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经前八卦咸至睽写成家,接着蹇至益四卦写立业,这十二卦都可以看作通论,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从夬卦起的十卦,记载了周文王崛起的历史,是下经的重心,也是正确解读《周易》的关键,尤须结合历史资料参研。

夬,分决。姬昌正一帆风顺时,忽然风云变色,殷王文丁杀西伯季历,举兵灭周。夬卦写商周决裂后,面对强敌姬昌是如何带领族人奋勇抵抗的。

夬卦的背景是:商王文丁因为担心周族的势力过大,于文丁十一年将季历害死,并趁机派兵入侵,欲图一举消灭岐周。所以此时周人的抗争,不单是复仇,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商周决裂,民众涌上朝堂请战。要大声疾呼此时的风险。告诉民众,(眼下实力悬殊)不应马上出战,应该谋定而后动。

一声霹雳,平静的生活忽然被打破。季历的突然被害,掀起了周族的强烈复仇情绪,人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愤,欲与殷商一决高下。

主人公中流砥柱一般,剖析局势,陈述厉害,使大家明白以目前的力量去硬拼实属以卵击石,呼吁劝止被仇恨充满头脑的人们不要冲动。

初爻冷静分析:壮于前趾,往不胜。

冲动冒进,必败。

初爻指出战前应当对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作出准确判断。强行蛮干不可取。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明知不能取胜还凭一时意气去进攻,是错误的。初爻就是泼冷水,让大家先冷静下来。

二爻严阵以待: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晚上加强警戒,白天做好战备,使民众安心。

大敌当前,当严阵以待。

莫,帛书作暮,傍晚。惕号,军营的口令。此时大敌当前,所以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惕号莫夜,设立口令制度,在夜晚看不清的时候通过口令识别敌我,以防敌军探听或偷袭。

勿恤,不要忧虑。有将士们这样晚上严密巡逻,白天严阵以待,城中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爻辞补充完整就是:暮夜惕号,终日有戎,百姓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做好守城准备并安抚好民众,这样做是恰当的。二爻是做好防御,准备迎敌。

三爻固守御敌: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将士们求战心切,这样会出事。君子当坚持主见,顶住压力。即使大家有怨言,也不能退让。

此时殷商大军围城,不要硬拼,应固守御敌。

此时殷商大军围城,两军对垒,那些跃跃欲试的求战派就是“壮于頄”者。作为主帅,应当冷静客观,坚定地做那个“夬夬独行”,力排众议者。

濡,沾湿,润泽。即使遇到大雨,也只当是润湿了一下头发。比喻面对各种压力和非议,举重若轻、毫不妥协的样子。

当决策不被多数人接受时,主帅要像定海神针那样坚定主张,即使众人有不平、有怒气,也不能迁就众人去冒险犯错。夷陵之战陆逊的表现正是本爻写照。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主帅坚持主见,结果就不会犯错,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爻顽强抵抗: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将士们饿得皮包骨头,行动艰难。敌军宣传说投降可既往不咎,这种话不可信。

城困粮绝,应不屈不挠,顽强抵抗。

敌军连续攻城,几个月后,城里弹尽粮绝,处境艰难。臀无肤,在此形容将士们皮包骨头,瘦弱之极。次且,即趑趄,行走困难。其行次且,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

牵羊,谓用活羊代替自己为牺牲以祭祀也,比喻投降,类似于今天的打白旗。情况恶化到这个地步,开始有人动摇,对方也发动宣传攻势威逼利诱。投降则悔亡,劝降之词也,相当于现在战场上说的“缴枪不杀”。可见“牵羊悔亡”这4个字,就是后面的所闻之“言”。

主人公是位信念坚定的君子,当然不会被动摇。“闻言不信”,闻牵羊悔亡之言不信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走路都困难,是说不胜其位,无法上阵抗敌了。听到其言却不相信,听而不闻,当耳旁风也。如果听信这种说辞就上当了。

五爻城破巷战: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巷战中将士们像随处可见的苋陆草一样四处出击。此时更要坚守信念,绝不动摇。

久困无援,城邑被破,当誓死不屈,血战到底。

苋陆,即商陆,生命力强,野生于山脚、林间,丘陵及山地均有分布。夬夬,战斗也。城破后,将士们像野草一样分散在四处,依靠地理与敌军周旋。这个时候,更要矢志不渝,血战到底。此时的咎,就是软弱投降,失节。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浴血奋战坚持到底,正义蒙尘也。时不利我,唯有杀身成仁,以身殉道。

上爻突围求生:无号,终有凶。

不突围,就会全军覆没。

即将失守,当突围求生,以图卷土重来。

前面一直强调固守,是期望有一丝奇迹发生,但上爻之时,主人公身边的兵力所剩寥寥,城池已经守无可守。号,大声喊叫,在此指最后突围时的呐喊。如果此时还是固守的话,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不突围之所以凶,是因为城邑已经守不了多长时间了。大势已去,已经没有坚守的意义。


难点提要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牵羊”是比喻,指古代的牵羊礼。《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 ,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及释微子,复其位如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百官衰绖dié、徒跣xiǎn、舆榇chèn,号哭俟sì命。”《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杜预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仆。”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帝肉袒牵羊,舆榇衔璧,出降东门。”靖康之难中,宋徽宗、钦宗和郑氏、朱氏二皇后等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后,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顺天城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縉绅之士,殆无一人焉。”可见,古人是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战败投降的仪式。用献羊来表示投降,是否寓意自己温顺如那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呢?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周易》的智慧——43夬发布于2024-02-18 13: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