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穴是最古老的腧穴之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就曾记载:"七椎下间主肾热。"《针灸甲乙经》始将此穴命名为至阳。书载:"至阳,在第七椎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刺之,刺入五分,灸三壮。""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针灸大成》又集明代以前之经验,将至阳穴的主病归纳为:主腰脊痛,胃中寒气不能食,胸胁支满,身羸瘦,背中气上下行,腹中鸣,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而自清代以降,对本穴的穴法及主病,则已少有发挥。我通过读书悟道及临床实践,对本穴的性能、施术的方法及其主病进行了研究,感到至阳穴对于查病认证治病健身都有重要意义。兹报告如下。

   壹、经络诊察的启示

   任、督二脉,总理一身阴阳,故临证诊病,我惯于对此二脉施以经穴诊察,以同其它诊法互参。经过对万余名各种疾病的患者进行经穴诊察,发现督脉显现异常者约占十之六七,而至阳穴显示压痛者,又居督脉各穴之首,且至阳穴压痛多与舌体胖、苔腻滑、舌质瘀暗、脉象弦滑等体征同步出现。由此想到:至阳穴压痛似乎是阳衰、湿郁及血瘀的病理反应。于是我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在至阳穴用温针以治阳衰,用针刺加拔罐以治湿郁,用刺血加拔罐以治血瘀,结果有20多种与此病理相关的疾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

   贰、穴名寓意的推敲

   高式国先生在其《针灸穴名解》一书中,对至阳穴的阐发十分精辟,他说:"至者达也,又极也……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也,故名至阳。又可意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也。……因本穴旁平膈俞,则知其内应膈肌也。”予不揣浅陋,愿将高先生“内应膈肌”之论作一引伸:膈肌在体腔内,将人体分为上下两半,界定阴阳。十二经脉除足太阳是通过脊膂及膈俞穴与膈肌相连外,其余各经则均纵贯横膈,横膈有动,诸经必应,可见膈肌对于阴阳血气的升降流通,有着明显的制导作用。气功导引所以能够祛病健身,这与练功时膈肌的升降运动,促进了经脉流行,增强了新陈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至阳穴既然内应膈肌,故医家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血气,若能从至阳穴入手,运用飞经走气的技法激发经气流行,岂能不与气功导引殊途同归?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无谬。诸多病人反应,针刺至阳穴之后,不但病情好转且全身轻松,精力增强。有的患者留针期间身有温热舒适感。

   叁、变通刺法的实验

   至阳穴的刺灸法,《甲乙经》、《铜人》、《聚英》、《大成》、《金鉴》等书均载:"针五分,灸三壮。"五十年代以来,针灸著作中则有"向上斜刺0.5-1寸,灸3-5壮,温灸15分钟"之说。可是我发现,若对至阳穴施以"合谷刺"法,则其气感每能上达肩项,下至腰骶,旁散背胁,前及胸腹。治病的效果亦优于常规刺法。

   古人厘定,至阳与膈俞二穴只有寸半之距,但其调气理血之用,却各有所主。这,一则反应了气血相依,共谋煦濡之事的微妙关系,二则揭示了经气流行同中有异的客观规律。临证选穴,值得仔细推敲。不过,由于至阳穴若取合谷刺法,气感多能穿越膈俞,故用至阳穴以治膈俞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换言之,至阳穴既能通阳气又可理阴血。基于此,我临证治疗营卫不调、气血失和、水火不济、阴阳逆乱等相关疾病,也喜首选至阳,配以适当穴位,每觉得心应手。

   肆、功能主病的体会

   日积月累的追索,点滴汇聚的感受,使我体认到,至阳穴有调理十二经气升降、宽胸利膈、畅达三焦、和调腑脏之功能。其主病范围之广为诸穴少有,除前贤所辑各证之外,尚能治疗头痛、失眠、嗜睡、梦游、遗尿、郁证、脏躁、排汗障碍、心律失常、脊髓病变、脾胃病、肝胆病、紧张病、疲劳综合征等疾患。兹例举验案数则,以示一斑。

   例1:失眠

   赵×,男,32岁,教师。诉因婚变困扰,1年来白天困倦,夜不能眠,食欲不振,每以烟酒代饭。脉沉弦,舌胖,苔腻发黑,任督二脉多处压痛。至阳尤甚。辨证:思虑伤脾,气化不行,水火不济,阴阳逆乱。治以通阳运脾、调理升降之法。穴取至阳,注射当归液2毫升。当夜即能安睡,共治6次而愈。

   例2:头痛

   白××,女,57岁。1年来终日头昏脑胀,每于午后发作剧烈头痛,伴恶心多唾。曾经他医针灸治疗50余次,只偶而有效。脉沉弦,舌胖质红,苔腻黄,经络诊察发现至阳穴轻触即痛。诊为湿热头痛。遂取至阳穴,施合谷刺法,针上拔罐。1次头痛减半,3次而愈。

   例3:躁烦

   王××,男,46岁,工程师。诉3个月来阵阵心烦起急,性情暴躁,胸膈满闷,入睡困难。脉沉弦,舌胖边红,尖生芒刺,苔腻黄,至阳穴压痛。辨症:阳郁化热,心肝火旺。治以通阳泻热之法,穴取至阳,施合谷刺法,针上拔罐。治后立觉心胸豁然,3次病除。

   例4:遗尿

   苏×,11岁。自幼夜间遗尿,无1日间断,睡眠过深,家长常于夜间呼唤捶打令其起床排尿,但极难唤醒,翻身又睡,终至尿床。检查:舌胖淡,苔腻滑,脉沉弦,至阳穴明显压痛。辨证:湿郁阳闭,入夜感阴,静极至迷,故而遗尿。穴取至阳,针上拔罐,以通阳启闭。结果当夜即能唤醒,五次后夜间可自已起床排尿。

   受此案启发,后来每遇睡眠过深、梦游、嗜睡等患者,即刺其至阳穴,亦多收速效。我曾治一位嗜睡患者,骑车在路上竟能摔倒而睡,亦由刺至阳而获愈。

   例5:排汗障碍

   刘××,女,32岁。1年前外出郊游,于树荫下小睡半小时许,醒后感觉身冷,半月后发现天热时头面胸腹大汗淋漓,唯后背无汗。脉沉滑,舌胖苔白滑,脊柱及肋骨多处压痛。辨证:寒中经脉,阳郁气闭,营卫失和,玄府不通。治以温阳通闭调和营卫之法,穴取至阳,施以温针,经治12次而愈。

   例六:心律失常

   何××,男,51岁,工人。1年多来,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每次发作均需急诊救治。1986年7月28日故症复发,头晕、恶心、胸憋、气促,血压90/60mmHg,心电图示P波不清,ST段轻度下降,T波平坦,心率218次/分,舌胖淡,苔水滑,脉细数难辨。急诊室邀予行针灸治疗。遂治以通阳复脉之法,穴取至阳、合谷刺,待气感传遍背胁胸腹后,持针守气6分钟,心率突然减为96/次分,心电图恢复正常,血压升至120/80mmHg。

   我还曾用至阳配伍内关、太溪治疗窦性心律不齐、心肌炎等病,亦多收改善症状及心律之效。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至阳穴探幽/干货发布于2023-11-01 13:43:11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