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卦 无妄(wú wàng):天雷无妄卦


【原文】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译文】

无妄卦,初始亨通,利于坚守正道。若不守正道则会有灾害。不利于前往。

彖辞说:无妄卦,刚健(初九爻)从外部来到内部成为内卦之主。震象征动而乾象征健,所以说“动而健”,九五刚爻居中与六二阴爻相应,所以大亨通而属于正道,这就是天命。如果不正则会有灾害,不利于有所前往。没有希望而前往,做什么去呢?这样上天不会保佑,能行得通吗?

象辞说:天下有雷在运行,万物应声而起,这就是无妄的卦象。先王从卦象中得到启示,奋勉努力,配合天时变化,养育万物。

【解读】

“妄”字的结构为“亡”字与“女”字相结合,本义是指女奴逃亡。引申为虚妄、极不真实、悖乱的意思。“无妄”便是不可虚妄、不可妄为的意思。阳气的复生使阴气不再妄为了,所以复卦之后便是无妄卦。无妄也通无妄之灾,多为出乎预料、稀奇古怪的事情或妄想,有抛弃希望、期待、计划之意。深虑、戒慎、务实、踏实、退守则吉,否则会招祸。

得此卦者多有迷惘,事物难通,强行则惹祸上身。遭遇意想不到的事也应该不动摇、不作为,保持平静,坦然接受,但这和消极避世不同。如果不该动时妄动,不该求的东西却妄求,就会发生祸殃。比如战国的商鞅以严法制国。一些不遵守法度的人不收敛行为,便受到了制裁。按现在的话说,赶在运动点子上了,本来该判两年,结果掉了脑袋;本来该判罚款,结果蹲了大牢。这些在严打期间犯法的人,便是没有看清时势。所以说此时要坚守正道,不要行动。要符合礼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预测婚姻难成,无心相合。但若是重婚而嫁则可。此外,卦象有男性随意而为,女性受损难伸之意。


无妄卦爻辞 初九 原文译文

初九:无妄,往吉。

初九:没有虚妄,前往吉祥。

【原文】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译文】

象辞说:不妄为而前往,心志是会得以实现的。

【解读】

以刚爻居阳位,纯阳不杂,没有妄想妄行,一切按照天道规律行事,当然就无往而不吉。初九象征事情开始的第一步,起步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就预示着吉祥的前途。好比给商鞅搬木头的人,他遵从告示的内容把木头搬到了北城门,没有做什么不对的事情,所以他受到了奖赏。商鞅的变法也正如这初九,言必行,行必果,所以改革成功了。

无妄卦爻辞 六二原文译文

六二:不耕获,不灾畲,则利有攸往。

六二:不耕种而有收获,不开荒而有熟田,那么有利于前往。

【原文】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译文】

象辞说:不耕而有收获,是因为还不富裕。

【解读】

不用耕耘就可以收获,不用开垦就能得到熟田,这当然是很有利的事情的。刚开垦出来的荒地杂草丛生,不利于种植,三年后杂草便少了。可是不开垦荒地怎么会得到人家已经耕种了三年的土地呢?只能是主人的赏赐或用钱买才能得到。六二便是说前往会得到大的奖赏,所以“利有攸往”。

无妄卦爻辞 六三 原文译文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六三:意想不到的灾难,就好比有人系牛于此,被路过的人牵走了,村里的人却遭到了怀疑。

【原文】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译文】

象辞说:过路的人得到了牛,而村里的人却被怀疑偷牛而得到了灾难。

【解读】

没招谁没惹谁,结果灾难却降临了,这就叫“无妄之灾”。别人把牛拴在村边的大树旁,被外村人偷了,牛主人怀疑是村里的人偷走了牛,大闹一场,有的人被打伤了。这说明,要想逃避灾难,不单自己不要做坏事,还要谨防别人做坏事会连累到自己。如果总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迟早会蒙受不白之冤。

无妄卦爻辞 九四 原文译文

九四:可贞,无咎。

九四:可以保持正道,没有灾难。

【原文】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译文】

象辞说:可以保持正道而没有灾难,是九四爻本身固有的品质。

【解读】

刚而能柔,有助于应付复杂的环境,坚守正道而不妄为,得以免过。处在这种情况下,在主观上自求无妄就够了,祸福只有听其自然。九四与初九不应而相敌,并且九四又以刚居于柔位,所以处境不是很好。但是九四是无妄卦下互卦艮卦的最上,同时又是上互卦巽卦的中,所以能够坚守正道以随顺之德而免于灾难。

无妄卦爻辞 九五 原文译文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九五:无缘无故的疾病,不必吃药治疗,会有喜庆的事情。

【原文】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译文】

象辞说:治无缘无故疾病的药,不可轻易试服。

【解读】

此爻无可指责,无懈可击。但却出了毛病,原因是来自外部。九五与六二相应,六二有不耕而获的虚妄之求,九五受六二牵连而造成问题。既然无妄,就没有妄想、妄行需要纠正,就意味着思想行为合乎正道;如果用药攻治,岂不是否定自己的行为?所以,无端地得了无妄之疾,应该坚持守正安常,泰然处之。

无妄卦爻辞 上九原文译文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上九:不要妄为,行动会有灾害,前往不会有利。

【原文】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译文】

象辞说:之所以不要妄为行事,是因为会有末路穷途之灾。

【解读】

上九居于全卦的最上方,处于极亢之位。在这种位置上不能胆大妄为,最好少行动,什么事也别做。这就好比一个人有过激情绪,说话做事都不能保持适中的原则。这种人居于平时还不会有大的损失,但处于政治运动时期,极有可能被抓个典型,不检点自己就要大祸临头了。

《推背图·第三十七象》解无妄卦

无妄·庚子


【金圣叹批注】

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也一乱也。

无妄卦运势

运势:小凶。有空幻、虚妄、不切实际的想法。行为不检点会遭受灾祸。

事业:贵有自知之明,不抱非分之想,检点行为,遵循礼法可防意外灾祸。

爱情:有不顺、不和,有被伤害者欲分离之象。不可轻率或急于求成。

疾病:有虚惊,自愈能力较强,意气用事则凶。宜往西南方求医。

经商:摒弃投机心理,不可勉为其难,不可贪图暴利。

诉讼:多因死伤之事而争斗,适宜和解,但没有贵人出来相助。

出行:还没出门,不久后将有消息,虚惊无大事,不必担忧。

人生:标榜自我,喜欢评说是非。在仕途上易成为行政的一把手、正职主官。

《断易天机》解无妄卦

石中蕴玉之卦,守旧安常之象


无妄卦点睛

无妄就是不要有妄念。坚持正义则无往不胜,走向邪道则必然不利。得无妄卦者的客观条件不成熟,如果有妄念、妄动则会带来灾祸。如果循规蹈矩、只耕耘而不问收获、不作非分之想,就会相安无事。

