阳”,误。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以阴居阴而应于初,阳至而遂顺之,故曰“至临”。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见于未然之谓“知”。“临”之世,阳未足以害阴,而其势方锐;阴尚可以抗阳,而其势方却。苟以其未足以害我而不内,以吾尚足以抗之而不受,则阳将忿而攻阴。六五以柔居尊而应于二,方其未足而收之,故可使为吾用。方吾有余而柔之,故可使怀吾德,此所以为“知”也。天子以是服天下之强者则可,小人以是畜君子则不可。故曰“大君之宜,吉”,惟“大君”为宜用是也。大君以是行其中,小人以是行其邪。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敦”,益也;“内”,下也。六五既已应九二矣,上六又从而附益之,谓之“敦临”、“复”之。六四既已应初九矣,六五又从而附益之,谓之“敦”、“复”,其义一也。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临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1)。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2)。

【注释】(1)阳转进长,阴道日消,君子日长,小人日忧,“大亨以正”之义。 (2)八月阳衰而阴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故曰“有凶”。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1)。

【注释】(1)相临之道,莫若说顺也。不恃威制,得物之诚,故物无违也。是以“君子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也。

初九:咸临,贞吉(1)。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注释】(1)“咸”感也。感,应也。有应於四,感以临者也。四履正位,而已应焉,志行正者也。以刚感顺,志行其正,以斯临物,正而获吉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1)。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注释】(1)有应在五,感以临者也。刚胜则柔危,而五体柔,非能同斯志者也。若顺於五,则刚德不长,何由得“吉无不利”乎?全与相违,则失於感应,其得“咸临,吉无不利”,必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1)。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注释】(1)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履非其位,居刚长之世,而以邪说临物,宜其“无攸利”也。若能尽忧其危,改修其道,刚不害正,故“咎不长”。

六四:至临,无咎(1)。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注释】(1)处顺应阳,不忌刚长,而乃应之,履得其位,尽其至者也。刚胜则柔危,柔不失正,乃得“无咎”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1)。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注释】(1)处於尊位,履得其中,能纳刚以礼,用建其正,不忌刚长而能任之,委物以能而不犯焉,则聪明者竭其视听,知力者尽其谋能,不为而成,不行而至矣。“大君之宜”,如此而已,故曰“知临大君之宜吉”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1)。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注释】(1)处坤之极,以敦而临者也。志在助贤,以敦为德,虽在刚长,刚不害厚,故“无咎”也。


《子夏易传》卷二 周易上经泰传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乆也。

隂阳迭盛,天道成焉。阳长而万物生,君子之道行,小人望之而服也。刚长正以应,说而顺之,大亨,以正也。夫物有长也,必有代也。阳虽维隂,至于隂盛则不复维矣。君子当其时,内惕而不自得焉。观时之消息也。临代坤之二也。极六位而隂及代之矣。数之变也。凶其乆乎。月隂之物来,代阳也,故八月凶。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敎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上有地,地取润于泽。刚临于柔,小人取,则于君子思其敎,周而无已也。则能保民安众而应其无疆也。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四为我应,能感柔也。则制之自我矣。岂肆其志哉。感其从正者也。故得吉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刚浸而长,履位得中,有其德而能感。五以从已也。则五顺于二,二未尽顺于五也。尊而顺,刚德日崇,故无不利也。

六三,甘临,无利攸。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隂以居上,柔接以临之,甘辞以说之,失其正也。下有其人,而悟其非道,而能忧之,则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应于初,则刚之。敎而守当其位,尽柔之道,临之至也。无忧邪之,咎矣。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二以刚长,五能感而从焉,知之以能,授之以政,可谓智矣。大君之宜,能临天下者,如此矣。行能得其中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四五皆应于阳,上为至顺,亦归而从之,逺而志于阳,厚于君子之道,顺时知机,吉。又何咎哉。


