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度、授箓是道教正一派接引度化弟子的一种制度,信奉正一派的道教弟子传度授箓后才具备真正道士资格。其中,通过传度仪式可成为正式的玄门弟子(道士),而通过授箓仪式则成为可在法坛上与“神灵”沟通的玄门弟子。


正一道传度和授箓的区别

正一道的传度授箓源远流长,按《太真科》及《赤松子历》所载:“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老君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 《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建二十四治,度化弟子”。


这就是传度授箓的开始,后来传度授箓逐渐成为道教正一派培养弟子,为弟子传法授职的一种规范。道教入门必须先拜师入门,这个阶段可以称为道童,随师诵习经戒,知晓斋仪。例如《西游记》里著名的清风明月,便是小道童打扮。


道教对于传授弟子秘道至为慎重,不论任何宗派,均以妄传妄泄为戒。故受师承时,必立誓戒,然后传予度世之法,谓之传度。传度后是没有带徒弟和当主持的权利,而授箓则是在已经成为正式道士后再历经多年品行,道学等多方面考核后才颁发的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的一种道教仪范。


综上所述,在道门中只有通过传度仪式的弟子才具备参加授箓仪式的资格,也就是说传度是授箓的前提。

为什么要授箓?

道教的箓是有其含义及功用的。在《云笈七签》中记载:“箓者,三天妙炁,十方神仙,灵官名号,与奉道之人修行。”这里说的就是把上天的仙官、神仙的内秘与名号等不公开传的内秘的书文传授给奉道者,以方便奉道人去修行。


第一箓可以明证道位,从凡入圣,从俗登真。


道经说“生无道位,死为下鬼”,意思是人在现世修行就应该有奉道修行的神职之位,死后就有上升之路而不至于沦为下鬼。


箓,又称道箓、法箓等,是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从表象上来说授箓后有了道位,在仙宫里有了一个名号、位置,通过修行最后就能成真成仙,寿尽以后就可归位到那个地方。这就是从凡入圣、从俗登真的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积功德、要度人济世,反之如果不做善事有位置也没用。这是对修行要求的,如果不去行善修行这即使授箓后有位也走不通。


第二授箓后可以役使箓中官将功曹,为人行法建醮。


《三洞修道仪》中“授正一箓,方可以为人章醮。”意思是授箓以后才有神职神位,在主持宗教活动中通过变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上陈表章才能上达到神明。有了自己的心印心将,拥有调拨一定数量护身神兵的权力,进而能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因此授箓很重要,授箓以后才可以去主持斋醮活动。



第三受箓促使人戒律情性,不断提高宗教素养。


篆生在受篆之后便已名登天曹,但仍要修持,这就叫“持戒”。如果不能“持戒”甚至“破戒”则“吏兵远身”行法依然不灵。持戒有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是“与神盟誓,真一不二。戒律情性,检束身心。止塞衍非,制断恶根。”


传统上授箓则还有规定,除了要有功德之外,与积学也有联系。受正一盟威箓的箓生,必须通正一部的经典。升上清五雷经箓,就要通上清部即洞真部的经典。其所授的箓与对应的要求是成正比,就像读书一样中学大学、硕士博士都是有要相应的学识水平要求。


第四授箓有哪些要求?


“初门不可顿受”,意思是初入道门的时候不能马上就去授箓。授予道士的内箓有为五阶:都功、盟威、三洞、五雷、大洞、上清(三清)三洞。传度三年之后持戒惟谨,品学兼优者才能参加初授箓,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若修奉有功”,才可以升授,升到“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然后是“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但是必须有功德,有功才可以升箓。 所以授箓不是时间到了就可以升入下一阶,而是要综合考察现箓期间的功行、德行,有位者必有德。



第五内外箓的区别?


除了以上五阶内箓之外,还有很多外箓如天医箓、财神箓、文昌箓是可以直接授给信士的。自东汉已有为道士奏授法箓(内箓)和信士奏授宝箓(外箓)的传统。不论是内箓还是外箓,两者都可以达到从凡入圣、脱俗登真目的。如天医箓授予的就是天医院七品仙官职位。使授箓者得到神明护持,提升医学疗效,治病救人可广积功德,还有利于自身体健康。同时授箓者可名登天曹,做到“从俗登真,永保生道”、“不为下鬼,轮转不灭”。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传度和授箓有什么区别,又各有什么 含义?发布于2023-12-23 13:12:38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