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任何东西都一样,聪明人掌握规律,一般人学姿势。学练太极拳,掌握规律非常重要。
(一)掌握规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2、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3、运劲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为旗杆,手为旗帜。
5、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实际是胯),形于手指。练胯、腰腿间求之。
(二)主要问题:
1、概念:搂膝拗步(掌),是太极拳标志性的动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轩专门加上的。我们平时往往是搂腰,因裆打不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协调,右脚左手称“拗步”。手足到位,腰为轴,手为车轮。
2、动作要领:接手挥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转,再打开手(肩肘手)成前后平衡状。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脚跟落地。
(3)腰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随腰落成搂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状、左手指第二关节与左膝尖平、跟膝于左边一拳远,右手与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领:腰要旋,并带动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于两腿根上(胯)使腿根处向两边胀开。前7后3为标准(矛盾桩称歇步,前3后7)。
(三)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打基础:动作形似阶段。主要是在熟记动作名称、顺序、方向及外形规范、姿势正确上下功夫。身体要中正,不偏不倚,不前仰后翻、挺胸凸肚、弯腰驼背。力求做到“松柔绵缓、圆活连贯、上下相随、左右协调、重心平稳、步法轻灵”。“外部势正招圆,内部舒适自然。”或者说,一招一式都适合于自己个人的身体条件,不要为追求“完美无缺”而与自己的身体条件过不去。
四川李雅轩传的杨式大架里的基本功,目的达到扎实的腿功,练出的劲有弹性。24、40、42、、48、85式等根据传统套路结合所谓陈吴武孙四家精华编制而成,以杨式传统套路为主。
第二阶段:气息顺畅阶段。第一阶段的呼吸,一般说来是自然呼吸:“顺应自然,吸满当呼,呼尽当吸,力求呼吸均匀。”第二阶段则要求“起吸落呼,开吸合呼”。或者说:肺部舒展的时机要吸,肺部紧缩的时机要呼。例如:两臂上伸外展、扩胸展体时吸;相反则呼。
一般说来,太极拳有开必有合,有起必有落,有伸必有缩,有蓄必有发;动作的次序,总是与人的正常呼吸相配套的。每个动作的开合、起落、伸缩、蓄发,都是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一般说来,开、起、升、退、蓄、虚、柔的动作是吸,合、落、降、进、发、实、刚的动作是呼。
第三阶段:求意自然阶段。意是意念,是对太极拳内涵的“悟”性和深刻理解。“若言体动何为准,意气是君骨肉臣”。动作是否正确,主要决定于意念和气息,骨架和肌肉搭建的外形,是完全服从体内的意念和气息的。
例如:太极拳的功防意识,要求是“意在先,身在后”“神为主帅,身受驱使”“意动气随力到”。例如:海底针的意念是吸气,并用左手把对手捋向身边,再转腰俯身,用右手攻击对手的档部,同时呼气。意念、呼吸、动作,都是配合默契的过程。
(四)学习过程:
1、推手:减掉了单推,直接进入双推(四正推手),掤捋挤按,达到浑圆的弹簧劲(掤)即向外撑的劲。
2、做好开合、劲的均匀,最难匀,特别是转弯处断续。合(收)时,百会、会阴上下一条线;开(出)时,中轴线变粗,向外膨胀。
3、传统的练法,从推开始(三年)——对拔(三年)——浑圆(三年)——虚无(一年),太极十年不出门。实际上方法恰当,直接进入浑圆阶段,不需要三年,进入虚无阶段。
4、每个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过高,只与自己比、与最接近的人去比较。
5、求实态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极拳不在架式在气势,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习练太极拳时的身体姿势要求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零基础的人这样练太极,准没错!发布于2023-10-28 16: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