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晚清时代,太极拳先辈在修炼实践中就遇到推手的课题。
 
看到推手习练者在操作中互相用力有碍太极功夫上身,用力有悖拳理的阴阳变化,从中看不到轻灵、松柔等太极功法的特性。
 
陈鑫大师归纳出病手36种,在36病手中,将"推"列为病。
 
京城杨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以避免猛推硬搡之误解称为揉手。揉手寓松柔、虚实、圆活,用意不用力。

 

为了习惯说法,下文仍称谓推手。
"推手"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或者说不是全面的打法,是拳师训练学子,四正四隅的 掤、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太极八法,以及训练後来者手和身体的触觉技艺的。
 
严格地说,"推手"对初学拳的人是一种误导,因为他们对太极拳流派认识了解甚少,对太极拳的特性知之也甚少,而对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推手,只能凭体力去撕皮掠肉,久之,推来推去都在推"手"。
 
前辈拳师有一句名言:"太极无手"。如果仍在手上用功,不符合太极"形於手指"的拳法,也背离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特性。
 
纵观当前的太极拳推手,五花八门,用力较技的、轻轻找劲的、撕皮掠肉的、喂手发放的、手脚齐上搬跤的等等。
 
其实,归纳起来也就是两种手法:

一种是体力加著法;

另一种是运用不熟练的虚实手。
 
这两种手法都犯同样的病,即身形上的缺陷、凹凸、断续;手上的顶、偏、丢、抗;脚下的双重。
 
为什为呢?因为有以上毛病者,未曾推手精神先紧张,一是怕被对方推出去,二是想把对方推出去。持这种心态去推手,心理上不能安静,手上"净"不下来,也难化解来力。
 
对方来手,迎上去用力手支住对方,身上凹回去,精神和手双双顶住对方来力和自身力都压在自己身上,给对方当拐棍,两个人的力都在脚下,这种状态无虚实可讲没有松柔可求,只有"有力打无力,慢手让快手"。
 
拳论云:"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在长期习练中,应尽量避免身上的凹凸、断续和手上的顶、偏、丢、抗之病。经过修炼,底盘扎实,有比较好的应变能力,习练推手,整体功夫十分重要,拳论提示我们,"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进後退,乃得机得势。"
 
练拳、推手、上下、左右要求是一个整体,从腰分下肢脚、踝、膝、胯,上肢肩、肘、腕、手都要求松开,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松柔,完整一气。
 
所谓完整一气,是动一发牵动全身,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推手要求上下相随,手脚结合,进退、屈伸、上下是身体的一个整体。
 
似一辆车的开动,两手似前轮,两脚似後轮;前轮走,後轮不动,有悖完整一气,只有失败。
 
习练推手,你就是一部汽车,四个轮子齐动,整体运转。左顾右盼是双手轻扶方向盘,两手轻扶同时动,方向方位一致,否则车轮不听话。
 
请你去细细琢磨,慢慢咀嚼、点点消化,你变成一部"汽车",你的推手技艺便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再进一步向浑圆一体修炼。


注:本公众号部分文章、图片和视频,来源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


所有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太极无手” 何言推?发布于2023-10-28 1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