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经的总题,前七字是别题,只限用于本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佛所说的一切经。译为白话就是教人依照“般若”妙法修行,便可度脱烦恼的生死苦海,达到究竟安乐的涅槃彼岸(波罗密),而亲证不生不灭之真“心”实相的一部“经”典。
“般若”是梵语,义为“智慧”。为何不直译之,而仍用梵语呢?世人往往以为聪明就是智慧,若翻译之则与彼混滥,而失却“般若”二字的殊胜意义。为了表示这种智慧的殊胜性,所以沿用原音,而不直译为智慧;此即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
般若与世间有漏智所成的有为之法是有别的。般若是自性中本具的一种无漏智,完全由真心流露出来的,是离过绝非,是正常,是真实,是纯净无染,是唯正无邪,并且没有穷尽的。人们能够用它,非但能令自己断惑证真,离苦得乐,且能普度众生同超生死苦海,同登安乐彼岸。
般若有三种:第一种是文字般若。文字虽非般若,但语言文字能诠般若之理,又能生般若,故称之为般若。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第二种是观照般若。所谓观照般若即是观察照见一切实相真理的智慧,指清净无漏之慧。此慧能照见一切有为或无为法皆无相,都是空寂的,故称观照般若。第三种是实相般若。所谓实相般若,指真如之理,为般若之实性,乃众生所本具,非寂非照,离一切虚妄之相。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他,也不可以“彼此”、“大小”等去想象他,实相是离一切相,包括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而无可取着的。
“波罗密多”也是梵语,译为“度”或“到彼岸”。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即菩萨通过自己修行,同时又度化他人的“事业”,由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因此般若波罗密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智慧之边际,度生死此岸至涅槃彼岸之菩萨大慧。众生被三惑烦恼所迷,以致沉沦生死苦海,现在如果想求度脱的话,就不得不借仗般若去灭除烦恼,以了脱生死的痛苦,获得究竟涅槃的安乐!所谓乘般若船渡过三重烦恼之流,顿超生死众苦的此岸,直上涅槃安乐的彼岸。
至于“多”字,古译只有“波罗密”,没有“多”字,后来翻译的人,竟加一“多”字。“多”字在梵文中是一种语尾词,如文言中的“矣”字。也有人将“多”字解释为“定”。因菩萨修行,必须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定心若生法爱,则必用慧照以策进之。慧心若生智爱,则必用定力以扶助之。
《心经》的“心”字,含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不但展示了大般若经的中心思想,同时阐明般若真空的妙理,可以说是般若的核心,故称心。二是指真心。此真心,是万法之始,众义之宗;亦是诸佛所证,众生所迷。大般若经所诠的毕竟空,以及本经所说的诸法空相,亦皆是显示此真心。众生执著于真心,认为是真实的我,或是真实的法。《心经》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舍妄趣真,向内寻求,令智慧的种子萌芽,进而让智慧开花结果,觉悟无上正等正觉。
“经”字梵语是“修多罗”,译名“契经”,简称为“经”。“契”就是契理、契机的意思,谓上契诸佛所证的真理,下契众生之机宜。“经”字含有五种不同意义,即出生义、泉涌义、显示义、绳墨义、鬘结义。此外,因为经典能够将佛陀的一代时教,如线贯珠,令其不散失;又能摄持所应教度的众生,令其不堕落;佛经所说的道理,是真常不变的,不因时间的迁流而转变;佛法放诸四海皆准,不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适应,因此经字还含有贯、摄、常、法等义。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因闻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般若波罗密多”的法门,进而实践之,必定能够启发般若正智,照见五蕴皆空,不生执著,而离四相,破我执;又能运用观照般若,照见诸法空相,真空不空,以无所住的心,修诸波罗密,即可以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证得清净真心,成就佛果无上菩提,故本经名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心,其中的意义指心脏,有精要、心髓等意义。《心经》将内容庞大的般若经浓缩,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
《心经》的本文虽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但此中包含很多重要的佛教教理与修行方法,例如五蕴归空就是一种悟入本心的方法。又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三者分别与佛教的假、空及中观有关。又此中所说的十二因缘及四圣谛都是佛教的重要教理。其中讲到“空”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更是佛教的名言。此外,《心经》中论及六尘、六根、十二处及十八界等佛学中常见的名词。因此,二百多个字的《心经》,其中所含的义理非常深奥。
本经在组织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总纲分,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经文从“观自在菩萨”到“度一切苦厄”,是说菩萨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重点是在破除众生的我执,我执一除,自然度一切苦厄,出生死苦海,证无上菩提。下面即是依此深入分析怎样“度一切苦厄”。
(二)色空分,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经文从“舍利子,色不异空”至“亦复如是”,是说一切诸法是非有非空的,此段是恐众生闻“空”便起“断灭见”,所以先阐述了空有之关系。
(三)本体分,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即是本来的面目。经文从“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到“不增不减”,在交代空有关系之后,便解释什么是空相。
(四)妙用分,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经文从“是故空中”至“无智亦无得”,旨在阐明依诸法空相广破一切执见。
(五)果德分,此分证果。通过以上所说的明体、起用、空相,而证明解脱之果德。经文从“故知般若波罗密多”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破除一切执见之后,则能证得无上菩提、涅槃的佛果。
(六)证知分,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了知。经文从“故知般若波罗密多”至“真实不虚”,是在赞叹般若之伟大,从而回归全经主题,说明以般若观照一切法空即能度一切苦厄,其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七)秘密分,此分是以密咒表达不可思议的心地。经文从“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至“菩提萨婆诃”,规劝大众普学般若,以度苦厄、证涅槃、成菩提。
虽然《心经》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个字,但其文句简约而却能涵盖般若甚深广大之义,得其心要,因此历代都将其视为《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经》的精粹。
《心经》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心经》发布于2024-01-22 0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