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信息的时空结构决定论
修行的人,胸中更要有大气
心中要有“大气”。大气运转不好,人就会出好多的病与梗,在外事上也会引发很多的矛盾……“大气”这个词儿呢,最早是唐朝的王冰在《素问补注》里边讲的。《素问》讲,这个天地,上边是天,下边是地。地下面是什么呢?它凭借什么呢?地怎么待着呢?《内经·素问》说:“大气举之也”!大气也就是太虚之气,宇宙之气,也是我们说的“混元气”。实际《黄帝内经》里边就已经有天体学的一些概念了,不是说我们古代只有“天圆地方”什么的,从那儿有这个“大气”的说法之后,以后的医学家们,到了明朝之后就也开始讲大气了。有的说胸中“宗气”,就说是大气,但是有的人不同意,认为大气跟宗气还不完全一样。到了清朝,有些医生就更加注重大气,尤其是喻嘉言,喻嘉言就认为,膻中之气、宗气与大气虽出于同一部位,但有所不同,应当加以区分。。。
以后民国初年的张锡纯,他也是讲胸中大气。大气运转不好,它就出好多的病。所以这里边这个大气,实际来讲,既有这么一点儿——跟那个“浩然之气”有相似之处,但它又不完全一样。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说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失去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失去其至大至刚之性了。浩然之气的话呢,它是从这个正义起来的。
大气与浩然之气又有什么关系呢?
养浩然之气有利于大气的运转。从医学的角度说,大气与神气有关。什么是神?在《内经》里边讲,说什么是“神”?神就是“正气”,《黄帝内经·灵枢》里讲,“神者,正气也”。真气精则养神。你心里边有这么一点儿滞结,一忙一累,真气有所消耗,用于养神的那部分真气就不够了,神气得的营养不够了,里边有结的那个地方就运转不畅了。所以才出现胸部不正常的状态。心中有大气,大气一转,它就好起来了。
由于我们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事情,你没那么如意。没那么如意,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孟子讲:“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你没有机会退下心来,专心修身养性去。碰到一些个情况的话呢,心里边会有些个压抑,那个“气”舒展不开,这样他就是胸里边涩拉拉的这么不舒服,它就是里边有这么一丁点儿结滞的地方。你要把它当成气滞,就容易化解了。【有的人想不开、郁闷了,吃不好,睡不好,可以服用点中药“桂枝汤”,桂枝汤就那么几味,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顶多再加上一个枳壳(音zhiqiao)就够了。不需要加更多的药。桂枝汤呢,就是桂枝用的量要大一点。一般桂枝用10克、15克,那个量就不行,最少得用30克。轻的,也可以用那个艾,艾灸一下膻中穴,再把上边那个璇玑穴,从膻中往上,到这个骨头高一点的地方,下边是华盖,上边就是璇玑穴,点一点,按一按】
但是有的人,自己表层意识已经觉得过去了,不想了,好像是没有了,实际在深层意识里还有那个“结”。其实我们表层的意识,主要说的是那个情绪,它是一过就过去了,它对生命活动也有影响,其实表层意识,就是情绪,一过就过去了,后面平静了也就完了,那个情绪它只是暂时影响内分泌,影响激素方面的变化。信息概念进入深层意识,进入你意识参照里的东西才真正影响身体健康。。。。
真正影响身体的是进入深层意识的东西,就是意识里参照分辨的东西,意识的参照系,参照系在意识里是比较深层的地方,它跟生命活动有深刻的连带关系,所以很容易会真正的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人一旦有哪些滞结的东西,再一忙一累,对个人的真气就有所消耗,真气,精则养神这一部分的气不够了,就是得的营养不够了,它里边有结的地方就不好正常运行了,所以才出现胸闷这些不正常的东西,大气一转,它就好起来了。(若脑子里严重的气不通,就会影响智慧与智力,俗话说的“脑子里缺根弦”,就是脑子里的“通道”不够吗,运转的气不够,需要日常多练功转化)。
古人讲:“医者意也”。其实,病者也是意也。治病,一半在医生,一半在病人自己。病人的意识很重要。所谓“疑师者不医,疑药者不服”。找医生看病,你要对他有信心。你要是不相信给你看病的医生,就不可能让他给医好,所以不如不找他看。对自己疾病的认识,意识也是一样。有些病,你相信自己病了,就真的病了。有些事,你想开了,与之相关的病也就没了。所以意识信息的时空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结果!!!
所以如果一般的胸闷,有个小功法,没事儿呢,哪怕就有那么几分钟,就把双手放胸前这儿对着,有麻酥酥的感觉后呢,就没事儿轻轻的开合动一动,找找感觉。膻中穴,是臣使之官,就是心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这个动作,它本身这也是一个对这个心神的传导,上下传导的东西。把这儿强化起来,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身体各方面的机能,神和形,它就更加容易统一,更加协调就是。如果没有时间练功,能够抓住点儿零散时间,动动它,心中有这么个意识就行。经常有这个意识,明白意识信息的重要性,身体、精神就会慢慢发生改变,这就是最简单的“意识信息的时空结构”可以决定很多东西。
想了解更多更高级的内容,关注加入我们,去深入学习正确的功法与理念……
【注1:《黄帝内经》与“大气”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注2:喻嘉言
喻嘉言(1585-1664),名昌,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南昌)人,清代名医。他认为,“五脏六腑,大经小络,尽夜循环不息,必须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关于大气与宗气的关系,喻嘉言认为:膻中之气、宗气与大气虽出于同一部位,但有所不同,应当加以区分。
注3:浩然之气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说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失去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失去其至大至刚之性了。
注4:动心忍性
动心忍性,出自《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大意是:上天要把重大的任务交给这个人,就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经受痛苦的磨练,使他的筋骨经受繁重劳动的锻炼,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的煎熬,让他饱尝贫穷匮乏,让他经历种种坎坷和不顺。这样,用各种各样的磨难来激发他的心性,坚忍他的意志,增强他原先不具备的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
===========================================
个人微信
卢老师:13227602277
道家辟谷、太极、气功、祝由、八字、六爻等专业老师
微信视频号:武当卢老师
个人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心中有大气,才能修好身心健康发布于2023-11-01 15: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