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兴《太极参十大要论 · 步法》曰:“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许多朋友练拳多年,总感觉功夫不上身,收效不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步法练习不到位造成的。


太极拳的步法要求轻灵稳健,提脚不蹬弹,落脚无声,松起松落,犹似猫行。松绪金老师在他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一文中提到,练习太极步时要突出五个字:屈、碾、弧、伸、抓。对此我深有感触。


歌诀曰:“屈腿碾步体侧移,弧行屈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这五个字非常鲜明地指出了太极步的技术要点,就此我谈一些在练太极步时的体会,诚望方家指正。





一、屈腿


“屈腿”的前提是松腰沉胯。腰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一身之主宰。太极步要求双腿、双脚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必须在腰的带动下运行,腰不动,腿脚就不能动。


要想发挥腰的主宰作用,腰首先要放松,这样动作才能自然流畅,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拳诀曰:“松者自逸,紧者自滞。”有些人练太极步也讲“迈步似猫行”,但由于腰胯以下未真正彻底松开,行步时往往出现弯腰撅臀,腿迈不开,出脚沉重如秤砣砸地等现象。


如何松腰?


首先要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体松静心才能松静,才能仔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然后放松臀部的肌肉,不挂力,让其自然下坠,命门以上脊椎节节放松,自然呈现“命意源头在腰隙”的状态。这种松腰的练习不在力,全在意。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松与沉是相辅相成的,有松就有沉。在松腰的同时,要求胯要松、裆要圆、双腿屈蹲。屈腿应有度,下蹲幅度不宜过大,以膝盖不超过足尖为宜。


二、碾步


杨式太极拳的碾步一直存在“虚脚碾转”和“实脚碾转”之争。有些拳家认为实脚碾转是硬拧,时间长了会损害膝关节,同时虚实上也分不清,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传统杨式太极拳是承重型,体重加压在一足上,以腰为轴,依靠内气潜转,带动实脚碾转,其内涵是“步”“桩”合一,“势中有桩,桩中含势”,上步时重心不移动。


有的人实脚转而发生膝、踝等部位扭伤,这是由于方法错误造成的,不能认为是实脚转的弊病。首先,实脚碾转是以腰为轴,胯尖、膝尖与脚尖三者同步,在腰胯的带动下上下一起转动,脚尖外摆45°,大腿的方向和脚尖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既能做到“完整一气”,也能达到“周身一家”,处处体现了“一动无有不动”,避免造成膝踝的损伤。实腿碾转的运动量大,经常习练可增强腿部力量,产生缠丝劲,使下盘稳固,并很快达到劲从脚起,连绵不绝的效果。其次,我们所讲的实脚碾转不倒重心是指身躯和膝盖不进行较大幅度的后移转换。外家拳的实脚转,膝盖几乎没有任何后移,表现为不断的攻击前进;而太极拳中的实脚转,身躯和膝盖都要略向后移。


《拳论》讲:“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静态的弓步,前腿承担了大部分的体重为实,后腿为虚,两腿的负重分配比例为前腿七分力,后腿三分力;当进行动态转换时,随着丹田内收,腰眼微微后突,松腰沉胯,带动身躯和膝关节稍稍后移,两脚承担的体重略微发生改变,后腿承担的体重逐渐增多,前脚的着力点由脚掌后移至脚跟,脚尖自然微翘。此时虚实已悄然变化,前腿的实中有虚,后腿的虚中有实,但重心仍在前腿。这与虚脚转,承重腿发生改变,重心转移到后腿是有区别的。实脚转这种虚实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越细致越好,要做到松静稳匀缓合连,这样才能虚实分明,从而达到内有虚实外不见虚实的境界,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难得一见的太极步法妙文,看完少走很多弯路!发布于2023-10-28 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