《易经证释》临卦

孔子《宣圣讲义》

临卦由坤兑合。上地下泽。地与泽皆阴也。而泽在下。二阳居初二爻。为阳长阴消之象。阳虽少于阴。而得位乘时。有駸駸日上之势。阴虽多而在上。被阳所迫。不能自持。有渐渐变于阳之势。变则为泰。而阴阳平矣。临虽四阴二阳。而阴与阴聚。阳与阳连。故名临。如大军列阵以相临也。如贵宾结驷以来临也。又如汇众水以临大海。连群峰以临大壑也。又如日月丽中天而临大地。风云排太空而临山河也。其势甚逼。其状甚严。其来也俨然。其加也勃焉。是曰临。犹兵临城下。

人临庭舍。逐之不可。遗之不能。唯有迫而相遇。出而与见。故曰临。临至也。言既至也。既至者无可挽回之时。无可推宕之地。而卒然以对。突如以抗也。在卦阴与阳对。而不能调。阳与阴抗。而不相下。来者其促。往者其遽。进者将遽。退者难往故其情若相须。而其实则相拒也。

临卦上坤本静顺之德。下兑有悦泽之情。两卦相合应相得。而以爻位刚柔不调。上下相逼。遂有抵拒迫胁之势。二阳渐长渐升。四阴欲降不得。迫而俱化。乃为阳长阴消之象。阴消则柔易刚。阳长则小变大。故临称大。以阳壮也。与大壮义同。大壮为震乾合。雷化于天。故称大壮。临以坤化于兑。阴化于阳。亦以大称。虽非真化。乃势逼之。以阴易为阳。亦孚至极则变之例。以二卦皆阴。阴已极矣。母偕少女。柔之类也。兑化为乾。阴乃蜕也。其变所至。地天泰也。泰者大也。临之所望也。临与泰皆属坤宫卦。坤一变为复。二变为临。三变为泰。皆以阴变阳。至泰而极。故临有类于泰。泰者富有之象。天地交孚。万物滋育。则富有而乐于施与。临以类泰。颇具富有之象。亦怀施与之心。故传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言临与而观求也。然临非真富有者。其与也、或取之于人。或先与而后求之。或有所求而后与之。与观之为求。其不一定相同。故用二或字。言临好与。而或有求时。观喜求。而或有与时。但临与多。而观则求多耳。二卦一正一反。其体用相兼。以临二阳在下。而观反在上。在下则生育众。而易富有。故志乐施与。在上则消耗多。而易困穷。故志喜索求。与者以物与人。求则反求物于人。一则有余。一则不足。故志趣殊也。既知临之类泰。则知志与之由来。与观之类否。其志近于鄙啬。正相对。皆爻位之所系也。

临卦之对遯卦。其比如师如履如复如丰。皆有相通之义。而其颠倒卦为萃。更有相对抗之象。以萃兑在坤上。临则坤在兑上也。凡物之相近者。唯地与水。泽亦水类。地之于泽。既为类近。又为防堤。盖地以土用。土足制水也。塞水者。必用堤防。泽之四围。必为陆地。是相制且相成也。萃以类聚言。临以防堵言。盖萃兑在上。犹水之屯集地面也。临则兑在下。犹土之防堵四旁也。水无防。则泛流无止。得土以为堤。则逼处一隅。而不复漫漶。然堤防不固。必有溃泱冲涮之害。是二者之相抗拒。有如仇敌也。故兑字上缺。示其易溃。坤字如。示其有防。今二者合。则足着其相迫之情。见其相拒之志矣。唯水柔物。防坚则自困。又流性。土薄则浸淫。此临之为用。有其利与害焉。藉堤防以范水流。而为物利。则能成其用。因堵塞以激水怒。而致溃流。则反得其害。故善用临者。因利为功而不过。以时制用、而毋贪。则虽有迫胁之虞。而终免冲突之患矣。临者至也。事物之至非所豫期、曰临时。可见其与豫之义相悖。雷地豫与复反。临类复、亦与豫悖。明临豫之异趣。则明临之大用矣。

《宏教附注》

临有贲临之义。以上临下。以高临卑。皆含迫促之意。故事出仓卒。曰临时。又凡亲至者曰临。莅也。言既至也。又所经者。曰临。犹历也。言已至也。皆有宾主相对。物我相抗之意。即临卦地与泽相拒之象。而事物之着者。则有相临之象。如人临水畔。马临崖前。皆有迫促不可久留之势。实取泽与地之相迫也。以泽地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不能调和。则唯有互为防拒而巳。此义最宜于用世。读者可细参之。