李广得此卦,妄动而自刎

李广为西汉著名大将,镇守边境,战功显赫,匈奴不敢犯。但其时运不济,一生未曾封侯,他占得此卦不久后拔剑自刎。后世用“李广难封”来比喻人生失意。

《周易全解》无妄
——“思无邪”的做人准则
【原文】

(震下乾上)无妄(1):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 往。初九:无妄往,吉。

六二:不耕,获;不菑(2),畲(3)。则利有攸往?六三:无妄之灾(4)。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九四:可贞,无咎。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注释】

(1)无妄是本卦的标题。妄的意思是乱,不正。无妄就是不要有不合正轨 行为。全卦的内容是讲行为修养要合于正轨,不能乱来。无妄是卦中多见 词,又与内容有关,所以用作标题。

(2)菑(ZT):新开垦的荒地。(3)畲(yu):耕种了三年的熟地。(4)无妄:意料之外。

【译文】

无妄卦:大亨大通,吉利的占问。如果思想行为不正当,就 会有灾祸。不利于外出有所往。初九:不要有不合正道的行为,吉利。

六二:不耕种就要收获,不开垦荒地就想耕种熟地。妄想者 的行为难道有利吗?六三:意料之外的灾祸。有人将牛拴住,过路的人顺手把牛 牵走了,邑人丢牛得了意外之灾。九四:利于占问,没有灾祸。九五:得了病不胡思乱想,不吃药也会痊愈。上九:不要妄行。妄行有灾,没有什么好处。

【读解】

这一卦的主题是告诫人们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胡作非为,思 想和行为都要合于正道。换句话说,就是要想得正,行得端;反 过来说,就是人正不怕影子歪。

这个立意不能说不好。讲究“思无邪”、名正言顺、光明正大 的中国传统思想,总是用各种理论、例证、乃至说教来加强和提 高人们的自觉性,通过个人人格的修养,来确立人们心中的道德 律令、行动准则。

但是,道德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社会行为的规范还必须辅 之以律法,月一定的强制措施来制约那些越轨者。况且,道德的 说教对某些人(包括历代统治者)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有口是 心非、阳奉阴违的人,以及敢于公开挑战道德准则的人。因此,善 良的愿望总得配合着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度,才会如愿以偿。

《东坡易传》天雷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

谓初九。

动而健,刚中而应。

谓九五。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无妄”者,天下相从于“正”也。“正”者,我也;天下从之者,天也。圣人能必正,不能使天下必从,故以“无妄”为天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无故而为恶者,天之所甚疾也。世之妄也①,则其不正者容有不得已焉。“无妄”之世,正则安,不正则危。弃安即危非人情,故不正者,必有天灾。

【校注】
①世之妄也:《苏氏易传》作“世之衰也”,亦通。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妄者,物所不与也。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茂”,勉也;“对”,济也。《传》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天下既已无妄矣,则先王勉济斯时,容养万物而已。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所以为“无妄”者,“震”也;所以为“震”者,初九也。“无妄”之权在初九,故“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善为天下者不求其必然,求其必然乃至于尽丧。无妄者驱人而内之正也,君子之于“正”,亦全其大而已矣。全其大,有道不必乎其小,而其大斯全矣。古之为过正之行者,皆内不足而外慕者也。夫内足者,恃内而略外,不足者反之。阴之居阴,安其分者也,六二是也。而其居阳也,不安其分而外慕者也,六三是也。阳之居阳,致其用者也,九五是也。而其居阴也,内足而藏其用者也,九四是也。六二安其分,是故不敢为过正之行,曰“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夫必其所耕而后获,必其所菑而后畬,则是拣发而栉,数米而炊,择地而蹈之充其操者,蚓而后可将有所往,动则踬矣。故曰于义可获,不必其所耕也;于道可畬,不必其所菑也。不害其为正而可以通天下之情,故“利有攸往”。所恶于不耕而获者,恶富之为害也。如取之不失其正,虽欲富可得乎?故曰“不耕获,未富也”。六三不安其分,而外慕其名,自知其不足,而求详于无妄,故曰“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或者系其牛于此,而为行道者之得之也,行者固不可知矣,而欲责得于邑人,宜其有无辜而遇祸者,此无妄之所以为灾也。失其牛于此,而欲必求之于此,此其意未始不以为无妄也,然卒至于大妄①,则求详之过也。九五以五用九,极其用矣,用极则忧废,故戒之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妄”之世而有疾焉,是大正之世而未免乎小不正也,天下之有小不正,是养其大正也,乌可药哉!以“无妄”为药,是以至正而毒天下,天下其谁安之?故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九四内足而藏其用,诎其至刚而用之以柔,故曰:“可贞,无咎。”可以其贞正物而无咎者,惟四也。其《象》曰:“固有之。”“固有之”者,生而性之,非外掠而取之也。

【校注】
①卒至于大妄:《苏氏易传》作“反至于大妄”,亦通。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无妄”之世有大妄者,六三也;而上九应之,六三外慕于正而窃取其名,三以苟免可也。至于上九,穷且败矣。

《周易注》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1)。动而健(2),刚中而应(3),大亨以正,天之命也(4)。“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5)!

【注释】(1)谓震也。 (2)震动而乾健也。 (3)谓五也。 (4)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愈健。“刚中而应”,威刚方正,私欲不行,何可以妄?使有妄之道灭,无妄之道成,非大亨利贞而何?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则柔邪之道消矣。动而愈健,则刚直之道通矣。“刚中而应”,则齐明之德著矣。故“大亨以正”也。天之教命,何可犯乎?何可妄乎?是以匪正则有眚,而“不利有攸往”也。 (5)匪正有眚,不求改以从正,而欲有所往,居不可以妄之时,而欲以不正有所往,将欲何之天命之所不祐,竟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1)。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2)。

【注释】(1)与,辞也,犹皆也。天下雷行,物皆不可以妄也。 (2)茂,盛也。物皆不敢妄,然后万物乃得各全其性,对时育物,莫盛於斯也。
初九:无妄往,吉(1)。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注释】(1)体刚处下,以贵下贱,行不犯妄,故往得其志。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1)。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注释】(1)不耕而获,不菑而畬,代终已成而不造也。不擅其美,乃尽臣道,故“利有攸往”。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1)。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注释】(1)以阴居阳,行违谦顺,是“无妄”之所以为灾也。牛者稼穑之资也。二以不耕而获,“利有攸往”,而三为不顺之行,故“或系之牛”,是有司之所以为获,彼人之所以为灾也,故曰“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1)。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注释】(1)处“无妄”之时,以阳居阴,以刚乘柔,履於谦顺,比近至尊,故可以任正,固有所守而“无咎”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1)。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2)。

【注释】(1)居得尊位,为无妄之主者也。下皆“无妄”,害非所致而取药焉,疾之甚也。非妄之灾,勿治自复,非妄而药之则凶,故曰“勿药有喜”。 (2)药攻有妄者也,而反攻“无妄”,故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1)。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注释】(1)处不可妄之极,唯宜静保其身而已,故不可以行也。

