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王阳明,之所以是一哥,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他光辉的一面,其实王阳明的一生非常坎坷。有功的时候总有一个像“秦侩害岳飞”一样的小人在背后作祟;而每次失意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个在背后下黑手,几次被小人陷害差点丢了性命不说,就连顶头上司(皇上)也无情的打击;尽管如此,在每次危难之际,王阳明总是能轻松化解一切危机,最终成就伟业,登顶圣人之位。
王阳明享年58岁,在临死之前说了一句特别霸气的话:“心光明,亦复何言!”。从此话中,我们不难品味到阳明一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而反观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人往往迫于奔命,带来的是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安,而这种急躁、焦虑不安带来的是抑郁堕落,甚至是自杀了结。
为此,我不禁感慨,难道那些自杀的人受的委屈、打击、挫折要远远超越阳明先生吗?熟悉阳明先生的人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阳明的一生经历了多少的挫折与磨难不说,最终被贬到了贵州龙场做做驿丞,对于为官者来说,那是何等大的打击啊!
一般人来说,肯定就自此堕落、一蹶不振了;可阳明恰恰相反,不但没有悲观堕落,反而全心悟道,最终有了著名的“龙场顿悟”,成就了非凡的圣人。
对于“如何破解焦虑、抑郁”王阳明用的就仅仅两个方法:
1、中正平和,泰然自如
王阳明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欲修身先养心,才能修身养性。“心即理也”,即一个人只要能够悟到心的本体,才可以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豁然开朗,而实现心这个本体的中正了。只有做到“中正平和”,才能做到“泰然自若”。
2、知行合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3、抱怨的人,人缘差。
4、抱怨的人,不求上进。
5、抱怨的人,内心没有方向。
6、不要抱怨,改变就是希望。
史铁生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是啊,我们的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埋头过坎,历事炼心。与其卯足劲与他人争对错拼输赢,不如静下心来,向内审视自己,向外精进自己,向前成就自己。
那些你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都不是阻力,而将成为助力。到那时,人生的山丘终将被翻越,生命的馈赠也会如期而至。
7、向内求,真自我
《孟子|中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难题,陷入困境,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向内寻求。
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种内心的解剖,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些。就像在路上开车的时候,直路你就要直着走,弯路就弯着走。如果途中发生了什么意外,你要做的是反思自己操作对不对。而不是去责怪道路的曲折蜿蜒,因为这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鲁迅就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比如从我们所熟悉的《一件小事|一文中,就可见一斑。
某个寒冬早晨,鲁迅看到有辆人力车挂倒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女人后,劝人力车夫赶紧走,以免被讹诈。这样的事情,直至今日仍是屡见不鲜,但这样的鲁迅却与我们所了解的文学巨匠迥然不同,而与其笔下的庸俗国人一样冷漠而世故。
最终,那个人力车夫却没有听他的话,而是扶着那老女人往警局走去。而多年后,这件小事依旧让鲁迅深感惭愧,常对自己进行无情的批判自省,更加严格自己的言行。
《圆觉经|中说:“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不间断的自我反省,向内寻求,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深以为然,遇事向内求,是涤荡心灵的不二法门,也是不断完善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唯有时时不忘观心自照的人,才能在俗世中保持清醒,升华自己的灵魂。
8、向外看,大格局
左宗棠有句名言:“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意思是,做人要有扩大眼界,放平姿态,才能行稳致远。
眼界低的人,心中只有狭隘私利,没有格局策略,注定不会有什么大成就。而善于向外看的人,目光所及之处是星辰大海,人生之路也是越走越宽。
元朝末年,政治败坏,各地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盐贩子起家的张士诚和小吏出身的陈友谅。但最后覆灭元朝,一统天下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贫农朱元璋。
群雄之中,朱元璋实力虽然不强,但却是格局最大的。他从不计较眼前得失,在别的起义军攻城略地、自立为王时,朱元璋却始终坚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朱元璋恰恰是看清了外面的时势,才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观张士诚与陈友谅,鼠目寸光,只顾自己争权夺利,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
《吕氏春秋|有言:“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久远。”人生最可贵的,是你登泰山而小天下后形成的宏大格局。
那些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的人,又怎么能领悟到外面的大好风光。要知道,有大视野的人,才有大格局,才能成大气候。
9、向前走,新境界
俗话说得好:“书要向后翻,人要向前走。”人生境遇无常,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迎难而上。
如果你只为过去的失败叹息,止步不前,生活只会给予你黑暗。你只有主动迈出向前的那一步,新世界的大门,才会为你敞开。
在唐代有一句话叫:“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而后人大多只知李白,赵蕤成就颇高但却鲜为人知。
赵蕤自小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但却几次科考失利。而且他也不是出身士族高门,想要入仕一展宏图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即便是灰心丧气,但是他并没有妄自菲薄,而是选择勇敢地往前走。
随后,赵蕤隐居山林,一心钻研术数,数年后《长短经|横空出世,震惊朝野。不仅得到唐玄宗多次征召,也在青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理学上有个“过道原理”,讲的是:过道里有一盏灯,那灯是声感的,你不往前走,灯永远不会亮。人生亦是如此,所以你不要退缩恐惧,不沉湎于过去,该翻篇的就翻篇,该放下的就放下。
往前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命也能豁然开朗,抵达人生新境界。待你回头看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向内求是善良,向外看是行动发布于2023-10-26 1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