临卦爻象。四阴二阳。二阳在下。四阴在上。阴多阳少而阳贵。阳出于阴而阴消。故临孚天德。得乾元之气。六爻互地雷复。与地天泰。皆其先后世。四至二为震。三至五仍为坤。五至初为艮。六至二为巽。则含山风蛊象。故临继蛊。其义以有事者必大。如人功业彪炳。誉位隆祟。则必非常人。世所称大人者也。凡易卦称大。必因乾。临之大。则以出乎坤。返乎乾。而能应事体物。育德致用。以成资生之道。以广大生之义。故以大称。谓临含阳化阴。振起幽潜。流光沛泽。渲濡六合。地道博厚。则能载物。泽流原野。则能生物。合而为临。则发扬上下。赞栩生成。稽于时。为冬之余。为春之先。培蓄垫类。涵润萌芽。化寒气以为温和。发深源以为厚泽。融冰霜以濡枯土。转星宿以开春元。则临之功也。故临在卦为大。在德为施。在用为生。在气为转。以乾元之道。成坤元之德。刚柔不中而能和。不平而能应。上下孚其进退。内外调其消长。乃前协于复。后启为泰。而周易则上绍随蛊。下交观卦。变而有常。时而有正。此临之为吉卦也。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卦彖辞。明全卦之用也。临字义已见前讲。临字形从臣从品。上加人字。有主客揖让之象。又有君临臣服之象。品三口。犹三人之意。而高卑大小有别。上口如君、下二口并立如臣僚。又如主帅在前。卒伍随从。上之人字。如冠盖帡幪。而傍倚臣字。如有所辅翊。盖取相对相抗。而有强弱先后之义。即本卦爻所象阴阳上下、消长升降之数。以体人事尊卑强弱进退屈伸之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道以时行。事以人立。而莫不本于天也。临天道也。唯天为大。而临则之。故备四德。以同于乾。乾健不息。临则有进退。乾元纯阳。临则有消长。进者吉。退则凶。长者吉。消则凶。皆指阳也。当临之时。阳升于地。化为春风。以备万物之生成。以为天下之繁荣。如梅先春而花。见天地之心。其道精而德弘。故能体乾而化坤。唯天数有长者消。有进者退。有显者隐。有强者弱。临当舂而利。至秋则反。八月秋半。而为阴之盛。当卦之观。恰与临反。故临至八月、则有凶。为数尽而气改。时过而事非也。曰有凶者。天道如是。人能体会得宜。或亦免焉。临本十二月卦。时既有异。方亦有殊。合于阳者。必乖于阴。长于前者。必消于后。临为阳长阴消。观则阴长阳消。长之为吉。遇消则凶。此八月不利于临。非卦之凶。乃时之灾也。时属天道。而趋避在人事。是虽凶。犹可免。况临既备四德。周于四时。苟善用之。非必穷八月。而彖辞之意。为其因阳之长。乘刚之势。志在上进。不知退避。与遯之性情相反。是宜于春夏。而不利秋冬。犹人之勇于进取。不甘退让。徒知用元亨。而不克守利贞之道。故虽备四德。而至八月有凶。以阳不久将消。恐临不肯自伏也。观临字左低右昂。示以阳屈阴。而不甘屈于阴之意。二气同分。而阳居先。如春夏之在前也。若易为遯。则阳能自退。不复与阴争。则免于凶。读者宜合遯观之也。