《子夏易传》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天徳在上,求贤以治时,在乎前也。刚自外来而践其初,而为治主于内,其体动而健上,刚中而下柔,应之上下一徳,理无违者,非大亨以正乎,此天之命。上使之行,下得陈其力也。其匪正而往,非上之至,违于天背于时也。行矣哉,不可行者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下雷行,雷动而震物,得其生,自正其命,相与不妄矣。故先王求有徳,以茂其治,对时而养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以刚而来居内卦之下。志行其正以辅于乾,为佐治之主,往来必得其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刚正而在乎前,柔守位而上应也。其可妄乎。不合初以首事,不与邻以谋富,故不耕菑获畲而已矣。承令而行,则利其往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阴妄居阳,灾之道也。

牛者,阴之类也。非所履而履之,系之者也。四近而得之,非其本合,行人之得也,本应于上。邑人之谓也。上道穷而争合,故受之灾,以其行人得牛,而致其忿也。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系于三,咎也。居尊守卑,正以承上,得民不以为私,犹可固其所有,而免于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刚自外来,为主于内,动而得民,往而获志,道既盛矣,则疑疾之也。夫以刚动,强志在于,正攻之则反害,从之则成功。故药之増剥,待之终吉。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乘于刚,上于尊而又争。应穷高极危,妄之甚也。复何往哉,无所利也。

《易经证释》无妄卦

孔子《宣圣讲义》
无妄继复对之后。为周易之序。其意义最重大上。经以乾坤为首。各卦多随乾坤变易分合而来。而坎离纬之。最明者如泰否仍为乾坤交。而同人大有师比之属。则为乾坤坎离交。爻象可以见到者也。且所交多成往来卦。有由一分二之象。唯复与无妄则异是。以非往来也。复与剥。无妄与大畜。则为往来。今举复与无妄言者。正以其非往来。而其重要有同往来卦也。盖复上坤下震。而无妄上乾震。下同而上为对也。同者为类。对者为偶或仇。一则为坤母与长男。一则为乾父与长男。阴阳既殊。德用自异所要在其交替递嬗之际。迁变刚柔之交。而自有其不易之数也。由剥而复为反。刚上反下。其来有自。由复而无妄。为变。重阴变阳。其进有机。自者在坤。以坤能纳艮。而育震也。机者在震。以震能化坤。而成乾也。震以坤交乾也。震以坤交乾。而育其阳。是震之志。志绍父之德。成乾之道。故曰主器莫若长子。今无妄竟能由坤而化乾。是震之道得申。而乾之业可大也。揆诸卦数复一阳也。无妄则为四阳。复之阳在下。无妄则上下应。而阴在中。既由爻象可见阳之长且大矣。然复不如母之爱子。而婴孩克俾生长。无妄则如父之教之。而少小克致成立。其德有先后之异。其义有始终之殊。皆为亲观之道所寄也。父母之恩施不同。子弟则受益则一。故复与无妄。其用有相得益彰之势。其情有相助为理之功。非他卦之无大关切也。无妄非复不得达其用。复非无妄不得满其志。而二卦又同气而异行。合力而分用。其相倚之甚相需之殷。实有别于他卦之非往来者矣。

传曰。复则不妄。可见无妄由复得来。而天地之大。万物之众。溯源探本。不外于一。复之一阳。能推天下之无妄。在理谓之天道。在事谓之人心。天道本虚。人心可质。物呈于前。而情欲不生。数变于外。而性命不易。此无妄之自有真也。故外卦坤化为乾。而内卦不变动而不为躁进。故二阴在其上。乾刚而不欲自高。故一阳居下。高明者天道止动者人事。自初爻至四爻。互一艮一震。一止也。艮止于中。震动于下。以成其体。巽则能顺。乾则能健。自三爻至上爻。互乾与巽。一健一顺也。乾健于外。巽顺于中。以成其用。体用均善。天人相应。行而高明。则巽以乾大动。而止定。则震以艮安。内安外大。人心之所存守也。人事所光大也。故曰无妄。言其真诚而无欺饰也。以震为雷。而行于天。天道下济。地道上升。震者阳德之见也。而发于阴。天者生气之本也。而蓄于下。虽阴阳不均。而刚柔得其济也。阴居内正位。阳居外正位。上下相配。而不失其中守。位当则安守固则达。安而达者。用之全也。此卦象之善也。从乎近者。不施于远。顺乎大者。不吝于细。道之所以贵中也。德之所以贵久也。无妄于雷行天下。应时而兴。刚加柔用。适物之生。不假作为。而功自成。不存贪忮。而德自明。乃比于乾。而元亨利贞。此以复之充实而有光辉者也。而能造手乎大化。以通于圣神。夫由推之。足达无尽。血体求之。则归于至正。不偏则无害。而天下同利。不画则无量。而万物同亨。内有其德以为贞。外有其道以为元。此四德俱全。而卦名之称无妄也。无妄既无之意。不妄作为。纯乎自然。天不自大。地不自厚。物与俱生。人与同载。是德不可极。则可久大也。在复贵反。无妄贵诚。反身而诚。行之至也。故曰无妄。由复致之。以其先克己也。大学诚意。先毋自欺。此无妄之义。而为明德止善之本也。一切皆真。尚何妄哉。

无妄。元亨利贞。其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彖辞。明全卦大用也。无妄卦。上乾下震。雷行天下。阳气发越之象。而震之一阳在二阴之下。阳有所协。气有所协。根乃生机自达之时。雨泽大行之始。故曰无妄。言及时而动。无妄作为也。且卦为阳得阴助。以阴为贵。柔能成刚。德应其道。外而能内。上而能下升。而能沉。飞而能潜。是兼高明博厚之德。天地之大用也。故曰无妄。言其至诚不息。如天地之悠久也。若以人道言。诚为行本。不虑而中。不思而得。更何妄哉。天道无为。人道无妄。二者一也。故无为而能大成。无妄而见大用。性之至也。或曰无妄。无所期无妄也。固亦应有之义。然不期而自至。不望而自来。其无期望。正所期望。是不独无所期望己耳。春风一动。动物同荣。天何期望哉。雨露既滋。萌芽自见。物何期望哉。则无所期望云者。正以其不待期望也。设当秋杀之时。冬藏之会纵求之亦不得。纵多期望。希济于事。此期望。名之曰妄。为理之不可数之不能也。故凡理之不可。数之不能者。而期之望之。皆妄也。妄则伪。伪则邪。邪则败。无妄者。不伪不邪。而自成。天道也。人道也。观乎卦象而知之矣。

