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九篇的题目都有一个“论”字,比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等,而这一篇的题目没有这个论字为什么呢
只要看一看这一篇的内容就知道了,这一篇没有出现黄帝问、岐伯答的文字。不是在两个人的谈论,所以没有用“论”字。这一篇是直接说理。说什么呢这一篇讲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五脏、五味、五色三者的对应,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对应关系通过观察面色来判断五脏的荣枯。气血可以滋养五脏,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的健康。诊断疾病时,必须将望色与切脉结合起来。

【原文】
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 胀,支鬲月去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译文】
心脏与脉络相配合,从面色上就能知道肾的情况,肾脏能制约心脏。
与心相配合的是脉,心的荣华体现在面部色泽,制约心的是肾。“合”是配合之意。“荣”,是荣华之意,这里指精华在人体外部的反映。心的这两个功能前面都讲过了,比如上一篇《六节藏象论》说“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就是说心的情况可以从面部表现出来,心主管血脉。
这两点前面一篇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但最后一句“其主肾也”是第一次提出来, 意思就是心的主人是肾,这是什么意思呢主人是控制、管理、制约仆人的,心的主人是肾,心就是肾的仆人,就要受肾的管制、制约。
心为火,肾为水,水能克火,火畏于水,心火被肾水所制化,心要受到肾的制约。当然心和肾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这种关系,也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否则就是“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状。

肺脏与皮肤相配合,从毛发上就可以推知心脏的情况,心脏能制约肺脏。肝脏与筋脉相配合,从爪甲上就知道肺脏的情况,肺脏能制约肝脏。
脾脏与肌肉相配合,从口唇上就能知道肝脏的情况,肝脏能制约脾脏。
肾与骨骼相配合,从发毛上就能知道脾脏的情况,脾脏能制约肾脏。

五脏与五味
所以,过食咸味,会导致血脉凝涩,面色发生变化;过食苦味,会导致皮肤枯槁,毫毛脱落;过食辛味,会导致筋脉劲急,爪甲枯干;过食酸味,会导致肌肉粗厚皱缩,口唇掀揭;过食甘味,会导致骨骼疼痛,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与五脏之气的相合关系。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五脏外荣于面色上的气色,表现出青黑之色,颜色像死草一样,就是死证;出现黄如枳实之色的,就是死证;出现黑如烟灰之色的,就是死证;出现红如凝血之色的,就是死证;出现白如枯骨之色的,就是死证。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证的情况。
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面色红如鸡冠的,主生;面色黄如蟹腹的,主生;面色白如猪脂的,主生;面色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从五种面色来判断生气的情况。心有生气,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一样;肺有生气,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红色的东西一样;肝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红青色的东西一样;脾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栝楼的果实一样;肾有生气,面色就像白绢裹着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都是五脏的气血充盈、荣华于外的征象。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五色、五味与五脏的相合关系是这样的:白色和辛味与肺相合,赤色和苦味与心相合,青色和酸味与肝相合,黄色和甘味与脾相合,黑色和咸味与肾相合。因为五脏在外与五体相合,所以白色与皮肤相合,赤色与脉相合,青色与筋相合,黄色与肉相合,黑色与骨相合。

