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周易》是群经之首,宋代理学家十分重视易学,程颐和朱熹的易著及易学思想是南宋以来学者的共同话语。陈宓作为朱熹的重要弟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识,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程、朱易学思想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在面对如何评析和发展程、朱易学思想这一理论问题时,陈宓在易道、学易之方以及如何评析程、朱易著等方面均有真知灼见,体现了陈氏对该理论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陈宓的易学思想在评析与发展程、朱易学方面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基于对程、朱易学思想的准确理解来阐发观点,如易道体用之论,陈氏提出了“易者,道也”的观点,并以体用范畴来论易道,既坚持程、朱“理本论”的立场,又有理论发展之处。二是客观地看待程、朱易学的差异性,陈氏赞同读文王、周公易应宗《本义》,读孔子易则宗《程传》;对于程、朱易著的具体观点,他主张“不可牵合而强同”,但两部著作可“合为一编”。三是体现出了朱子学特色。陈宓论程、朱易著,认为《程传》于象数、占筮较少论述,《本义》特发明象占一节,故可补《程传》之阙;陈宓论学易之方,主张“不可不先理会象数”,这也是承袭了朱熹的观点。因此,陈宓作为朱熹的弟子,在评析程、朱易学时,具有偏向于朱熹的特征。
评析与发展程、朱易学思想是一项系统性的理论工程。在南宋中后期,学者尚未全面展开对于程、朱易学的研究,相关评析与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具体观点的阐释与疏解上。当然,这同样是有价值的,值得引起重视,比如陈宓的思考与探索便是一例。元代以来,随着学者在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探讨,成果也逐渐增多,学者认为元代易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折中程、朱异同,如赵采《周易程、朱传义折衷》、郑玉《程、朱易契》等,均体现了这一特点【40】;明代有和会程、朱易学的趋势【41】。无论是会通、折中,抑或和会程、朱易学,均是评析与发展两家的理论。质言之,正是包括了陈宓等学者所进行的理论思考与探索,程、朱易学才更全面准确地被理解,才能在理论上不断实现创新与发展。
【1】陈宓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参看刘向培《南宋陈宓生卒年考辨》,《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二十辑,2018年。本文取莆阳玉湖陈氏家乘编委会《莆阳玉湖陈氏家乘》,2004,第56页。
【2】《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程颐、程颢:《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第31页。
【3】陈宓:《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十《跋〈刘氏学易堂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31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66页。
【4】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73页。
【5】《周易乾凿度》卷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866页。
【6】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华夏出版社,1994,第163页。
【7】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卷,第8页。
【8】《周易程氏传》“易传序”,《二程集》,第689页。
【9】《河南程氏文集》卷九,《二程集》,第615页。
【10】黎靖德辑:《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第2221页。
【11】《周易程氏传》“易传序”,《二程集》,第689页。
【12】杨万里:《诚斋易传》卷十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756页。
【13】《易学哲学史》第二卷,第366页。
【14】《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十《跋〈易学启蒙〉》,第360页。
【15】此处引文与原书信内容稍有差异。朱熹《答郑子上》云:“程先生说《易》得其理则象在其中。固是如此。然泝流以观,却须先见象数的当下落,方说得理不走作,不然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载《朱子全书》第23册,第2676页)
【16】刘大钧:《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人民论坛》1999年第4期。
【17】《河南程氏文集》卷九,《二程集》,第615页。
【18】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卷,第212页。
【19】《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朱子全书》第22册,第2146页。
【20】《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子全书》第16册,第2211页。
【21】《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子全书》第16册,第2211页。
【22】林忠军:《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学术月刊》2020年第9期。
【23】《朱子语类》卷六十一,《朱子全书》第16册,第2181页。
【24】《朱子语类》卷六十八,《朱子全书》第16册,第2271页。
【25】《易学启蒙》卷一,《朱子全书》第1册,第209页。
【26】《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十《跋〈易学启蒙〉》,第360页。
【27】《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朱子全书》第23册,第2676页。
【28】《朱子语类》卷六十六,《朱子全书》第16册,第2179页。
【29】林忠军:《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第36页。
【30】《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十《跋〈易学启蒙〉》,第360页。
【31】《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子全书》第16册,第2218页。
【3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朱子全书》第23册,第2675—2676页。
【33】陈淳:《北溪大全集》卷十六《易本义大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624页。
【34】《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载:伊川以《易传》示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后人更须自体究。”见《二程集》,第417页。
【35】董楷:《周易传义》“附录·原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3页。
【36】《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十《答读〈易传〉〈本义〉》,第360页。
【37】《周易本义》“周易上经第一”,《朱子全书》第1册,第30页。
【38】《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子全书》第16册,第2221页。
【39】关于程、朱易著及易说合编,学界已有关注,如谢辉:《简论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周易研究》2010年第6期;顾永新:《〈周易〉传、义分合考》,《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辑刊),2012年,第204—222页;谢辉:《朱子易学在南宋后期的流传与发展》,《历史教学》2019年第4期。
【40】黄沛蓉:《元代〈易〉学平议》,《元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印行,2000,第187页。
【41】陈德明:《论程、朱易学之异同及其明代和会》,《船山学刊》2014年第4期。
编辑:叶名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陈宓的易学思想——兼论陈宓对程、朱易学的评析与发展发布于2023-10-30 1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