无妄以大畜为反正卦。大畜以乾在下。象物之得畜。而其所以能畜者。必先有可畜也。无妄本生物之道。有畜物之功。而后物丰备也。物之丰备。必由于诚。诚之所施。万物皆备。无妄也。诚乃成物。中庸己着其义矣。天道不息。既诚之所见。明乎此。则知无妄与大有同人。有相类也。无妄为真诚不虚。道之体也。而其用重在内。内充实为之实。实谓之真。真实不虚。乃称无妄。无妄名也。名实相副。内外如一之谓也。故道在返己。而出于复。其用不求自远。其功不求大而自大。此与大畜有相通也。无妄上下互易。则为大壮。壮与畜亦相应。唯畜能壮。身无所畜。将何以壮。畜基于诚。壮发于大。诚而后大。大而后化。此无妄之与大壮有相应也。凡此诸卦。数有相合。象有相通。天道固微。人事可证。而此数卦。实以无妄为宗。犹木之本。水之源也。天地尚不违无妄。况其下者乎。故无妄之用。道之用。无妄之功。德之行也。震动于下。天明于上。纯明磊落。其志可见。仁义礼信。其智可知。故备四德而与乾道相同也。乾健而得震之动。阳明而协阴之柔。其于万物无不宜矣。此无妄继复之后。而克启大畜之功也。

传曰。无妄灾也。此义人多疑焉。盖以无妄为真诚孚道。不应为灾。灾之所加。

必由于妄。无妄之灾。非灾也。不知此乃未解灾之为灾耳。灾与祸异。祸由人致。灾非人召。以灾非人所能去之致之也。故曰天灾亦非有意灾之也。为其不可为。名之天耳。凡不可为者。多称天以名之。谓其不属之人也。如水火风雨雷电。山崩川涸。地震海波。及其他沴气所钟。殃害所及。虫兽木石。疠疫鬼怪之类。非埋之所有。数之常见者。名之天灾。示有别于人为之祸咎也。然灾不必感而自见。不必让而自除。虽非天所故为。实有神司其事。则以气之所触。行之所值。行之所值。不期然而然者。名曰无妄之灾。无妄之灾。乃非寻常之害。唯其非常也。故亦有道以趋避。此道见释彖辞中。后当详讲。所当详讲。所应注意者。传文大蓄时也。无灾也。二语有关。时与灾正相类。时者明其德。灾者明其神。神不显。德可见。而在人观之。则有异耳。天道至大。气数至杂。道包邪正。用赅善恶。故灾祥同出。时与不时一致。若在冬宜煖。在夏宜凉之意。南地多温。北地多寒。高地多清。洼地多湿。各有象也。而易之。则非时为灾矣。此灾字不可执也。

无妄以阳内交于阴。刚而不自用。健而不自恃。是合于道。而有既济之象。传既济定也。明其能知止而有所定耳。无妄亦然。中互艮止。互巽顺也。顺以止。道之本也。乾健于外。震动于内。所虑过刚而躁进。今得顺止之道。实孚中和之德。故上下相协则吉。内外相和则亨。亨且吉。何有于灾。而称灾者。正虑其过而不肯降心。则上下相违。而刚独用内外相嫉。而躁以进。是灾之生。由人事言之。实发于乖戾中和。违逆顺止之行耳。盖忘其体而求于逞。丧其守而无合。则虽刚亦无可恃。动亦无可为。其为灾也。不亦宜乎。故欲知灾之为灾。必先审于行止退之时宜。躁以贾祸。则震不能遂其生化之功。而毁于暴。刚以自用。则乾不克成其高明之德。而败于浮。浮与暴。皆过也。反于中和。悖乎顺止。故也。而灾实生焉。灾之主者神。行者气。而趋避之道。诚与四德。四德亦诚之所发。四德不具。大用以失。此易卦之所重在四德也。夫既曰灾。自有祥在。求之不得者祥。求之而得者亦祥。以其求在己也。求之而得者灾。不求而得者亦灾。以其求在外也。圣人知之不求诸外。而求诸己。此返身而诚之可乐。抑既复之谓也。复以克己复礼为旨。故始终于诚。而后无妄继之。无妄固自复来。欲免于灾。仍当师复。既以乾而用坤也。乾刚而返于坤柔。则纯乎道行。更何灾之惧哉。故无妄之道分内外。内行未完。休期于外功之成。必内行之推展。外自应之。不待求也。内若不足。外无可应则求之不得。所得者灾也。非所求也。曰无妄之灾。明其非所志也。

人之生也。性静而情动。情感于物而好恶生。有好恶而后有善恶。有善恶而后有吉凶祸福。此灾祥之必至。必自情志始。无妄则重去欲以制情。而使归于中和。则凡能中和者。自在灾祥之外。而独曰无妄。灾也。实欲使人知灾祥之不可求免。必先正其性命保合太和。以孚于乾之德。乾以刚健不息为道。而变化生焉。则在乾亦自有灾祥之名。而圣人立教。先尽在己。于乾道变化之下。既接以正性命保太和二语。足见人道之本。非以违天。乃欲顺之而自正。非以逆数。乃欲明之以自惕。故乾九三谆谆于朝乾夕惕之诫。与中庸大学戒慎恐惧慎独勿欺之义同。皆为自立其诚。以遂其生而己。是灾也一语。实含垂戒之意。道有末至。德有未明。善恶未泯。灾祥莫消。此后天气数之应。虽天地亦有不免者。唯纯乎至静。达乎至诚。不与物混居。而处于真境。方能超于象外。以脱于灾祥之数。此见性之道所独重也。性情末一。则善恶难同。心有所思。无非妄念。则诚不至。至灾祥时值。亦理数不期然而然者。是灾祥发于人心成于妄念。佛教于此解说綦详。惜人多未悟也。然易无妄早己揭示此义。为恐人之未达更以灾也二字。明指天道之真。使皆了然于乾愓之诫。正性命保太和之辞。而见天下之灾。恒与妄相来去。妄苟无矣。灾亦莫生。故曰匪正有眚。实以明正则无灾。真则无妄也。以真制妄。以正制灾。而实在于知止。以无妄之中。有巽艮二卦之用也。顺乎天而止其动。此无妄之所成。而人犹末察。正以巽艮二象。隐而末显。徒见刚动之用。而失顺止之道。故反以为灾。不然传文宁以灾也。属无妄耶。易之命。凡曰无者。皆原有也。如无咎是。则无妄正以其易妄而名之耳。无妄之义大矣哉。

《宗主附注》
易上经三十卦。多明天道。而以剥复无妄大畜四卦。为最要。剥复二卦。系天道常变之机。无妄大畜二卦。系天人顺逆之理。由复而无妄。天道既明。人心可证。上下感格。人神会通。其道至精。其用则灵。神而明之之道也。人知复见天心。而不知无妄可见人心。三教圣人。同见此义着为至教。其德曰诚。其功曰一。其用曰定。其体曰中。皆不外复与无妄二卦之象。人道在仁。天道在生。同一义也。

