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心目中,人的最高心境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世上的人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更加卖力,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因为他清醒地划定了自己与外物的区别,明白荣辱皆来自于外物的评价,因此绝不让自己被荣辱绑架。
庄子的这种“无待”哲学听上去很高妙,但现实中很难做到,真的有人做到了吗?在这里,让我们看看王阳明。他虽然没能真正做到“无待”,但他的一生是向“无待”靠近的,在他风波不定的一生中,“无待”成了他应对讥毁的压舱石。
王阳明是历史上少有的被认为立德、立功和立言都做到了的“三不朽”的圣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是他的遗言,是他一生的向往和映照,也是他对世人的教诲。王阳明在用自己的人生领悟无待、升华无待。
1493年,当朝状元公之子——22岁的王阳明参加科举考试。没曾想,被寄予了太多期待的他竟然落第了。京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便到王宅里去安慰他,甚至连宰相李东阳都来了。李东阳以开玩笑的方式鼓励他:“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做来科状元赋。”(你今年没有上榜,不要紧,下一次必为状元,不如试着先写个状元赋吧)谁知王阳明还真提起笔写了一篇。在座的人一来没想到王阳明真有兴致写、真有胆量写,更没想到他能写得这么好,不禁连连惊叹。自然,也有人开始非议他,说这个年轻人如若真的状元及第,必是目中无人。
1496年,25岁的天才王阳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想到又一次榜上无名。以人之常情推断,身为状元之子,连状元赋都写好了,结果屡战屡败,实在难堪。他的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王阳明却笑道:“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一般人以考不中为耻,我却以考不中而为之懊恼为耻)。28岁,王阳明终于登第,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中了进士,步入仕途,担任要职。
1506年,35岁的王阳明因仗义执言,触怒当权宦官刘瑾,被施杖刑,谪贬到贵州龙场,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莽荒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他教化百姓,受到民众拥戴。阳明心中亦有苦闷,为何明明做了正义的事情,却落得如此磨难。在龙场,他终于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一个人要成为圣人,只需向内心寻找力量,无需外求)的道理,解开了心结。
1519年,48岁的王阳明只用了数十天,就平定江西宁王之大乱,一举成名。可是平乱之后,王阳明反被人构陷与叛军勾结。王阳明承受着通敌的污名,直到1521年新帝嘉靖帝继位,冤枉他的奸臣被下狱处死,他才算脱难。
不过委屈与磨难也成为王阳明领悟人生的最好契机。经此一变,他在江西南昌悟得“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的道理。依良知行事,成为他忘却屈辱的良方。
脱难之后,王阳明开始连连上疏,为自己和同道鸣冤,朝廷虽然对他的战功进行了封赏,但还没有对他通敌的诬陷进行正式平反。鸣冤不仅无人理睬,又遭来了以当朝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当权者的新一轮排挤。
1522年,51岁的王阳明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于是以为父亲守丧为由,辞去官职。辞官后,王阳明回到家乡讲学,在浙江一带创建书院,宣讲与当时主流学说理学截然不同的心学“王学”,广为传播,声名鹊起。于是嫉妒和非议接踵而来,有人上疏,说王学是异端学说,引起了嘉靖帝的警觉和反感。
1527年,56岁的王阳明受命到广西,数月间荡平叛军。当广西捷报到达京城时,嘉靖帝却给首辅杨一清写了一封信,指责王阳明在奏折中夸大自己的战功,并对他的人品和学术作出了近乎全面否定的评价。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离开了广西。1529年,58岁的王阳明病逝于归程的途中。临终之际,他把弟子叫到跟前,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微微一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江西军民得知他的死讯,穿着麻衣为他哭别。当王阳明病故的消息传到北京,嘉靖帝非但没有惋惜,还以王阳明擅自离职、传授异端为由,撤掉他的爵位,将“王学”定性为“伪学”,禁止学习和传授。
王阳明纵然功勋卓越,学说远播,却屡遭排挤,深陷冤屈。直到下一任皇帝隆庆帝上位,才得以平反。其受挫受辱的一生,的确令人唏嘘。
为他感到唏嘘的大有人在。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在一起讨论老师的冤屈,为老师感到不平。王阳明问他们:你们觉得我为何会受到那么多的非议诋毁?有的弟子说是因为老师的成就被人嫉妒;有的弟子说是老师的学术与主流学说发生了冲突;有的弟子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王阳明说:你们说的或许都对,但我最想说的是:以前,我还想做乡愿之人,好好先生,生怕得罪人,生怕别人不理解,如今信了我自己的良知之后,我便按照我的良知行事,对天下人的非议诋毁已经不再介意了。
“良知”,就是一颗光明之心,听从光明之心的指引,王阳明终于能在惊涛骇浪中获得从容与安宁。王阳明一生屡遭挫败,他身边的人都对他心生同情,但他已经与人生和解了。我心光明,至于结果怎么样,至于别人怎么看,已经放下了。结果的失败和别人的非议并不可怕,因失败的结果和别人的非议而让光明之心蒙尘摇荡,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对结果和他人的“无待”。
《论语|中记载了叔孙武叔诋毁孔子一事。有弟子问王阳明:为什么连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仍然不能免于被毁谤呢?王阳明回答:毁谤都是从外面来的,即使是圣人,也无法避免。人贵在内在的自修,如果自己确确实实是个磊落之人,纵然人人都毁谤他,也伤害不了他。这就好比是浮云遮住了太阳,如何能减损太阳的光明?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只要我们内心光明无私,天道就会告诉我们人生的正确航向。哪怕这条航线上只有我孤单一人,也不应对自己的信念产生动摇,因为有天道为我保驾护航。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没有必要与别人为敌,也不需要去跟别人证明自己是对的,更不需要去别人那里乞求赞美,要把自己从别人的是非荣辱评价中解脱出来,只要心灵足够光明,就不再依傍他人的照亮。
王阳明有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愿在人生大海中沉浮的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定盘针。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 。非常感谢!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转发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发布于2023-10-26 19: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