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之说,最早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原文意指太极拳技击术是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深者,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等技法,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盖、封闭等技法使对手无法起动发力,从而体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四两拨千斤就是对内功深者以综合的优势控制对手后,从心所欲的潇洒境界的描述。但后来不少太极拳著述却舍本求末,沉迷和沉醉于对这一境界的描述,而对如何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就像仅描述小牧童和农夫只凭一条小小的系着牛鼻子的绳索,就能轻松自如地控制和驾驭有千斤力的大水牛,却不去介绍为什么要穿牛鼻子和如何穿牛鼻子,使后来者面对强大的大水牛不知如何下手控制,只好望牛兴叹了。由于这些太极拳理论的偏颇形成了一个误区,不少初学者误以为练了太极拳就能够以力小打力大,以弱胜强。一些传授者也着意夸大巧的成分,将学习者引至神秘化的岐途,而不是走踏踏实实练功夫的路。这样到头来一事无成,严重影响了太极拳技击术的发展。 其实在任何对抗中,最终都是强胜弱败。太极拳作为竞技武艺与人对抗时,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所谓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之说,是有条件,有前提的。下面对此作详细分析。 


先谈谈强弱含义。强弱是笼统的概念,从武术竞技上讲,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身体强壮与虚弱,年轻与老者是体质上的强弱;勇敢与怯懦是心理上的强弱;善变与不善变,懂不懂劲是技巧上的强弱;反应敏捷与迟钝,手快与手慢,发劲时威力的大小是技术水平、素质上的强弱。以上是从静止意义上讲强弱。从动态的角度看,强弱又是一对矛盾,是相对的,可转化的,上述几个方面的强弱,在一定条件上都可以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比如四两与千斤之比,前弱后强,自不待言。但当四两能够拨动千斤之时,它已不是表态意义上的四两,而是处于控制地位上的四两;要控制的千斤也不再是静态意义上的千斤了,强弱在这种条件下正好易位。弄清楚上述强弱的含义及转化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太极拳运动中强弱的本质。


实质上太极拳与其它对运动抗项目一样,也是刻意求强 ,只不过它的训练方法独特而已。它很讲究积柔成刚,注重内壮功夫和发挥人体潜能的练习。这是一条以弱变强的极富成效的途径。学习者能明此理且不断揣摩,坚持不辍,就能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化。功成之时,自身的弱点诸如体弱力小将得到克服,强大的内劲质量及纯熟的技巧将取而代之,从而成为整体上的强者。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可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否则是不可能的。尽管从力学原理上讲,利用杠杆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但竞技的对方毕竟不是千斤重的静物,而是运动着、变化着、时时威胁着你的强敌。这时你想用柔化解对方,贴粘住对方,以控制对方的变化,然后伺机击之,若自身没有足够的内劲是做不到的。要想四两拨千斤,须先练得千斤力,这就是必先自强然后才能胜人的道理。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强不是单纯体格的强壮,而是包括内劲、技巧和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势。其中练就强韧的内劲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太极拳家晚年尽管年龄和外壮方面不占优势。但与人推手时气若磅礴,加上强大的内劲和高超的技巧,一搭手就产生一种巨大的威慑力,就像将牛鼻子穿上而控制住对方,任凭对方身强力壮来势凶猛,也不能摆脱处处受制被动挨打的地位。他们靠的就是综合优势。如太极拳名师陳照丕、陈发科、王西安等,常常是一搭手即以强大的内劲令对方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或者一接手便把对方抛出,充分体现了一个强者的实力。正所谓若非此身成铁汉,掷地何来金石声。


实现强弱转化的另一中表现形式,是要善于掌握时机,创造条件,使对方强变弱。比如,巧妙地运用粘化,转化对方的来劲,破坏对方的平衡,形成我顺人背的局面,然后击之。或者用串劲锁住对方的劲路,控制对方的重心,即所谓擎起彼身借其力,使其由强变弱而受制于我。正如牵牛要牵牛鼻子一样,用串劲串住了对方,使他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弱者,处处被动挨打的地位。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与"以弱胜强"!发布于2023-10-28 14: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