彖曰:临刚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读者宜合遯观之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释全卦彖辞之义。明全卦之用也。临以二阳在下。依坤卦之变。由复而临。乃阳长阴消之象。阳出于地面上升。初为地雷复。次为临。再进为泰。皆阳渐长之卦。故曰刚浸而长。浸即渐也。如水之浸淫。由渐而至耳。阴之化阳。由气之渐变。非一蹴而几也。刚长则柔消。临以柔盛而刚得时。其体犹柔。则以上为坤。下为兑。坤兑皆阴卦。故德以柔称。坤顺而兑悦。故曰说而顺。说同悦。取兑泽之义。言泽能悦万物也。坤以顺承乾、而成万物。兑以体坤、而悦泽万物。临两兼之。是能体坤成乾。因柔化刚。以应天道。而惠万物也。九二在内为正位。故曰刚中。以与六五相应。得时行令。上下交通。秉坤益乾。内外协德。故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大由乾之德。亨亦本乾坤之合。正以九二正位而应乎乾。虽坤之属。其道则孚于乾。故称天道。天道见于时。四时寒暑。天道之消长。春秋生杀。天道之往复。临以天道为则。以时令为度。吉凶乃与时消息。而八月不利。为其当秋杀之令。阳消之日也。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言临以阳用。阳长则大亨而协吉。阳消则凶。八月为秋中。承夏令之余。介否剥之间。其卦为观。与临恰相反。故凶。消不久者。指阳虽长。而消之时、不久即至也。盖临为十二月卦。当春之先。正得阳刚上升之气。以应天道生发之令。而一届八月。气已变。令已换。则反为观。而阴长阳消。是其凶也。乃对临之时言。为临利于阳而忌阴也。阳与阴原相消长。无一日停。八月阳消过半。正与十二月阳长相对。故当临之时为吉。当观之曰则凶也。日有凶者。明其属于天道。人苟善趋避。犹可免也。不过用临者。至八月已穷其数必变。若不知顺变。则将罹于凶矣。易教重人事。以人应天、而能趋避。则逢凶可化为吉。如卜得临者。当知临之用有穷。而预为之备。则不致有八月之凶。不独八月为凶。凡阳之消。阴之长。皆非临所宜。独举八月者。以其时正与之反耳。凡卦皆有时令。皆有宜否。今以临明其例。使占者知所审焉。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强。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全卦象辞。申释全卦之用及人事之所孚也。临以体坤合乾。备四德而刚中能应。得正位而悦泽以顺。是具天地生成之道。有乘时玫用之功者也。故君子因之以兴教育。励思想。而孚乾之天行健以自强不息。不独为资生之德。且含成用之义。以兑之悦泽万物。如水之利润。坤之厚德载物。如地之广博。君子因之行仁政。敷德教。阐文明。以容民保民。本坤之行地无疆。以保育天下。不独为顺承之道。且发扬文教之光。盖以阳上升于地。而广挈群阴。潜移默化。使咸归于教育。安于文治。圣人则之。以覃敷文德。励精思而弘仁政。着作楷模。行惠泽而保天下。无非体乾坤之道。成兑泽之功。有如圣壬在位临民。作之君师。劳来慰往。安良化暴。唯日不息。以勤于教治。唯化无垠。以广其生成。自持以敬。待人则诚。自处以庄。待人则恕。体临九二正位之德。化诸阴同顺于阳。犹君子以诚敬仁爱之心。由教与政。以化群氓。同跻康乐也。教思无穷者。自励以及人。既以身作则。示民以范也。容保民无疆者。自诚以成人成物。即推己以尽性而时中。致中和以位育天地也。盖临进则为泰。泰则天地位。万物育临之所志也。容保二字。各有意义。加秦誓之能容人。保我子孙黎民。言能容人众者。必能保民。不能容人。即不能保民。所谓招来劳居。有远近广狭之分也。以临因兑泽之象。依阳长之义。如水之渐被。气之潜移。在不知不觉中。而能使天地同化。即由教思之精弘。德泽之深远。能默化民众。使归于大治。以成元亨利贞之德也。正如十二月当春之先。气候渐和。生成渐见。有不期然而然者。非故为之。而莫非教政之功。非必致之。而莫外生成之泽。此中义理最湛深。当于后详论之。

《宗主附注》

临为二阳四阴卦。继蛊之后。蛊与随皆三阴三阳。阴阳平均。天地交孚。则万物以生。万事以成。故蛊训为事,言其为万物万事繁杂之象也。繁者数之必变。气之必化也。平均之变。乃有多少。交错之变。乃分疆域。正如四时。春夏之与秋冬。互相推迁。而万物万事。即随之生死消长。有不期然而然者,临当蛊之繁杂庶育之余。而有独当直起之势。为须应世道之变。人事之非。将以整理天下。统率一切。使物自为类。事自成理。以体乾坤之道。而广泰之用。故备者必继之以简。杂者必继之以纯。此天道变化自然之理。事物递嬗必至之惰。将以循环往复迄于不息也。如不循环则绝。不往复则消。消与绝。天地同灭。更何事物之可言。故当盛时。已孕衰之机。当进时。巳伏退之象。周易定卦次序。即本是例而相椎移也。临以二阳在下。四阴在上。与蛊随之交错平均者。皆不同。为其备四德而称大。赅万有而志与。大即乾之德。与既泰之用。谓得乾之大生。泰之广育也。与者施与也。有而后能施。泰兼大有之象。故能施。临心好之。故志与。与观之志求。恰相反。则以观阳在上易穷也。

