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论》中所说:“肾囊两旁谓之裆。”


裆有圆裆、吊裆、裹裆、尖裆、荡裆等姿势。


圆裆: 就是两胯根与膝盖撑圆,而又有相合之意。圆裆能保持裆部的松畅,同时使跨部放松,利于“中节”的主宰作用发挥。


吊裆: 指裆部开圆坐落,从头顶百会穴到裆部会阴穴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垂直吊着,使全身动作显得轻灵沉着,且轻灵而不飘浮、沉着而不重滞。


裹裆 :即两膝向内裹合,臀部与大腿浑然前收,两腿虚虚相应,以保持囤裆之势。


夹裆: 也叫尖裆,指裆部成人字型,两腿相夹。裆顶尖突,为圆裆之大忌。


荡裆: 也称塌裆,指沉胯过度,臀尖低于两膝,膝关节有死弯,裆劲不能收敛上升,两腿外侧也因而虚浮,致使虚实变换不灵.犯了转换不灵的毛病。


扣裆: 指在实施马步冲拳或掩手肱拳时,裆劲为配合腰胯的旋转劲发力,冲拳一侧的胯略向里扣,以增强爆发力的强度。


显然,上述诸裆中,圆裆、吊裆为“正” ,为正确的姿势。夹裆、荡裆为“病” ,为错误的姿势。而裹裆、扣裆为行拳中的瞬时的辅助动作 ,不能形成定势。相对于圆裆来说,荡裆为“过”,夹裆为“不及”,“过犹不及”为“病”也。



裹裆是习练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何为裹?裹,有内旋之意,指的是两大腿根部内旋。裹裆即是指两胯向后、向两侧半圆形撑开,同时两大腿根部内旋,切记!切记!


有些人在练习时常会出现“夹裆”(即所谓“尖裆”),就是两膝与两胯这间成三角形,两胯没有横撑之故。


正确的应是两大腿根内旋,两股外开,两胯横撑,两膝与胯之间成圆弧形,即为圆裆。


家师赵子昂先生常说“裆非裹不能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上身和下身连接起来,把起于脚的劲力传到上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裹裆需通过两个阶段练习:第一阶段要进行开展练习,然后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紧凑的练习。



家师常言“非开展不足以伸筋拔骨,非紧凑不足使桩态稳固”。意思是说,只有进行开展的练习,将胯部的骨骼和筋脉拔长,使之具有弹性和灵活变化的余地,才能完成拳法中的特定动作。但若只练开展而没有紧凑,桩法就会缺乏稳固性和实用性,所以只有在筋骨拔长的基础上练习紧凑,桩法才能既灵活又稳固。


下面我对上述两个阶段的练法做具体详尽的介绍:


第一阶段:两脚开立,此肩略宽,两膝微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臀部不要超过脚根,意想在环跳穴高度处套着一个钢环(钢环直径一米左右,与地面平行),身体在钢环的中心(若套呼拉圈),两手在两侧握住钢环,意在身后的半圈钢环上。这时你会明显感觉到胯向后、向两侧半圆形展开。


注意:练习时臀部不要翘起,全身一定要放松。


第二阶段的练习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在保持第一阶段所述练法要领的同时,意想两膝夹着一个篮球。


注意:只应有夹球之意,万万不可有夹球之形!



上述两个阶段中的意念只要一想,两胯出现向后、向两侧半圆形撑开的感觉便可,然后就不要再想了,只需仔细体会这种感觉,如果感觉没有了可再想一遍,再仔细体会这种感觉,如此反复进行。行功次数,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月余之后我相信你完全可以掌握裹裆了。 


太极拳要求的裹裆不是有力或有意去“吊裆”“夹裆”或“撑裆”,而是要求裆部自然松开,有“圆裆”之说。太极拳和其他拳术一样都要求“开裆”,即所谓“裆开一线”,只是办法上略有不同而已。溜臀是指当身体下蹲时,臀部要自然放松下垂,不可“翻臀”,就是不可外凸的意思。裹裆、溜臀的结果,可以使尾椎骨向前下松垂、重心下降、臀部肌肉放松,增加身体的稳定。另外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头、肩、背、腰和脊柱的自然正直姿态。


比如练单鞭姿势时,要做到裹裆、溜臀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单鞭步法站好之后,身体下蹲,重心分于两脚;视线平远;背椎竖直。这时注意将两膝膝尖上下和足尖对正,则自然使裆裹起,臀部也自然松垂了。


一言以蔽之,裆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裆劲是一种无形的弹簧力,是腰胯劲的推动力。练好裆劲,提高太极功夫,对健体防身将有重要意义。


24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地址:只需两步,学会太极拳中的“裹裆”发布于2023-10-28 14: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