而震主之。反为艮。人之终始。艮反为震。物之生化。一止一动。不离于乾坤。一刚一柔。不悖于阴阳。此二卦由合乾坤也。合坤则为静而顺。合乾则为高而明。互出艮象。深藏不显。此内功之奥。与外行为本未也。诚于中者。形于外。有其体。明于用。故由复而无妄。其道不可尽言。其德无有极时。夫子所谓外明明德。内止至善。一以贯之。既是义也。读者不可为审诸。

无妄卦。以无妄作为旨。故有灾眚之占。然此义极精微。人多未省。盖无妄上乾下震。中互艮卦。艮为人道所寄。震为地道所发。合言之。是无妄备天地人三者之道;而宜合乾坤艮震数卦之用。以衡其轻重也。故无妄有可为。有不可为。有宜进。有宜退。有吉有凶。有灾有祥。而一言以蔽之。止于诚则无诚耳。诚则不虚。虚伪既妄。妄即有灾。是灾为天道。而自应之。为人之多妄。而不克止于诚也。诚以通神。神以制灾。灾祥之至。神所主持。而无妄能先知之。此既中庸至诚前知之义。故传称为灾。正以其能测知灾之所自也。灾与时对。反时为灾。则求无灾。贵乎识时。时者天也。识时者既知天。天既性也。知天即知性。天人一贯之道也。古圣心传。全在此义。愿读者深味之。

《宏教附注》
此文宛解无妄之灾之灾一义。尚未完。盖以无妄原妄。妄易召灾。而无妄之灾。乃真灾。若非无妄。则种瓜得瓜之喻。为为以灾名也。因一属天。一属人。因果报应。非天也。乃人自致之。唯其属天。始名曰灾。然有灾。既有人事。以天灾仍加于人也。人必思免。则仍当求之人事。此重在自反也。无妄一卦。关天人因果。性命吉凶之本。非仅为占也。读者宜细审之。

彖曰。无妄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彖辞之义。而见无妄全卦之用。有内外之殊也。无妄上乾下震。震之一阳乾也。一阳在下。由乾所来。故曰刚自外来。而为主内。盖阳升阴降。上卦之乾。反而居下。阳得其势。以升于上。故虽一阳。为内卦之主。震出自坤。以阳为贵。故也。刚而在阴爻之下。卑而得升扬之时。此所以称为主也。就互卦言。中含艮巽。一阳一阴乃相济。刚而不亢。升而能潜。其道在二阴爻连接。介绍于中也。震动而乾健。刚在中而上下相应。如天地之合德。阴阳之协道。本乎坤顺。而克成乎乾健。因于震动而又孚于巽入。可来可往。能刚能柔。二五得其正位。外内致中和。此道之所同。德之所达。天下咸从。天神所眷。故曰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此历数无妄大用。四德具备。亨于外。正于内。亨利至于四海。贞元达于上天。功以济时。德以应化。神之所佑。天之所福。故曰天命。其要在大亨以正也。亨赅利言。正既贞也。明德协于天下。亨之至也。正性通于鬼神。贞之至也。道契于天。行洽于物。上下神人。莫不和协。书所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者也。无妄之义大矣哉。唯诚至者能之。唯无私及焉。天道所施。顺之无斁。神功所被。推之无垠。能如是。天命有不降者乎。再由卦象言。乾来主内。正天赋我以性命之象也。震动应天。正及时顺天推化之象也。中含艮巽兑乾四卦。健而有守行。行而可反。止诸内。而泽被于外。悦于民。而贞应于天。是无垠无斁。夙夜不懈之象也。彖辞以四德称之。赞其用大矣。

然无妄重在诚正。设违于正。其诚亦乖。诚正既乖。是为妄矣。故曰匪正有眚。以不诚正。则灾眚至。亨利灾眚皆天命。无妄则亨利。妄则灾眚。一反一正。妄则灾眚。一反一正。自相感应。此不易之理数也。既有灾眚。自害于行。此不利有攸往。实由匪正而来也。下重释其义曰。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盖明言匪正之害。将不利于行。而无妄之往句。人多有疑。以为上明言为无妄。元亨利贞。大亨以正。而下曰无妄之往。天命不佑。似有未当。不知此之古文例。古人言文恒如是。无宁、宁也。无念念也。如诗无念尔祖。春秋传无宁兹许公。皆惯语。俗仍有之。故无妄之往。既妄往之意。妄而往。将何往乎。以妄而行。悖逆天命。天自不佑。行将何之。如欲强行。终自逢其灾眚而己。此所谓无妄灾也。实亦含灾由妄致之义。灾必因人事而至。人心不正。内失其贞。外胁于刚。轻动而躁举。失其卑牧之道。逆乎顺入之情。此所以召灾也。且卦重在震之一阳。相时而动。则成其德。一阳在内。不凭乾之势而妄行。乃本坤之道而协济。故能达天德。受天命。以善顺承者莫如坤。无妄自复出。实坤所育化也。今失顺正之旨。而忘内主之宜。妄思乘时媚乾。附于刚健。则失其正内二爻之正位。而干以刚应刚之嫌。此天命不佑。实由妄动。妄动则灾眚必见。譬诸雷电。动非其时。岂不为灾。此无妄同以动为用。而不时成灾。故与大畜为正反。大畜得时。无妄为灾。二者宜相参。夫既曰无妄。其妄可知。人情易动于妄。则妄而无妄。既情约反性之道。无妄而妄。既性汨徇情之途。一正一反。一善一恶。而天命由此定焉。学者能不自惕乎。此节分二段。天之命也一段。释无妄之用。克备四德。而有大成。其对一段。释妄之灾。由于不正。遂失四德。而难于行。而功德之施归之天命。以证明无妄天道。妄为人事。天道虽定。人事易乖。行止所宜。诚正为本。此古人示教谆谆。不独为占吉凶己也。大学之道。由格致以达诚正。实本此教。可细参之。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象辞。明无妄之象。申彖辞之义。而示全卦之用也。无妄以乾在震上。有天下雷行之象。雷张天威。而雨润万物。物之生化。由此见之。故曰物。言举物皆因无妄以生以成者也。天之道也。生成万物。天无私恩。而万物同生成。故曰物与。既相与之义。为自然相与生成。唯天地之恩。雷雨之泽。天不以为功。物亦不以为德。德至大。而无所施与。施与至动。而无所区分。时也。道也。天如是与。物如是受。各如其志。以生以成。虽至不济。天之为天一也。故曰无妄。天无妄而恩威自行。物无妄而生成自见。此天下雷行。物与同达于无妄之用也。物对天言。故曰与。天与物同无妄。施者受者不自知日也。恩与威同无妄。生者成者不自辩也。天物归于一。而无妄大化。雷行而春物。物萌而荣。天道至明。天下同新。此无妄之用与乾同而备四德也。天既同春。物己同荣。人亦物之灵。则所以顺天而体物者。其道何存。曰在于政教之行。天雷行于时。而物致其生成。人道发于事。而与天道通其德。此先王法天因时而以荗对时育万物。以推乎天之功。尽乎物之性。遂其长育。达其材能。以配于天恩。是先王之政教。亦无妄之所成。而恩威。亦无妄之所用。所谓视民如胞。视物同与。实本天之道。而推人之性。以尽物之性。一归于诚而己。无妄之于人。其关系亦大矣哉。茂对时育者。因物而知时。见物之荣。知时之春。故曰茂对。既知天时。乃推时用。以时之宜。育物之生。故曰时育。茂对者。由物与及天。时育者。由人以及物。天也。人也。物也。一以致之。此先王之无妄也。天道不息。文王之道德之纯。纯亦不己。此天人同至诚也。先王与此而与天物同无妄。其道不外本乾之德。各正性命而己。故茂对时育。皆对万物言。实由人以返天。由物以成性耳。一言以蔽之。止于诚也。

