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因众论智藏开时,辞源涌出,乃云:修行之人,初心离境,如镜乍明,智藏忽开,举意成章,不可住着。若心印定,不感而用,变成狂慧,到了无功,只是神用,非道体也。不可驰骋以为能,但涵养则有功也。

     师因人议住山,乃云:修行之人,物来要识破,境来要应过。应过一番,便同应过一举。昔有道人住山,草衣木食,誓不下山,以为屏尽尘俗之累。一日忽有二人,各持兵仗来索饮食。先生旋煮山果以待之。未及软,其一人就釜中手取而尝,怒而言曰:此等物以与人食,便欲捣去釜里。先生初不言,见此二人怒色,兼以恶言激切。先生密谋,乃因事出外,探得所藏之棒,手按大呼云:二人出来,尔等未必近得我。二人出门笑曰:先生住山,养成如此胜心,不如下山为俗人去。二人遂行,望之忽不见。先生方疑是圣贤校勘,悔之而已。此是境上试不过也。
     师因众议不动心,乃云:昔山东有道人,於师父处自言,炼尽无明火也。师云:无明火尽,则心不动,便是好人。他日,师密遣人试之。日暮造门,庵门已闭,其人厉声以杖大击其门。先生内应,声已不顺,勉强开门。来人形状躁暴,先生见之颜色已动。又至堂上,其人不解履,便跳上座,殊无礼貌。先生大怒,深责其人。其人拱手笑云:某非敢如此,师令某来校勘先生不动底心来,今未及试已见矣,不须再勘。其人大惭,无言可对。大抵修行人虽有工夫,岂敢自矜。不觉时便勘脱,其时实到灰心槁形则却无自夸之念。既自矜夸,便勘脱矣。便直饶到得不动处,向上更有事在。
     师因人论居圜守静事,乃云:昔有道人坐圜有年,一日众人请出,随意行止。旧友见而问之曰:师兄向静处得来底,於闹处可用,未知师兄得到端的不动处也未?其人傲然,良久不言。友人进云:某有试金石可辨真伪,师兄试说汝数年静处得来底心,看如何也。其人云:静处有甚么可说。友人曰:似恁么则披毛载角,还他口债去也。其人忿然大怒,以至出骂。友人笑曰:此是汝圜中得底也,果试出矣。其人遂怨,终身绝交。此人不曾於境上炼心,虽静坐百年,终无是处。但似系马而止者,解其绳则奔驰如旧矣。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发布于2024-01-06 17:26:20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