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要后靠

下巴向内收

这样才叫头顶悬

顶头一上悬  胜练三十年


一代宗师杨澄甫说过“不懂顶头悬,白练三十年”。意识上百会穴有一小绳上提,下巴要微内收。脖子要后靠,靠着衣领。


“顶头悬”亦称虚灵顶劲,虚领顶劲,提项吊顶,神贯顶等,说法各异,其理如一,就是要求习拳之人在打拳时,要将头部向上轻轻顶起,以使身姿挺拔,立身中正,意念集中,精神贯注。


“顶头悬”是习拳时的第一要务,是须时时恪守的准则。“顶头悬”虽然道理明了,动作简单,但其独具的三大作用,是其它拳式所不具备的,也是太极拳爱好者时刻应予重视的。现将“顶头悬”的三大作用浅谈如下。



一是“顶头悬”的保障作用。


所谓保障作用,亦即“顶头悬”对习练者的身形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今拳家都十分重视“顶头悬”的作用,并将其摆在重要位置。《拳论》有云:“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起,全身精神为之一振”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不领则气塌,领过不佳全身气皆在上,足底不稳,病失上悬,即顶亦失于硬,扭转不灵,亦露笨象,是在似有似无,折其中而已。杨澄甫大师十分重视虚灵顶劲之作用,他在《太极拳十要》中将“虚灵顶劲”放在十要之首。他说:“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顶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威。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以上论述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顶头悬”在太极拳习练中的重要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打拳时,头容正直,轻轻领起,则可使精神集中,意念增强。反之,如“头倾视深”则“精神夺矣”,左歪右斜,则拳势丢矣。打拳时一旦出现“丢顶”现象,拳式将会涣散,精神则会萎靡。所以习拳时一定要把“顶头悬”贯彻始终,须臾不可离异。



二是“顶头悬”的健身作用。


吴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吴图南大师,以百岁高龄接见美国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周先生,当周先生问及吴图南大师长寿秘诀时,大师以四字相答:“顶头悬也。”这是一位长寿老人对“顶头悬”健身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顶头悬”健身作用的自我见证。


说起“顶头悬”的健身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头部向上轻轻领起后,可使颈椎顺竖,脊柱中正,保证脊椎柱的自然垂直,从而可使颈椎中的中枢神经延髓及脊柱中的延髓不受压迫,以保证周围神经及脑神经的通道不受挤压,畅通无阻,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技能活动,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电脑操作,或长年沉迷于麻将游戏的人群,由于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低头弓背,大脑紧张,所以好多人患有“伏案综合症”,颈椎受压,脊柱弯曲,以致神经通路不畅,大脑供血不足久之势必影响身体的健康。



三是“顶头悬”的健美作用。


“顶头悬”还有其特有的健美功能,其道理也很简单,由于头部经常向上顶起,使头颈自然正直,身躯中正舒适,时间一久,习拳者则逐步克服低头,耸肩,含胸,驼背等毛病,渐而使身躯挺拔,体态秀美,于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塑身健美之目的。


“顶头悬”对拳式的保障作用,以及其特有的健身和健美作用,动作简单而易行,效果确切而明显,而要总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须时时以效之,长期而为之,决不可急功近利,急求速效。


正如孙禄堂大师所言:“练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质量互变的过程,而从量变到质变则需要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且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习惯,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要注意方法,要“无过而无不及”,如杨澄甫大师所言:“不可用力,用力则顶强,气血不能流通。”过于用力,造成颈部僵硬,气血流通迟滞,反而影响健康。反之,如果采用力或用力过小,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至于大师所言:“须有虚灵自然之意,”此“须有虚灵自然之意,”是何标准,应如何把握,则无人能说得确切,也没有尺度标准,只有靠我们自己在学练的实践中,认真去体悟,反复进行揣摩。只要我们用心去做,长期坚持,一定会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动作要领,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健康效果。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不懂顶头悬 ,白练三十年!发布于2023-10-28 16: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