物为天地间所生成者。生成之道。必自物而明。天道难显。物情易见。此大学之道。首格物。物有未格。知有未至。则意难诚。心难正。诚正之本。必由格致。为圣道至诚。非徒为己也。推性之德。必成人成物。率天之道。必位天地育万物。此先圣一贯心传也。文王赞易。于无妄之象。既着此义。其旨深矣。盖无妄之道。天性自然己着也。而天于无妄。物自生成。人以无妄。物自化育。天性自然己着也。而天以无妄。物自生成。人以无妄。物自化育。生成化育。莫违乎时。时者天之令也。政教者人之令也。茂者因其荣盛之。时者。因其发达而发达之。此即栽培之之意。茂对天时。时育万物。此一语含二义。原省一时字。以观物之时。而明天道。观天之时。而广人道。其终也。天时人事物情。无不宜也。无不尽也。则无不诚。而合于道。此无妄大用。以三者而明。称先王者。以政教为重也。以政为生。以教则成。兼之则生成皆见。此大学以教而自修中庸以学而推用。始终一也。政之所及。教之所施。万物咸亨。而况人乎。故无妄之道。泰与同人之本也。物且与焉。人有不同者乎。物且亨焉。世有不泰者乎。是天下雷行物与无妄一语。其含义至精。人多未细体会耳。雷行之时。生物之盛。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此天之无妄。因乾德而显其用也。人者戴天覆地。上法高明。下法博厚。以成悠久之德。以通无息之道。此性命之本。仁智之全。中和之备也。非圣人不及此。故称先王。以位当而功明也。位不当者。功有难明。如非时之雨不为泽。非时之雷不为威。时之宜即位之当。有非位而强不之。亦非时。辞特揭时字。以明所贵。且因无妄与大畜往来其用在时也。故辞以对字寓其意。震之对巽也。乾之对坤也。观升二卦之用。有相通者。重在观时以自修。观物以自诚。此观卦为达无妄之用。不可少者。佛以止观为修持之基。儒以致知格物。为诚正之本。其意一也。故象辞之义。不独为占言。实明道之奥窍。正性命之阶梯。学者民忽焉。

《宗主附注》
所谓物与,及下句万物。皆重在物。以天地间皆物也。天地之德。于物生成见之。人灵于物。而能配天地。称三才。亦以其能赞天地。而育万物也。物自生成。天不私其道。人不私其德。而人不得离物以生。物备于我。我生物也。物以养人。物生我也。无人则物之生不全。无物则人之生不具。是人物相与同其生成也。天亦以生成人物为功。天之于物固厚。于人尤厚。人自择之。而栽培倾覆之道别焉。故生成万物。以生成人者。人有恩怨。而物或生或杀。此物之于人有异视也。唯圣人能同之。不以生之道而杀之。不以人之欲而毒之。物我皆成。生杀同善。为能体天之心。时生则生。时杀则杀。其杀也。仍生之也。故春生秋杀。互成其用。不有秋杀。安有春生。此天之大公。无所恩怨于物也。而以雷施其令。春发秋藏。不违于时。远时则灾见。故雷之鸣足以振天之威。其终也。雨露溥天之泽。是其威犹思也。杀之犹生。威之犹恩。天道无二致也。唯圣人能则之。不为生成之恩。亦不为杀害之怨。予之不自德。成之不自功。则物不役其心。情不悖其性。生之正也。性命之所宜也。其道无他。同于无妄而己。故无妄言其至也。无为无思。言其推也。无穷无尽。道愈损。德愈明。体愈微。用愈大。此大学始于格物。而终于平天下。本未内外一以贯之。欲明其用。则所谓茂对时育万物。一纳于政与教而己。读者其善体会焉。

