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里有“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句。着者,拳式也。“招”是太极拳的细胞,“招”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单位。“招熟”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是通往太极仙境的大道,正道,唯一之道!离开了着熟则太极拳的一切内涵的修炼就失去了依附之地。


因此,招熟是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又是初步的功夫,但必须遵循于拳理,求熟于拳法。招熟,不仅包括动作名称、招势,更重要的是用法。现在许多武术爱好者,练太极拳套路多年,却不知道每一招的具体用法,或者是练拳架的时候很熟练,和别人推手的时候用不上自己所练套路里的一招半式。在散手的时候更不知所措。


所以,在学习或教授太极拳套路的时候,就一定要知道每一招的至少一种用法。只有这样,才能容易记住招式,学习进度才快,而且学以致用。这样才会很快的把练好太极拳架的招熟过程走完,而进入到推手用法的着熟阶段。我们有的人精力充沛,练了很多流派的套路,这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侧重练好本门派的拳术。百家通,不如一家精。


拳架招熟和推手着熟阶段有很大不同,拳架的心理活动是在不对抗的前提下的,而推手的心理活动是在对抗下的双方互为制约,互为利用的。拳架的招熟是在教练的指导下修炼的。而推手的招熟却是在实践的检验中修炼的,他们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但又无法替代。


在进入推手用法的招熟时,要牢记以下的几句话:“遇劲而沉,遇沉而松,遇松而圆,遇圆而中。”快速通过推手招熟阶段重要的因素是勤练、苦练、合练,动脑、揣摩;还有教练真诚的喂招。


散手的懂劲阶段和推手的懂劲阶段又有很大的不同,散手是双方手、眼、身法、步,心意的高速对接,而推手则是缓慢的接触。散手的懂劲阶段就是对推手懂劲阶段的检验和提高。


招熟是死的东西,是呆板的僵化的。在散手招熟阶段要着眼于活化。



“形正”是练好太极拳的前提


招熟必须形正。形正即练拳者的外形肢体动作的正确,亦称身法。练拳不仅是内功修炼,还有外在的艺术性,特别是套路比赛,一定要按照裁判规则严格规范动作。身法是练好竞赛套路、传统套路的前提。


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以精辟的语言和通俗的拳理,高度概括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被誉为杨式太极拳的经典、初学者的指南、深造者的方向。


一要:虚灵顶劲;二要:含胸拔背;三要:松腰;四要:分虚实;五要:沉肩垂肘;六要:用意不用力;七要:上下相随;八要:内外相合;九要:相连不断;十要:动中求静。这十要论述言简意赅,解释清楚易懂,应作为练拳者的学习指南。是评判拳架是否工整、拳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这些术语既是基础又是至高点,是深奥中归纳出的浅显,浅显中仍包含着深奥,蕴含着太极拳的真谛。正确理解把握了这些术语,便是抓住了太极拳的要领。


1957年5月北京市举办武术观摩评奖大会,当时没有裁判规则,拳界老前辈们研究了5条评选标准:(1)姿势正确,意识集中:(2)动作协调,精神贯注;(3)进退转换,虚实分明;(4)前后连贯,上下相随;(5)速度均匀,呼吸自然。这5条是练习太极拳起码的要求,作为群众性的评选标准是合适的。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必须尽快克服尾闾不中正;低头弯腰;耸肩凸臀;动作拘谨、不到位、不舒展;精气神不足,没有全神贯注;缺乏气势等毛病。


我觉得,对于我们重要的是:古人云:“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开展成而得之,才能紧凑,紧凑成功后,才讲尺寸分毫。


”冯老师谆谆告诫练拳4句真诀:“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冯老师还说:“最正确的要领最终应该是最自然的。太极拳起于自然,合于自然,是天地阴阳规律的体现。结合人体生命的活动,乃成天人合一的境界。练拳就是通过自身的运化来体悟自然,合于万物,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推荐(太极论圆)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或者微信扫描关注,谢谢。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拳理 | “招熟”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形正”是练好太极拳的前提发布于2023-10-28 17: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