初九:咸临贞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卦初九爻辞。言初爻之用也。临卦以爻为用。初二两爻皆阳。阳以临阴。刚以临柔。则阴随阳化。柔随刚易。此气之所至。数之所变。虽阴多而不能与阳抗。柔盛而不能与刚平。则相与俱化。此名咸临。咸者同也。皆也。莫不如是之意。言阳以临阴。下无所牵。进而不阻。如大之临小。尊之临卑。则虽有主宾之名。实犹主仆之分。阴既不与争。而本其随顺之德。则阳之所至。阴莫不从而顺之。故曰咸临。以一挈众。犹天子之下临。臣庶无不随集以供奔走。而人民无不倾向以听使令。则所临之地。更无主人足为分庭抗礼之仪。亦无外人足为牵挽阻止之力。则虽似有主宾之象。其实主亦犹宾从也。是称之咸临。言无不至也。初九以初升之阳。飞腾迅奋之势。有非力所能遏止。且得九二之联贯。有群集同举之象。尤非人事可能排抵挽退之时。故称咸临。见其事之必行。志之必达。起无不应。推无不远之意。其所然者。为初九得时之宜。当气之盛。而以阳加阴。以刚出柔。如正人君子。乘时奋起。天下云从。而言行为大众所怀。丰采为群伦所望也。故其占吉。以初爻位在下。动于群众。起于田野。犹圣贤发于陇亩。英雄起于草泽。必有其德。必有其才。才德既全。群众咸服。则克协贞吉之占也。贞正也。出无邪私。行非委曲。故曰贞。且当内卦之始。为兑泽之初。有德以服人。有才以悦众。而心志正大。行止光明。如女子之贞节有素。人自赞美之也。又初九九二。以兑泽之二阳,应坤之纯阴。初犹地雷复。克己复礼之道。以履乾之行健不息之德。进则地天泰。乾坤交泰之象。以成同人大有之功。故其进也。天下顺之。其守也。人民望之。此所以为贞吉也。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言贞吉之占。咸临之用。莫非因于志行之正大光明也。以兑之对为艮。合之为泽山咸。咸感也。山泽通气。感动至捷。人之所能互感者。必性情之所发。发于情。正于性。泽主发动。山主正止。成卦以发动而得止于正。名为咸。今之咸临。亦本此义。为能发而应乎人情。正而合乎天性也。故释文称之为志行正者。明咸临之得众。而贞吉之顺天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九二爻辞。言本爻之用也。咸临义同上。以阳得正位。如贤者得位乘时。独立不倚。雄顾四方之象。又犹英才崛起于下。得民人拥戴。以临天下。而天下莫不顺之。故有吉无不利之占。吉指德言。无不利指功言。德立于内。而见于外。功成于人。而归于己。功德一也。分言之者。以九二得位。有可为之时。而因应适宜。有成功之望也。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九二之有为也。末顺命、有二义。一则言我德既立、进则有功。所对之主。为阴柔无道之六五。不足与有为。则不奉其命。而独立自强。以救天下。以绥众民也。一则为有德有才。乘时得位。所向无阻。所至无前。天下莫不顺之。兆民莫不服之。末顺命者。即末有不顺命之意。末犹莫不二字之义。以释爻辞无不利。为所至莫不应命。莫不有功。古时文字简晷故耳。或以九二在下。虽所至有功。犹人臣之位。尚末受天命。故曰末顺命。然顺与奉异。顺天者、乃对上言。事如汤武之代起。原在臣下之位。而有君人之德与才。虽末至帝位。而天下莫不服之。是对桀纣之命为末顺耳。盖临以阳崛起而屈阴。以在下者上腾。而正当时之罪。申救民之讨。正如汤武之事。虽与革有别。而其义颇似革。革取泽火合成。而临则地泽合。其同为阴卦、而阳上出。固有近似。九二逼于四阴之位。其下有初九之助。欲罢不能。欲进则唯有自奋以迫阴使服。故末顺命一语。实以九二不得顺六五之命也。其势所迫。其道末由。如汤之事桀。文王之事纣。终不可得尽其臣节也。末字与末字义通。言末由也。此爻关于临之大用。读者宜细审之。临之所以称大者。即在九二一爻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六三爻辞。言本爻之用也。临卦自三爻以后皆阴爻。皆以阴顺从阳。而随刚化。其德与初二爻有别。其用亦不同。视位当否为准。六三以阴加阳。不得其位。而以柔遇刚。有饫其德。曰甘临。言如昧之甘口也。六三本兑之主爻。以悦泽为用。上接坤之至阴。下随初二两阳。介乎刚柔之间。而具愉快之想。在人则喜其柔而和美调适。以甘相悦。在己则得其刚。而匡益爱慕。以甘自饫。故曰甘临。言主宾上下。均能悦从。如味之适口。口之美昧也。凡相悦者。必怠其志。宴安酖毒之谓也。男女贪恋。君臣贪恋。则废其政。友好贪恋。则荒其事。凡有所甘者。恒丧志辱身。则德毁业。为其不能刻苦自励也。故曰无攸利。言无益于身心。无成于德业也。然以六三虽柔靡寡能。阿好失志。而以其近于九二。迫于肠刚。得聆乾惕之戒。颇知恐惧之义。则虽甘悦自画。而犹忧虑其后。既知忧矣。则咎可兔。谓终不为甘所困。而能随九二奋进、以善其后。虽有咎亦不久矣。故曰既忧之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用六三不可不慎也。六三以阴从阳。善恶兼具。甘之与忧。一善一恶。贪于甘则败。发于忧则成。为爻象自赅之义。视人用之如何耳。以位不当。己之无权。则不觉甘悦,以阿好于人。是其初之过也。因阳刚之逼接。而友辅之获益。则犹能振瞶启龚。以生于忧患。而图自盖其愆。是其后之免咎也。免咎即改过之效。吾人宜知所励矣。

