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相,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诉大迦叶尊者,你去维摩诘处问问他的病情,迦叶就对佛说,我不能去问维摩诘病情,为什么呢?我往昔行乞,乞食时。专挑贫人乞食,我想给他们培值福报。这时,维摩诘来问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的人不能舍富贵而从贫穷的人家乞食。迦叶,要住平等法,要行平等法,善恶平等,贫富平等,行不二法。应挨家挨户的行乞食,不坏合和相故,应这样的乞食。乞食不是为了受供养故,应行无所受,以空为聚,以空为体。入无城乡,而所彼食,行这样乞食。你所见到的色与盲等,看到的没看到的,所听声与响等,听到没听到的。有响没有响等,所嗅香与风等,嗅没嗅香等,所吃的食的味等而不分别,和受诸触觉,触如智证,色声香味触法而不动,即是智慧,如是证得。无所证。要知道诸法,八万四千都是幻法,诸法如幻。幻人说幻法,度如幻的梦中人。无自性,无他性,本自天然,今令无灭。迦叶。若能知道八邪,不行八邪,而入八解脱,行八正道。以邪的相而入正法。知道什么是邪法而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众生。供养诸佛。要知道那位是贤那位是圣。因缘生法。不离烦恼,不住烦恼,不入定意,不起定意,不住世间法,不住涅槃相。其实施者,无大福,也无小福,不施一切,布施一切。总舍一切法。不为利益,也无损,不失一丝一毫。是为正入佛道。但不依二乘,声闻,迦叶。若能这样的乞食,施食,为不空食,法食饱满,在施给他人也。”当时,世尊,闻说是语,听了这些话,从来没有过。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恭敬之心,对维摩诘。接着都在想,这人应该很有名,辩才,智慧,才能这样。你说谁不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我从来都是以,声闻,辟支佛劝他人。是故我不能去他那问候病情。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解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须菩提,你去维摩诘去看看他的病情。须菩提,对佛说,我不能往维摩诘处问病去,为什么?想起往昔,入舍卫城乞食。这时维摩诘取过来我的钵盂。盛满饭,问我说“唯,须菩提,你若能把食物取回去,诸法都一样。诸法平等,诸法平等者,于食亦等,平均受食。法法平等。这样于食亦等,平等受食。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你须菩提,不断淫,怒,痴,淫是贪,怒是嗔,痴是痴,你不断贪嗔痴,而想捏槃吗?亦不能具食。要不坏于身,而随一切的相。你不灭于贪嗔痴爱,怎么能解脱。你能以五逆相,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合和僧团,出佛身血)而得解脱?”亦不解不明白也不可缠缚。你不见,无苦可受,无集可断,无道可修,无灭可证。所以你不见四谛。不是没有四谛法。这不是得果罗汉,不是得声闻果。不是凡夫,不是离开凡夫有个法。这样修不是圣人,非要做圣人。虽修行一切法,要离一切法的相,离诸法相而能来我这取食。不断贪嗔痴,没有戒定慧。在行五逆的罪。怎么能解脱。若须菩提,你不识本心,不见佛。不见自性佛,不闻正法。不听正法。你和他们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那些外道六师可以做你的师父,你可以跟他出家,那些外道六师堕于恶道的时候,你也随之堕下去,如是看来,你能有这样的胆量吗你敢承当吗如果有的话,才可以接受众生的供养,也才谈的上是众生的福田,因为菩萨行于非道即是菩萨道,如是菩萨见三途地狱等于净土,而众生不见法性则起分别以为剧苦,菩萨则以大慈悲,现外道身,行邪见行,堕于地狱,受极大苦,使诸众生见闻之下,行于非道,向于佛道。如《法华经》中提婆达多,佛为授记,《华严经》中无厌大王,波斯蜜女,《涅槃经》中的广额屠儿,即是此类。所以说“汝亦随堕,乃可取食”,此中非道尚是佛道,何况富者受乐怎么会不是佛道呢此是不二平等观,如是三途难、北俱庐洲难、长寿天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辩聪难、佛前佛后难也就不成其为难,如是不舍有为,不住无为,远非二乘的偏空枯寂的涅槃法所可比拟。二乘人惧怕烦恼,所以不敢入邪见,因畏生死,所以不敢,不到彼岸,菩萨以为烦恼即菩提,所以能入邪见二不怕,生死即涅槃,所以能不到彼岸也不畏惧。二乘以八难障道,所以不见佛,不闻法,所以不敢直下承当,因为要先无难,而后可以见佛闻法,以及修道证灭,大乘佛法中则以为佛出世与否,法性常住,所以能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善吉以为:离八难以得人身,离三恶道及长寿天生阎浮提,离北郁单越值于佛世,离佛前佛后,得于正道,离世智辩聪,六根具足,离生盲聋。善吉能解诸法空,则无相则无彼此,于是诤端不起,即内不诤得定,为众生造福田,而净名以为众生法性与须菩提法性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是一相,于是诤端不起,即是同体自然无诤。所以说“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小乘佛教都以为布施得福,即供养三宝生三善道,菩萨则能通达法性平等,本无取舍,从此可见,施者无福,而法性湛然,本无善恶,如果以希求心而供养,即有贪心,贪为饿鬼之因,如果以尊重心而供养,即轻视一切众生。如是高下不等即有争,而争为嗔,嗔又为地狱因,如果以爱而供养,即爱即痴,痴为畜生因,所以说“供养汝者,为三恶道”,进一步说,若通达法性,则恶道善道无有差别小乘佛教都以为布施得福,即供养三宝生三善道,菩萨则能通达法性平等,本无取舍,从此可见,施者无福,而法性湛然,本无善恶,如果以希求心而供养,即有贪心,贪为饿鬼之因,如果以尊重心而供养,即轻视一切众生。如是高下不等即有争,而争为嗔,嗔又为地狱因,如果以爱而供养,即爱即痴,痴为畜生因,所以说“供养汝者,为三恶道”,进一步说,若通达法性,则恶道善道无有差别。因为你与魔共谐手而行尘劳事。平等无异,没有什么区别。对一切众生有怨心。怨是嗔的因,和谤诸佛,毁诸法没什么两样。不入法性,不入觉性的众生。最终不得灭度。你若入觉性,法性乃可取食。”这时,世尊,我听到此茫然不知,不知道用何语言回答维摩诘。便弃钵盂想出房舍。维摩诘说,“唯,须菩提,你要想取钵,你不要害怕,勿惧。为什么呢?如来所讲法去化导他人,若有这样的事,会害怕吗?维摩诘说,一切诸法,八万四千法,都是幻法,幻人讲幻法度幻的人。并无一法。都是度幻化的有为相。众生粘着幻化的假相。你今天不应该有所害怕,未惧。为什么呢?凡所有言说,讲的也没离开世间相,世间法。世间法即是佛法。世间法即是出世间法。因为智者,有智慧的人不拘文字相。离语言相。离文字相。无有文字,是则解脱,是名解脱。解脱相即是诸法相,诸法相即是世间相,世间相即是出世之法,出世相。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法眼见真宗。故我不去维摩诘去问病情。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维摩诘经,弟子品2发布于2024-01-28 14: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