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势要求在每一动作完成后停一至六个呼吸,而连势则要求如行云流水,不能有丝毫停顿。然而这种认识是仅仅停留在表象上的。实际上两种练习方法在太极拳的修炼上,既有表面的分别,又有内在的侧重。两者修炼的内容,既有分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大家应该在练习时用心体会,在闲暇时深入探讨。


太极拳的定势乃为太极拳传统的练法之一。其目的在于加强对于自身毅力、体质的修炼,使太极拳内功得到不断的增长。

定势的练法,要求每一个动作后保持姿势不变、停一至六个息。所谓息者,初为一呼一吸为一息,逐渐随着呼吸的深、长、细、匀而形成内呼吸。保持姿势的不变,本身就如同站桩。然其相同的姿势,在不同的时期又要有不同的注意要点。

(一)先求开展与蓬松

传统太极拳的要求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我在当初练习拳架时,每一动作要求关节、肌肉、韧带尽可能地松开,这种松开是强调在每个姿势一定要将全身关节最大程度地放开,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对拉拔长。人体的运动是由六百多块肌肉、二百多块骨骼来协同完成的,这种运动无疑对于肌肉、韧带和骨关节都是十分有益的训练。

所谓“松”,一方面要求关节、肌肉能够放开,也就是其柔韧性一定要强。另一方面,再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放松肌肉之间的拮抗运动,即《拳经》中所谓的“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久而久之,身体内自然开始产生蠕动和微微抖动等等微妙的体感。由寂然不动的静态中,去寻找那蓬松的感觉。蓬松之后,肢体及身躯,白骨至筋至皮,即会慢慢地层层松开,甚至可以觉出体内气血的流动,如此则可感觉“虚灵在中”的妙趣了。此即吴图南“无一处不通畅,无一处不顺遂”之谓也。



(二)太极存于每动中

从形体上讲,太极势中一般含有虚灵顶劲、神凝于耳、舌顶上腭、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裹裆护臀、松腰松胯、松落涌泉等等诸多注意要点。

然而若从气的角度上讲,道家讲求“守一”之术,其主旨在于守住精气神,使之不外逸,而使其充盈体内,与形体抱而合一。太极者“一”也,为人之元气。元气是“道”在人体的体现之一,其内涵阴抱阳,阴阳之气相合相荡,则为《道德经》中所云的“冲气以为和”。事物在阴阳相荡,大气冲和的状态下,才能有变化,才能在相对的平衡中不断地顺利发展。

(三)从六面劲到太极拳的圆

我们知道定势在每一动后要将动作停顿一至六个呼吸,在停顿的时间里我们的知觉运动并没有半点儿懈怠,而是在这段时间里随着呼吸以太极势为核心,以蓬松为基础,逐渐用意向外扩展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六个面随意气的开合扩大缩小,不知不觉中自然成为一个浑圆的球体,随着功夫的增长蓬松出来的气场也不断地增大,以致功夫深厚者有将其“放之则弥于六合,藏之则密于内”的能力。
不同的定势,犹如不同形式的桩功,经过这样诸多的桩功,修炼功夫的增长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了。


(四)定点的变化

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训练渐臻浑圆之气,这时有可按照自身的要求不断调整太极十三势在周身内外的感觉。如一掌推出后可将意随着劳宫、涌泉的开合,进行劲气的进退抽添,并能根据自身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周身意气开合的定点。其点的设定可按照用法的着力点、经络穴位、关节肌肉,随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变化而确定。久而久之,随着意气的开合,一身筋肉任我所用,自可练就“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纯正功夫。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定势犹如桩功:定势学不会,如何练太极发布于2023-10-28 16: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