六四。至临。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六四爻辞。言本爻之用也。六四居外卦之始。为坤卦之初。与六三同属中爻。一阳一阴。位自不同。而爻皆柔也。坤与兑交。地与泽接。故曰至临。至亦临也。临之取义即本乎是。泽为水。地为土。水土柑抗而不相仇。相防而不相羼。故曰临。如宾之来至也。六四恰居临至之冲。故曰至临。以阴居阴位。合乎既济之道。其位为当。故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中位之重要也。中位以九三六四。合乎既济之例。为当位反之则与未济同。为不当位。故六三为不当。而六四为当也。此义已迭见各卦。今重述之。使读者知中位之要。而临之进为泰。则中位皆当。反为否。则皆不当。临则六四为当位。故有可为。君子因之、以成元亨利贞之道。以致教思容保之功。其所本皆在此一爻之当位。以发展人事。光大人道。而推进于泰与既济。此以人爻所在。有异于他爻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六五爻辞。言五爻之用也。知临指知识智慧。有所加临于事物也。六五以阴行阳。得外卦中位。有俯临一切之象。所需者、高视远瞩。广接公衡。非知识、无以调察其情。非智慧、无以辨别其要。而六五得位乘时。又能柔胜。高明柔克。则事物足成其聪明。以阳化阴。而得阳之中位。沉潜刚克。则耳目足用其才智。是两相益也。盖有知以明事物。则格物之义。因事物以增益其知。则致知之义也。二者迭为主宾。故曰知临。六五与九二租应。一阴一阳。一内一外。刚柔互济。则上下相得。君臣互济。则德业同大。此在有其位者用之而宜。乃见其功。故曰大君之宜。言非得位而有德者。不克副是爻之用也。大君不必天子。唯以德位俱隆为准。以非九五也。知属于心。宜属于物。知成于己。宜见于人。知出于内。宜达于外。知本于虚。宜徵诸实。故有知者。必得位乘时。而后成其用。而乘时得位者。必格物玫知。而后见其才。此二者亦相需相成。犹有位者必有其德。有德者必有其才。才德在己。时位在天。人天相因。而天下平治。大众归服。此大学平治之道始于格致也。既得其位。克守其中。则其行之吉可知。为柔以刚成形以神用也。此爻最重在得中位致中行。处处不失中。而后事事得顺理成章。此圣人制作之本在上者卑以就下。在下者祟以孚上。上下相济。乃成中行。若高益高。下益下。相去曰远。乖中行甚矣。故泰卦以坤在上。既济以坎居外。而临以坤居兑之上。正是此义。亦即称大之由来。志与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中行之可贵也。以九二在下。而曰末顺命。以六五在上。而曰行中。无非抑高崇卑。扶肠按阴之义。此即中国民治精义。不以位之隆。而忘德之盛也。临之备四德、有异他卦者。实在此。无他。阴虽众。能从阳化。位虽高。能以中行而已。读者于此宜细审之。

