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北京大栅栏庆乐戏院经常上演现代京剧,当时称为“时装新戏”。演出的团体名叫奎德社,全体演员都是女的。
这个剧团有四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她们大轴演现代戏,大轴前面由当天在现代戏中没有角色的人演古装折子戏。遇到节令,大轴也演应时古装戏,如七月七的《天河配》等;其次是她们的现代戏无论古今中外,一律改成中国故事、时代背景总是清末民初到当时,也统一用京白,如她们的《桃花泣血记》就有托尔斯泰《复活》的影子,她们的《少奶奶的扇子》把王尔德原作改用中国人物、服装、情调。又如她们的《珊瑚传》既取材《聊斋》,又近于《孔雀东南飞》,但也穿时装,用京白;三是她们在场上的唱各按自己所长,精于皮簧的就唱京剧调,擅长梆子的就唱梆子腔,观众也乐于接受;四是演员都无文化或半文盲,台词全凭记背,一天昼夜两场新戏、剧目不同,而且天天换剧目,居然台上不出差错,记背功夫真令人佩服。
戏班取名奎德社大约由于不少演员名叫“奎”。据说名演员刘喜奎就在奎德社唱。名叫“奎”的有花脸王庆奎、金奎官、老生金玉奎等。王庆奎嗓音清厚,拔高不嘶,压低送远,十分难得。一声“哇呀呀”能使最后一排观众耳膜发震。她很豪爽,后台公称“大哥”,颇有点权威。头牌花旦李桂云,字丹秋,扮相好、双眼圆亮有神,嗓音宽脆,皮簧梆子都能高亢入云。二牌老生筱兰芬姓韩,唱皮簧,嗓音醇润,韵味足,下台和其他演老生、花脸的演员一样,爱穿男装,风度翩翩、很少穿女装。她送过我一张她穿女式旗装的照片,极为罕见,我珍藏多年,可惜毁于十年浩劫。三牌青衣碧玉花,后台公称“花姐”,生得娇小玲珑,嗓音脆亮,长于演苦戏,梆子哭腔唱得声泪俱下。勇猛武生盖小楼,长靠短打扑翻都行,但她台下却娇柔腼腆,有时扮好了戏等上场,不知谁说了句什么,她正泪光盈盈,但锣鼓一摧,她马上走到台口,“将士英豪,儿郎虎豹”,立刻又是一位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大将军了。
作者:上海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朱炳荪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京最早的女子现代京剧团体发布于2023-12-21 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