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贵在真修实证,行一步有一步之效验,而且时刻不离人体本身。离开人身,所谈皆假。历代祖师留下的丹经著述,都是通过自己身心验证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
通过种种修炼方式而达到生命永驻的境界,这是修真之士的神圣选择,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此过程中,中国古代道士亦展开了对生命的大敌即死亡的持久的反抗,在他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在有意无意之中踏入了医学的疆域。

(资料图)

既然道士们生活中的种种修炼方式目的在于养生益寿,那么这些修炼手段便自然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因此对中国古代医学甚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古代社会巫医不分,巫师又兼医师的角色,他们除以种种巫术为人消灾除病外,同时也以药物为人治病,比如《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即有巫彭、巫咸等巫师“皆操不死之药”的说法。
到了秦汉时期,在众多神仙方士中更不乏掌握一定医药知识之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据说很可能即为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整理汇编而成。道士们在这方面的成就比之于古代巫师和神仙方士,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通过自己的修炼实践或直接的行医实践,在病理学、药理学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其中医术高明者也不在少数。  

(资料图)

如葛洪既为一代高道,又是著名的道教医药学家,由其撰写的《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医药著作,在疾病防治、药物性能鉴别、养生保健等方面,可称得上是中医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对于某些疾病和传染病如天花、结核病、恙虫病、急性黄疸肝炎的记录和认识,以及对免疫方法的认识和以免疫法治病等,则在中外医学史上均有首创之功。此外,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葛洪对于药用菌科生物和植物的药性功能及用法的记叙,亦贡献甚巨。

(资料图)

南朝高道陶弘景对中医的贡献则突出地体现在药物学方面。他一生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其中的《本草集注》在系统整理、全面总结前人药学经验,以及创立新的药物分类法等方面,功盖后世。唐代的《开宝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法方面均受其影响。

(资料图)

至于被奉为“药王”的唐代高道孙思邈,更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神医”,他修道炼丹,又兼行医看病,在中医方剂学、本草学、各科疾病防治以及整理《伤寒论》等方面均成就斐然,至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堪称中医史上的宏构巨著。孙思邈的医学成就,是道门的一大骄傲。除上三人外,道士中精于医术者还大有人在,这里难以一一介绍。
总之,从道教的性质以及道土修炼的目的两方面来看,道士们的修炼方式除了其终极目的之外,亦有与医学科学相通的一面,这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
道家与中医极为深厚的渊源,所以在学习中医与传统文化关系时,重视道家在其中的地位,这样才不致于数典忘祖,正确认识中医,为中医在新时代的振兴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健康养生,福泽一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很多都是道士发布于2023-10-28 21:49:50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