上六:敦临。吉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临上六爻辞。言上爻之用也。上为坤之终。坤土也。敦厚也。土极而厚。地之德也。以地防泽。贵在敦厚。厚则无漫漶之虞。故占吉。既吉矣。自免于咎。故曰无咎。土厚载物。河海不泄。则泽成其利物之功。故得吉占。而土与水相制。土盛水制。不至相害。反能相成。故免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临之大用仍在内也。在内者、指利贞言。以地之用。在能制水。水之用。在能自制。如以堤防水。水不泛流。则成利物之功。是土之功。即水之功。而临卦坤在外。兑在内。坤之功。即兑之功。然非坤、无以成兑泽之用。坤不自见其用。而志在成泽之利。故曰志在内也。坤道至此巳极。极则必变。变而为艮、亦土也。土更高矣。故有敦临之称。山泽通气。山川出云。云气所蒸。为霖为雨。终化为水。则山林之用。亦水泽之功。不独互益也。山林之志。反切于成水泽之利。是上爻之位。虽超出群爻。而志反在下也。亦极高变卑之义。天道固如是也。为有山之高。愈见水之下。为有山之用。愈着泽之功。物之相反相成。其理然也。是用临者。以高临下之势。必知以高就卑之道。无使高者愈亢。下者愈沈。失其中行。咎害立至。故临之进为泰。而地反居天上矣。深明此理。则事无不成。功无不大。地以代天。坤以承乾。博厚以成高明。悠久以至无疆。则天地之生成。人物之化育。皆由此道见之矣。故不曰高临、而曰敦临。敦之半即亨字。有类于高字。而义则易高明为博厚。此即地道代成之象。读者宜细思之。

《宗主附注》

临卦以阴消阳长。阴日消。而势尚盛。故有迫胁之象。临为十二月卦。进则为秦。泰则阴阳平均。而地天交和矣。是在临为未和。为偏胜之时。阴以畏阳而不甘退让。阳以近阴而有所逼。则成相临之象。阳既日长。阴乃日消,消长之间。其气甚促。故临为大。以其势两不下而争大也。虽阳得地。足以迫阴使退。而阴犹多。仍不即让。在卦虽属阳。而其时犹偏阴。正如十二月之侯。春风未动。寒气犹严。刚争于柔。少以胜众。则其间变化至捷也。唯临以阳胜阴。顺天之道。得气之先。而有本有原。能中能大。得初九之阳。本源已固。乘九二之位。中位不虚。故能上应诸阴。直达于天。以化坤为乾。变柔为刚也。在卦坤与兑合。坤为顺。兑为悦。顺悦以进。则争而不犯。嫌而不妬。诸阴自退。以成阳之长。则时所为也。唯数之消长。气之升降。恒相倚伏。阳升于上。则阴降于下。刚长于外。则柔滋于内。临之变为观。观则与临反。故至八月有凶。以八月为观也。反则消易为长。阳易为阴。如八月之时。寒冬渐至。则万物当杀。而生机已微。故曰凶。谓阴乘时 而又长。阳不得与之争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周易的智慧 | 地泽临卦的人生启示发布于2024-03-01 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