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文本的《周易》没有失传
作为一本书,其文本几千年来几乎一以贯之,所以从版本的角度,《周易》得到了很好地传承。
2.《周易》的本义失传了
然而,一本书是否被正确传承,关键还是在于对其内容的解读。
传承的实质其实是这本书内容的意义。而千人千易的历史现状,显然说明《周易》内容的传承是混乱的、谬误的。
也就是说,《周易》的本义早已经失传了。
3.《周易》为什么失传了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看下《周易》的流传过程就知道了。
笔者把《周易》的流传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作为周室密藏的阶段,即西周时期,下线为公元前771年。
二是周室衰微后流传民间的阶段,即春秋至今。
所谓密藏,就是不为外人道也。第一个密藏阶段就像黑箱一样,此时《周易》是如何传承的,无人知晓。
人们只知道,第二个阶段的源头,是周朝负责卜筮的史官,他们把《周易》当作占卜工具书来为达官贵人解惑,以此安身立命。
后面的孔子等都受此影响,把《周易》当作卜筮词典。
由此可见,关键就在于,春秋时期那些从周王室出来传播《周易》的卜者,他们所说的真就是《周易》本来的意义么?
姑且不论《周易》成书到西周末年已经260余年,仅就这些传播者的身份及当时的意图,笔者就不认为他们在正确传播作者周公旦的意旨。
所以,《周易》为什么会失传了呢笔者总结如下:
周室衰微,卜官们为了谋求生路,把当时周王室专用的卜筮词典《周易》作为独门秘典流传了出来。
社会上也人云亦云的把《周易》看作了卜筮词典。孔子亦然。
把卜官所言作为唯一解释,此第一次误传。
之后,在此基础上,孔子晚年从《周易》中读出了微言大义,于是加以发挥,这也成为后面《易传》的思想基础,开创了《周易》文化视野的解读之路。
把孔子的个人读书心得作为正统解读,此第二次误传。
至于周公作易的初衷,《周易》在西周260余年间的传承变迁,世人早已丢之脑后。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周易》为什么失传发布于2024-02-18 1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