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宦海沉浮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王阳明也不例外。他一生吃了很多苦,36岁被权倾朝野的刘瑾陷害,挨了80杖刑。这对于常人来说无疑是要命的,而本身有病的王阳明险些因此丧命。后来再次被刘瑾陷害而贬往贵州龙场,途中多次遭到追杀都被其化险为夷。当时的贵州龙场犹如蛮荒之地,不仅人烟稀少而且瘴气遍布,刘瑾以为即便没有半路杀死王阳明,在这样的地方他也很难活下来于是就再没有派人纠缠。
刘瑾做梦也想不到,王阳明不仅活了下来,还创立心学门生如云。从此,王阳明脱胎换骨成了继朱熹后又一位儒学大家!在我们看来,真正的智者当如王阳明一样,武能上马平叛杀敌定国安邦,文能教化世人以安天下,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安度一生,也靠着自己的智慧开宗立派广济良人。他的心学不深刻地影响着明朝以后的古人思想,曾国藩说他是“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梁启超说他“是一位豪杰之士”、“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而周边的邻国也对他的思想争相学习,东乡平八郎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他“一生低首拜阳明”。相比这些巨人而言,在常人眼里心学似乎高不可攀委婉难懂,其实不然。心学智慧博大精深,抛开那些钩章棘句单从王阳明的事迹来看,就能发现他做事的原则里至少有2不管,3不问。
01
02
01
首先是不问过往,常言道“好汉不提当年勇”,总是对自己以前的成就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就会自我麻痹。《传习录|中记载了王阳明这样一句话,说的是“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我们常为过去的成就与失败而心不能静,认为过去的错误是不幸的根源,深陷自纠之中而不能正视当下仍可改变现状的积极性。
02
其次是不问结局,结果与过程孰轻孰重历来争论不休,其实与其计较二者的轻重,倒不如细嚼自己的初衷。进行中的事情需要考虑与掌握的因素才是决定结果的关键,如果事情还在进行中却一心放在结果上,只会因此忽略引起质变的量,继而走向墨菲定律的胡同里。
03
最后是不问天机,“不猜天意,不问人心”也是王阳明时常提醒弟子的教诲之一,这里认为人性的复杂与深邃的天意都是无常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在人为尚可掌握,但天命却是自然规律,其中变幻无常非大智慧者难窥天机,结果自然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古人常说“尽人事听天命”,人所能做的唯有尽力而为,是否成功,还得听其自然。虽然古往今来无数人求神问卜以测前程,到头来不过是自我安慰,脚在自己身上,自己的一生终究还得自己走完。
不难看出高深莫测的心学运用到生活中也不过是最为普通的智慧罢了,在王阳明之前有没有秉持良知一以贯之的人呢?自然是数不胜数的,古往今来那些青史留名的能人与知足常乐的凡人不都是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吗。所谓道理人尽皆知,人与人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行”罢了,如能知行合一又何愁大事不成。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想了解更多
扫描下方二维码
⊙版权声明
◎陆王心学,阳明心学, 王守仁心学, 王阳明心学 陆王心学,阳明心学, 王守仁心学, 王阳明心学
◎陆王心学,阳明心学, 王守仁心学, 王阳明心学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陆王心学,阳明心学, 王守仁心学, 王阳明心学陆王心学,阳明心学, 王守仁心学, 王阳明心学
◎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阳明学派微信平台整理发布,不代表阳明学派的观点和立场。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转发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2不管,3不问”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发布于2023-10-26 19: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