气血与健康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连属于脑,诸筋都连属于骨节,诸血都连属于心,诸气都连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谿的部位。
中医和道家有一个养生健康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虚。为什么拍打八虚呢因为这八虚是八个虚弱的地方,是五脏邪气所藏匿的地方。好比一件衣服叠折、皱褶的地方,总是容易沾上灰尘的。所以经常拍打八虚可以增强免疫力、可以驱邪治病。这里我简单地教大家做一下。拍打的次序是从上到下。
首先拍打两个腋窝。腋窝就像排污井,有狐臭的人就是从腋窝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个地方还是个痒痒穴,用手挠挠这个地方,有的人会笑个不停。在腋窝的顶点有一个穴位叫极泉穴, 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可以用四个指头在腋窝正中轻轻地拨一下, 你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条筋, 这条筋的正中就是极泉穴,如果你拨一下能感觉无名指和小指发麻,那就弹拨对了。这个极泉穴是个解郁大穴,经常拍打可以化解心气郁结,还可以预防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拍打的时候四个手指并拢对准腋窝轻轻地拍,交叉地拍,左手拍右腋窝,右手拍左腋窝。
再拍两个肘窝。肘窝部位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两个穴位,一个是肺经的尺泽穴,还有一个是心包经的曲泽穴。拍打它可以排除心肺的火气、邪气和毒素。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也是四指并拢交叉地拍,左手拍右肘窝,右手拍左肘窝。
第三是拍打两个腹股沟。拍打这里可以加速气血运行、健脾和胃,还能刺激两个治疗妇科病有奇效的穴位:一个叫气冲,一个叫冲门,气冲是胃经的穴位,冲门是脾经的穴位,这两个穴位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的作用,还能预防和治疗男科疾病和血脉不畅、血瘀痰湿、下肢冰凉等病症。这个地方不太好拍打,站立以后两个大腿要分开,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
第四是拍打两个膝窝,也就是两腘。两个膝窝中间有一个有名的穴位叫委中, 是膀胱经的穴位。“肩背委中求”,也就是说一切肩背痛、腰腿痛都可以针刺这个穴位进行治疗。当然拍打它也可以起到治疗和减缓背、腰腿疼痛的毛病。同时膀胱经还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的通道,委中穴好比是这条通道上的一个排污口,如果这个排污口被堵住了,毒素废气就排不出去了,所以要经常拍打,保持畅通。两只手可以同时拍打两个膝窝。
拍打的时候要注意,不是用实掌拍,而是用四个指头并拢,拍的时候要有弹性,用力要适度,由轻到重。每个地方拍打一般5—10分钟, 要微微发热。有时候会拍出瘀斑、痧点,说明这个地方有毒素有邪气、病气。现在把它拍出来了,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太过,不能每一次都要出瘀。什么时候拍好拍多少次 -般是早晨比较好,早晨做一次或者早晚各一次都可以,看个人的情况而定。我们再看下文,重点谈到血的情况:

因此,人睡觉时,血贮藏到肝脏,肝得到血而滋养眼睛,使眼睛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充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充养,就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充养,就能拿取物体。假如刚睡醒就外出感受风邪,血液的运行就会滞涩,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凝滞在脚部的,会引发厥冷。造成这三种疾病的原因是气血的运行不畅,不能正常返回到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人体全身共有大谷十二处,小谿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不包括十二脏腑各自的腧穴数目。“大谷”“谷 ”是山谷,指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这里大多有涧溪流过。人体的大谷指人体的大关节缝隙,有十二处,哪个十二处手的肩、肘、腕三处,下肢的髋、膝、踝三处,就是前面说的八谿再加手脚各两处。小溪指小的凹陷处,也就是腧穴,共计三百五十四处。这些大谷和小谿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疗疾病的时候,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去除邪气。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领。要想知道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先要考察那一脏脉的胃气怎样。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
所以,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的,病邪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如果病情恶化,可深入转移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邪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情严重的,可深入转移于肝。腹部胀满,使胸膈阻塞,胁肋疼痛,下体厥冷,上体眩晕,属于下气上逆的,病邪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胸中气机逆乱的,病邪在手阳明和手太阴经。病情要是加重,就会传入肺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邪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病势如加剧,就会传入心脏。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辨别;五脏功能显露在外的,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来推求;五脏各自相应合的声音,
可以凭意会鉴别;五色的细微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
诊断疾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面部呈现红色,脉象急促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腹中,常表现为妨害饮食,此病名为心痹。这种病的发生是由于思虑过度致使心气虚弱,邪气趁机侵入。面部呈现白色,脉象急促而浮大的,上虚下实,所以常出现惊恐的症状,病邪积聚于胸中,迫使肺气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病名叫肺痹。这种病是发寒热,并醉酒后行房事而引发的。面部呈现青色,脉象长并左右弹击手指的,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两侧胁肋,此病名叫肝痹。这种病通常由寒湿引起,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是腰痛、足冷、头痛等。面部呈现黄色,脉象上大而虚的,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这个病的名字叫作厥疝,女子身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多由四肢过劳,出汗后感受风邪所致。面部呈现黑色,脉象下坚实而大,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作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觉受凉而发生。
大凡诊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为不死的征象,因为面带黄色,表明土气尚存。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等现象,则皆为死亡的征象,因为面色没有黄色,表明土气已经败绝。


【推荐阅读】
《黄帝内经 · 素问》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 · 素问》生气通天论:不生病的智慧
《黄帝内经 · 素问》 金匮真言论:疾病从哪里来
《黄帝内经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五行与疾病诊治
《黄帝内经 · 素问》 阴阳离合论
《黄帝内经 · 素问》 阴阳别论: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黄帝内经 · 素问》 灵兰秘典论:十二脏腑功能简述
《黄帝内经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气候致病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黄帝内经 · 素问》 五藏生成:详诊五脏之病发布于2024-03-01 11:50:5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