初九。无妄往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初九爻辞也。初九为震下爻。即乾之外来为主于内之爻。虽位在下。实为全卦主要之爻。盖无妄之道。成于内刚。刚则无欲。有欲则不得刚。以性刚。而情欲为柔也。内刚者。中必诚。不为物所动。而独与天通。上接乾元。身主真阳。乘时而动。以象地中之生炁。待时发为春和。此初九之阳。实无妄之本。无妄之用。以时大行。大亨以正。天与物亨。得时则行。故占往吉。自内而外。由近而远。曰往。其中既诚。又得时之宜。此所以占吉也。以爻言。初爻在二阴之下。而上卦全阳。内有所蓄。外有所宜。中诚而不自用。内刚而能柔和。不为阴所阻。而特达于外不待阳之盛。而安潜于下。此动乎道。而所往吉也。由此爻辞证之。可见彖辞之不利有攸往者。正以其妄而匪正也。以初爻内刚。自克无妄。渐进而加阴。易失其刚。而乖于正。遂有妄之嫌。有妄则不可行矣。人之诚者。不易为物欲所蔽。其安于下者。尤能自保高洁之操。唯有涉世日久。浸渍日深。美好眩于耳目。娱乐迷其心志。则恒易失其操。莫知其妄。此天真之难保。而习俗之易移。常人之情有非。故为之者。总由内刚不恒。物欲不净。性灵目汨。妄念乃生。故卦以无妄名。示其易妄以儆之。欲其时持乾惕之戒。以先诚其意也。妄与无妄。以辨往之可不可。吉凶利害。实自我召之。明乎此。则辞中所谓往吉与不利彼往。同异之处。可了然矣。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辞爻辞之义也。得志者。以其中诚。志意无妄。则所行必利。所为必成也。人之得失。恒依乎数。而数之合。在乎道。正则善邪则恶。诚则安。伪则危。无妄之志正。而所守不失其刚。意诚而无所往不违其时。宜其如愿以偿。不待求而自得。不待谋而自成。此道之所行。无往而不利矣。易之言志。皆本卦爻象。非如人之所得志视所欲也。以志发于心。出于意。其合道者为正志。不合道者为妄念。成犹志也。如所欲不乎徇乎情。所想不出乎道。始为正志。佛以罗汉道始可信其意。正以无丝毫私意。乃无丝毫妄念也。既吾所云从心所欲不踰矩者。亦此义耳。得志得字最要。与大学虑而后能得得字相同处。盖合道之志。乃为得。不合道者。得亦失也。此云得志。实以其志之当得。天之命也。非人所为。故无妄之往。孚于天道。本于性命。其吉也。数之当然。其得志也。行之当然。中庸所谓不虑而中。不思而得者也。与他卦之称得失。又微异矣。夫天人之别。在意志之先后。思惟之正邪。先有所图。是涉乎私。思有不正。是违乎命。易以乾道重在各正性命。无妄初九实本义。行乎乾健而不息。达乎大始而有终。其道至玄。其德至诚。无为而无不为。性命皆尽。人物同成。而独揭无妄二字示其入手处。亦犹大学诚意章。以毋自欺三字为始。然始终本未。实一以贯之。初九如是。上九亦然。唯一也。遂同于天道。所谓为物不二。生物不测。即无妄之体用也。学者依无妄一卦。内志于道。外尽其德。当无不宜。无不达矣。惜人多未深思之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六二爻辞也。无妄卦大用。以内外得正位。而见乾坤合德之象。下卦震自坤出。气行于阴。一阳在内。二阴在上。六二为内卦正位。即坤之六二也。上与九五应。刚柔相济。内外相和。而阴志从阳。内志在外。此六二之用。以九五成之。九五得六二以畜于内。而后九五之阳。悠久发育。以达其生化之功。此六二一爻。实无妄要位。全卦生成之德。非初九不能固其本。非六二不能蓄其势。阳以阴成。此之谓也。爻辞重在用。以农商为喻。农重。商重于行。二者异宜。而六二兼之。不为农则为商。其利皆同。视其所为如何耳。盖六二本震之中爻。而互艮之初爻。震动艮止。各有所宜。农利于守。则艮止之义。商利于行。则震动之义。不耕获不菑畲。农之利也。言得地之宜。不从耕而获。不经菑而畲。虽理未周。实数所先定。世固无不耕而获。不菑而畲者。然此乃状其地利之优。天时之盛。不在劳力而获酬报。天之所厚。非人为之也。且农之耕志在获。田之菑志在畲。今获不以耕。畲不由菑。是其受天之福。有异乎常人。此无妄之所成。彖辞天命之所及。而仍本初九得志之占也。然农者恒以守为苦。得之易者。恒多求。为之久者。恒思迁。行之顺者。恒务远。则虽有丰收之利。尚或未快于心。亦多弃家而外游。易农而为商旅者。盖因未满所欲。更贪于他物。而以震动之德。有难终于艮止。此爻辞以不耕获不菑畲。则有攸往。明其不止则行也。六二固止行皆宜。故占利有攸往。知六二之志易外。而阴之情喜阳也。加以三爻则互巽。巽主行。风行天下则为姤。姤遇也。有所合也。故守而必行。行而必行。爻象之本本义也。而爻辞之所释。则包二义。一则止而宜于农耕。行而利于所往。一则不安于止。则利于行。由不务耕耘。而易为商旅。是不耕获三句。实含二义。后人释之多未尽也。

象曰。不耕获。未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而见六二之用。富即满足之意。以心不满足。则更求其他。故虽有地利。而不以为快志。虽得天下厚。而犹冀其多更多。此物之所役。因爻之阴而着。幸以无妄之义。得正位之地。不因贪以逢其灾。且缘时以成其利。此中妙用。合前后各爻参之。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六三爻辞也。六三亦阴爻。承六二而来。以在中爻失正位。故为灾。而无妄本非有灾者。徒以贪而失正。私而徇欲。不明于物。不保其性。则为灾。非无妄之灾也。无妄之灾。乃以无灾而为灾。不妄而受害。此中因果。既由天命之差。而莫外于人事之乖乎正。盖天命恒依人事而着。前后因果。不得以一时一地断之。如六三之灾。以六二之贪于外。在六二因得正位。故不为灾。至六三其志己放。其行难持。循其所为。必罹于灾。虽得之有因。而当前不省。反以为天道有误。祸福无常。故名之无妄之灾。欲解其数。必惩于前后。证其因果。此与佛说三世之理相通。非宗教愚人。实天道往复所不免者。以现在言。则为无妄之灾。苟合之过去。则仍属匪正之眚。圣人以天道难迳论。始称天命。世俗亦以宿命目之。虽似无徵不信。而事实常遘。是佛家因果之说。初非怪诞之辞。而古人神道之教。有精微之理也。

六三爻辞。即依前义。取事为喻。或系之牛。则其人非欲害人也。行人之得。则其人非有意来窃也。邑人之灾。更非其人之过矣。而牛固失。得者己行。则邑人欲不受其过。势有不能。此所以为无妄之灾。辞虽如是。事未必然。而天下类此者。则亦时有。邑人之灾。虽冤屈。然为近系牛之地。则嫌所不易解。瓜田李下。以其地也。纵不为盗。而所处未宜。故以行人得牛。而邑人受其灾害。明人之处地当慎也。邑人以处未慎。乃干盗牛之嫌。君子防未然。知者审几先。此欲明天道。不得不时时戒慎也。是六三之辞。实关人修身之道。苟有未审。灾祸随之。况其固恶者乎。然以事论之。则邑人实枉。苟其平日良善。则嫌疑亦可不至。纵难自辩。邻里为剖明。是终为灾者。正由其前匪正也。故君子恶居下流。而择居必依仁里。忠信之笃。则行于远。贪欲之多。则嫉于亲。六三人爻。人道所寄。圣人不问天道。不忧天命。先修其身。以正其心。此本乾九三乾惕之戒。而率各正性命之教。乃能免于无妄之灾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明物之利即物之害。以牛固利于人。而害亦随之。得者固有利。不得者反受其害。虽利分明。而相为因果。则一。此格物之要。大学之所始也。习易者于此当细味之。

《宏教附注》
六三爻辞。无妄之灾。以无妄原易妄。妄则失正。失正则有灾。六三爻。因不得正。以阴乘阳。故占有灾。或者不定之辞。言任何人所系。重在牛之得失。不关乎牛主。故称或。而邑人非指全邑之人。乃指牛系处之居民。邑人犹地主也。非即物主。行人乃过客。既非邑人。亦非物主。是爻辞所举。有三种人。一为失主。即物之原主。二为得主。即行路之人。三为地主。即系牛之处民户。而代受过之人。以此三人。而关一牛之得失。牛、物也。三人皆缘物而有是非。以分祸福。在理言之。牛主虽失牛。可问罪于邑人。以责其偿。是非真失也。行人得牛。出于偶值。是幸得也。邑人无端受累。方为真灾。是无妄之灾。实指邑人言。然与福为缘。得与失相联。安知行人之得。不为他日之害。而邑人之失。不遭他事之祥乎。此古人有翁失马之喻也。不过得为失。为业为祥。皆属于物。而生于心。心不以得失为怀。则物之得失又何较。此楚弓楚得之说也。心不以灾祥为念。则事之是非又何争。此妖由人兴之说。六三一爻。实欲以物欲明天道之真。以心念见天命之隐。其义精深。取喻浅显。惜注者多未能阐发之耳。

