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

修道之士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本性。
“道”是用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的,从没有想过回报。相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如果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所以,修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道教的清静是与浊动相互化和对应的,清是浊的源头,动是说明静的条件。而修道,就是要通过修炼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动;使人心清宁明静,静而精生,气足神明,生命的原动力得到宝藏和育养,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这种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关系和表现,也正是“道”之清静的完整表现。人修大道,体行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道理,才符合清静之道意。教条式地理解清静,或把死寂静止看成是清静的意境是不完全符合“道”的精神的。
人来到凡尘世界后,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希求、奢望、情感等,这就是欲望。对于修道之人来说,这些都是阻碍修道的绊脚石。所以,要想进入真正的清静境界,最主要的法则就是少私而寡欲;摒弃智慧和思绪,追求物我两忘,淡泊无思,无忧无虑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从忘形、忘利开始,以至于忘心。
“道”的伟大是说不完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万物归焉不辞;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无欲”,许多高真务小而不务大,而结果却能成其大。“道”的本来面目就是“无欲”,也正是“无欲”才成就了“道”的伟大,所以少私寡欲是修真的基础。所谓寡欲,就是要求人们对世俗的名利、声色、财物的企求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用极端的行为去猎取,不要有非分的念头和过分的奢求,嗜欲过重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使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成为社会恶患的根源;要以寡欲为行为准则,最终达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最高境界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清静寡欲 无欲以待万物发布于2024-02-24 11:04: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