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自然,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粗守形,上守神。
针刺时如果你能够把针当作你,病人是你深爱的某个人。你跟她在一起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就是做出气化反应的前提,内心宁静,无私无欲,一切的得失无从谈起。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归根曰静,人的根本是什么???生存权,吃喝拉撒睡。着眼于人的根本,多多关注吃拉撒睡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健康问题,,这个就叫静,叫做生活恬淡、宁静,无所欲。吃喝什么都香,不挑食,不多吃不少吃,维持就好,舒适就好;拉撒想有就有,不多不少;倒头能睡,醒来精神百倍,充满活力。。。(对于医生来说,什么是静??就是一心一意将病治好,不会去想赚钱的事,不会去想好处的事,不会去麻烦病人办事。。。。)
静曰复命,追求宁静无太多欲望的生活,当然恢复了生命的本来面目,看看其他动物吧,生活的目的,真的是吃喝拉撒睡的问题。这也就是复命曰常。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知常曰明,知道了这个常识,就是明白事理。
知常容,,知道这个规律,就能达到容纳万物,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因为,万物都有生存权,也都要生存权,自己就不要向外追求的太多
容乃公,海纳百川,当然有包容天下的胸襟,,老天一视同仁,不管你是皇帝百姓,老虎山羊,山川河流,它一样的刮风下雨。。。
老师讲,想什么像什么就是什么,也可以讲,看什么想什么像什么就是什么。
短短几个字,道尽了应象针灸的核心思想。
举个例子,我在临床中,中脘穴可以代表头面部,也可以代表腰部,下针随机而应变,有时候看似没有法则,确是有着大法则。
有病必有象,有象必有应,取应必有验。相信读了我今天的随笔,您会有新的感触吧。(达到通神的境界,在什么地方下针,都可以治任何的病,因为:通神)
谈太溪针灸的法则“通、调、化”
“通”是最基本层次的要领,“调”是第二层次法则,而“化”是第三个层次的法则。
通,就是疏通,主要是疏通经络,血脉等气血运行的通道。
调,就是调和气血,调理脏腑。不少人认为自己针了某个穴位,用了某些很酷很炫的手法就有调气血调脏腑的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的针灸并没有真正启动经络系统。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只有通过肢节启动了经络,有了经络的感应,激发了经气,才能通过经络去调节脏腑,调和气血。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完全可以通过针去“调”了。
气化反应是什么?为什么往往有了气化反应,针灸效果就如此强大呢?甚至针灸都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呢?
化,是针灸里高层次的方法,甚至已经超越了针灸本身的范畴,更加贴近生命的本源。当你有一天明白了,也能做到了,针任何一个穴位其实都是一样的,那你就真正明白了针灸的真谛。
道不及势
左师讲“术不及法,法不及道,道不及势”。所以,我一直也在讲,治则远比治法重要。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诊疗疾病时用宏观、开拓的视野去思考处理问题,大势所趋,那会收到巨大的效果。
我举个例子,在治疗子宫肌瘤这类的疾病,我总会问患者一个问题,“怕冷?”。我会通过诊察确定患者是不是阴寒体质。的确大多患者都是阴寒体质。如果确定了这个大的趋势,那么治疗起来就很简单了,要温阳。
还要讲具体穴位吗?哪个经阳气最盛?怎样才能调动阳气?针刺、刺血都可以了。这个自己思考去。我根本也不是针对这些什么瘤、包块来治疗,也从来不做化瘤针法,这些病我大多是从针灸调理体质入手。
我们都知道树木的阴面容易生长蘑菇。阳光照射进来了什么都好了。这就是大势。
(网友水墨中医回李太溪先生:
御针,御气,御神的功夫不是分开来的,此三者是统一的,能够御针,自然能够御气御神,能御神自然也就能够御针御气。这三者的统一是在“练针”的过程中实现的。怎样练针,怎样来实现这三者的统一呢?经典里有言:“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这八字虽然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神意是有质感和力量的,神意生气,气附于针,这是我人之神、气、针交感于乾坤,缠绕天地之气,凝重如山岳,清虚若浮羽。天人合一,心针合一。至这个境界,才是一位真正的针者。。。。。。
“虚针以候气,候之以别气,别之以调气,调之以平气。”此20字是针刺治病的始终。人有肥瘦,阴阳二十五人,气有逆顺滑涩真客,血有清浊枯荣,逆顺有缓急,滑涩有大小,真客?有多态,清浊有多少,枯荣有轻重。对此,针者怎样候?,怎样别?,怎样调?,怎样来知平?这一切最后都要从“习针”的功夫中来。习针的功夫熟稔后,针者可以不凭脉,不望色,虚针以候,病家气机生态已了如指掌矣。候气当清静无为,别气当细致审慎,调气如若有所得,平气需各归其乡。
《标幽赋》: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我教我的学生的时候是倒过来的,让学生针刺做到学校里学的不得气,就是“闲处幽堂深邃”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太溪针灸里的得气,如果一针刺就做到了“鱼吞钩饵”,做到了“酸麻胀重”那就不是得气了,是我判断没有得气的金标准。
针刺后“酸麻胀重”那是太容易了,想针到没有感觉,恰恰相反那是太难了,所以想做到世俗中的所谓“得气”太容易了,而要做到世俗中所谓的“不得气”那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说“没有感觉的感觉”是最好的感觉呢?为什么往往是酸麻胀重的针之后,除了疼和难受也就没什么了,为什么没有酸麻感觉的针随后会有体内却往往带来强烈的反应呢?那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得气呢?
带着这些思考去针灸,观察临床,会发现古人说的没错,但今人理解上有偏颇。
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判断,即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者手指下的感觉。当针刺穴位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痛的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应,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 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瞤动、震颤等反应。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手指也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反应,医者也感到针下宽松、虚滑。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列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若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取穴定位不准、或震颤角度有误、或深浅失度,对此应重新调整。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方法。
结语:
1意识是物质的,比如收音机、电视机、手机收到的电波一样。医者注入意识,也就是给病者注入物质、能量。
2针灸是对人体的破坏,人的气可以同时在多个区域运行,将破坏的穴位修复好,同时也会修复与之相应的内脏或经络。
3得气表明患者的经络与气血通透性强,人体循环好,正气较好。
4有的人身体里到处都堵塞住了,针灸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是,不代表针炙没有起作用。只不过是作用比较慢。要想快点,必须配合姜附桂等大热的药物。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针灸背后隐藏的大秘密发布于2023-11-01 13: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