九四。可贞。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九四爻辞也。无妄以乾在上。光明刚健。其德无外。对震出于坤。动而有节。正于内以育其道。乃能达乎诚。而明乎性命。九四为乾爻。互艮之上爻。巽之中爻。艮止巽入。其用在内。且四与二同功。六二在下。阳就于阴。又与初九应。刚中能养。故曰可贞。言志向内以自贞固也。本爻虽阳。情易动于外物。动则有咎。占辞称无咎者。以能体艮巽之德。与阴相濡。而反求诸中。以保其节操。遂免于咎耳。可贞者正。以其当贞也。卦例内贞外悔。可贞即返己之义。九四人道。人本于地。宜用坤之德。贞者坤之至行。贞以自固。固大本不移。虽推至天下。无折越之虑。故占无咎。言虽在外。不忘其守。虽志动。不违于静。克成无妄之道。以达天德也。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固既贞固。有既不失。言不失贞固之本。而充其悠久之德。以顺承天命。毋违于性道。爻位虽不正。而以此终免于咎。此九四之用。实人道之所着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九五爻辞也。九五为外卦正位。亦全卦主位。既乾九五爻。无妄之大用所存也。无妄无为。一顺自然。纯乎天命。宜若无疾之害。而此言无妄之疾者。以天道盈虚消息。气数自至。如岁有冬。如日有夜。后天之运。阴阳并行。善恶并见。则有生必有死。有福必有祸。因果相成。往复不己。无妄之疾。正以其盛时而至。亦犹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之常数也。以爻象言。乾之中爻。互巽之上。与乾之姤。二刚一柔。其德太过。反复为道。为姤与小畜之象。而皆以风行于天上下。内经云。风者。百病之长也。故有疾病之占。风行善变。其善恶以方别。有八风之名。感而为疾病之因。佛以地水火风称四大。亦由其能生化万物。为一切根源也。且九四前后皆刚。虽下有六二之调。而势不敌。刚胜则折。生盛则灭。此无妄之疾。发于正位乘时也。夫无妄在中和之用。无过不及之害。方能免于祸福之门。不求利。则害自消。不求祥。则灾自绝。佛戒造因。正以其不为善。则无恶。不求生。则无死。二者循环。但去其一。自拒其他。此无妄之可贵。而超乎数命者今以九五得正位。当盛时。虽罹于天命之变。而遭不时之灾。以为身之疾苦。仍以自觉之速。致诚之功。知疾之去来有因。不以生死系于心。不以苦乐萦于志。则不以疾而求药。不以身听于物。药物既无关于我。我亦自离于疾。则无妄之疾。仍宜以无妄治之。故曰勿药有喜。斯语也。有三义。一则不用药而疾自己。为可喜。二则不以药之能治我疾。为可喜。三则不资于药。亦不以疾愈。为可喜。盖明乎物我之情。达夫性命之愿。了于生死之义。泯于健病之相。则何时不为刚健之身。悠久之德哉。故天虽有变。命虽不齐。数虽多相。气虽随感。而吾心永不二也。此无妄之真。至诚之道。圣人所志者也。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勿药有喜。正以药之不可轻试耳。苟无妄矣。奚假于药。药物也。物之利。徒与妄济。设贪其利终受其害,此一也。人得其全。物得其偏。以偏剂偏。乃名曰药。吾德苟全。奚待于药。此二也。故勿药者。正不可轻试之辞。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孔子《宣圣讲义》
此无妄上九爻辞也。上九处极位。当穷时。极则反。穷则则变。此通例也。无妄全卦。皆利于行。至上九则反不利。全卦皆吉。至上九则有眚。此理数必至者也。盖无妄皆以内诚为大用。上九在外。又刚之极。阳之亢。不复能下。如乾之上九。亢而有悔。乃地与时使然。恰与彖辞匪正可升。而下应六三。有无妄之灾。所居非宜。内无可与。外无可进。是其不利。实匪正之所同。匪正之所同。匪正以妄而受灾。上九以失正而有眚。失正既妄而有眚。失正既妄。高位无德。非时不退。固妄也。欲免于灾。得乎。全卦唯六三有灾。亦由失正不明于物。此用之误。上九则为失正不贞于身。此本之误也。六三乖于用。其灾犹可免。苟终始无妄。仍能自保。上九违于本。其眚不可避。以失所守也。是上九无妄。徒有其名。莫徵其实。爻辞特以无妄儆之。冀其早悟。勿特高位以卑自牧。勿临极时。以返其本。则穷犹有以自藏。而行虽无利。眚或幸免。故爻辞无妄二字。实寓垂戒之深意。非卦名也。夫无妄重在去妄。妄之于人。至不易去。情欲物好使之也。以九五之正位乘时。犹不免于有疾。可见无妄之难。难在于用。用之难。难在于明。物有未明。用必不达。用有未当。本者性也中也。用者情也。和也。致中和。正性情。莫先于格物。物格知至。而后人道始立。天道始通。此圣人垂教。必以物先示其道。象所谓天下雷行。物与无妄。足见物之于无妄所关大矣。学者宜深求之。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无妄之行。意既妄行。前己讲过。上九数穷。行亦反初。故初九为往吉。而此为有眚也。后人误谓无妄之行。无不为灾。则将何以解于初九之往吉哉。且全卦备四德。无不亨利。六二九四。皆明着其用。岂真无妄不宜于行乎。彖辞分内外言。不利之语。以匪正也。全卦利否。既在一正字辨之。而上九之灾。又不仅匪正己也。位与时之不当。实足以召灾。故释文曰。穷之灾也。圣知之士。欲免此灾。先求其不穷。盖既勿过而己。所谓发而中节为和。中节即止。则无过。妄亦过也。可更参大小过卦辞观之。

《宗主附注》
无妄一卦。有利与不利。如彖辞不利有攸往。而各爻多利于往。非彖爻不同。乃彖辞包全体。不利者。指匪正言。即无妄之反利者。指正用言。既无妄之正也。一正一反。即卦之内外。与人心之性相似。性善而情有恶。统于一心。此一卦而有利不利之异占也。虽不利在彖辞。而元亨利贞。亦在彖辞。可见利不利。实用之异耳。且不利攸往。指不能行也。即与亨反。行不通也。皆由用之失正。失正即失当。失当反于四德。而亨利着于外。故所失在外。此爻辞自四爻以上。不如三爻以下之吉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周易的智慧 | 天雷无妄卦的人生启示发布于2024-03-01 11:50:20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