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社会的四大乱源:名、利、欲、知,所以道德经就提出了,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导向为忠、贤以后,很多人就会朝徒有虚名的方向去竞争,好的东西都会不断的被抛弃);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炒作出现的价高物品以后,所以引起众人抢偷的行为出来了;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就叫做欲),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小孩的欲望都是大人教育出来的,通过对比产生),填饱百姓的肚腹(满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正常的进行疏导民众的欲望,间接减少多余的欲望出来),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并非愚民政策,让民众没有争名夺利的心智:奸诈等为心智,没有贪念,过正常的生)。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不表示自己超过他人的才能等,把这些欲望攀比心理去掉后,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第三章发布于2024-01-10 18:04:2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