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
这不仅是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解决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中国五千年,圣人两个半。
这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
王阳明的一生波澜壮阔,也历经磨难。
他左手持剑,力挽大明江山;右手抚卷,创立心学大家。
正如王阳明所说,事上磨练乃真修行,否则终无长进。
一个成大器的人,须历经三种磨练。
人生在世,只要与人接触,难免都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
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无处宣泄地怨天尤人,还是常思己过反躬自省呢?
《礼记·乐记|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意思是遇事如果不能反躬自省,反而将自己的好恶全部表现出来,是不符合天理的。
遇事不抱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1、人最大的愚蠢,是怨天尤人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遇事不责备于人。
而有些人在遇到事情之后,经常无意识地抱怨,连自己都无法察觉。
抱怨之人心中会有怨气,怨气横生,周遭的气场肯定不好。不好的气场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让自己逐渐丧失斗志和信念,从而使人越来越不顺。
所以,千万不要抱怨,抱怨会带来灾难。
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有个习惯,吃早饭时不放盐。
有天早上,妻子往粥里放了点盐,他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对妻子吼道:
“你不知道我吃早饭不放盐吗?不吃了。”
妻子感到委屈,和他争辩起来。
争吵之间,一边的孩子被吓哭了,孩子不小心把饭点滴到了他的干净衣服上。
想到一会要去拜访朋友,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他心中更加烦躁了。
一边抱怨,一边拿湿布子擦拭污点。
怒气冲冲出门之后,却又发现自己给好友带的礼物没有拿,此时赶回家却又发现来不及。
最终空手去到朋友家中。与好友相谈,好友觉得他满身怨气,心中不悦,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丈夫心里又开始抱怨:真是糟糕的一天,怎么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了我这里呢?
身为旁观者的我们都明白,这一切的不顺,都是由于他早上抱怨一碗饭开始的。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抱怨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
而越是抱怨,身边的负能量气场就越多。不好的气场越多,就更容易抱怨。如此循环往复,会让人无法自拔。
生活不易,偶尔发发牢骚,适当倾诉也是人之常情。
但若是陷入无休止的抱怨,满腹牢骚不能冷静,这不仅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愚蠢。
2、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古语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在遇到事情时,如果只懂得责备他人,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让事情更加的恶化。
一个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看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遇事不指责,不仅会让事情更好处理,而且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在贵州市某个小区的高层住户家中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迅速,很快就把整个家烧的一片狼藉。
好在家中主人发现的早,及时逃离现场,并没有生命危险。
事后,户主孟女士说:“早上拿吹风机给孩子吹床单和裤子,吹到一半时,孩子哭闹不止,她去给孩子换裤子,忘了关吹风机。”
没想到吹风机突然爆炸,引燃了床头的枕头,造成了这场大火。
丈夫回家之后,发现家中被烧得一片狼藉,又看了看伤心自责的妻子说:
“不就是一套房子吗?我们重新装修,可以住新房子啦。”
丈夫的一句话,让妻子再也忍不住,转身抱住了丈夫。
而就是这么一句安慰的话,对妻子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但是如果丈夫来一句:
“你为什么不关掉吹风机再去找孩子呢?”
“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了,真是娶你有什么用”
那么这家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房子了,更是家人之间的感情。
小事见人心,大事见感情。对于丈夫的安慰,大多数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孟女士嫁对了人。
事情已经发生,即便再责备也无济于事,只能是徒增伤痛。
古语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做人,宽容大度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原谅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交往都有误解的时候,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善良。
停止对身边人和事的指责,修一颗宽容之心,养一张宽容之嘴,你的生活越越来越顺利。
3、自省,方能成就一切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不顺的事情时,懂得反躬自省,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而时时刻刻懂得自省的人,在事业成就上也都不会差。
在一个军队里,新来了一批士兵。
按规定,军队里会给每一个士兵都配发新的军装和帽子。
新配发的军装在配发之前没有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所以这些衣服经常和每个人的身材不符,大家都只能挑选最接近自己身材的服装来穿。
有一个士兵在选军装时刚好不在,所以大家给他留了一身比自己大好多的衣服。
一天,一个军官来查岗,看到这个士兵的衣服特别大,帽子也大的快把自己的眼睛给遮住了。
于是军官问:“你的衣服和帽子怎么这么大呢?”
他回答道:“报告长官,不是我的衣服和帽子大,是我的身体和头太小了。”
“你的身体和头太小不就是衣服和帽子太大吗?”军官问。
士兵回答道:“我母亲教导我,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遇到任何事,首先都应该找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找其他问题。”
长官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
多年后,这个士兵成为了美国的最高领袖,他就是艾森豪威尔。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凡事都找别人的毛病和问题,不仅不会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不要一味地指责,多用宽厚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将心比心,这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生活中,少一些抱怨与职责,多一些自我反省。
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量人先量己,责人先问己。
无论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足才能避免犯错,看清自己缺点才能扬长避短。
抱怨不仅会给一个人带来烦恼和压力,还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古语云:“静坐常思己过,失败莫论人非。”
遇到事情,不要找别的借口,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才能更正确的认识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反思自身,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4、磨练心态
1505年,王阳明冒死上书,请求释放被诬陷的好友,结果被贬贵州龙场做驿丞。
当时的龙场,处于万山丛棘之中,瘴气弥漫,驿站也破败根本无法居住。
王阳明只能在山洞边的小山上搭一间矮小茅屋栖身。
虽遭遇困厄,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还安慰随从,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
他白天开荒种菜,晚上打坐修心,才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也因此成为一代心学大师。
越是艰难时,越是修心时。
人若想成大器,就要经得起磨难。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写:
“没有低谷这个词,所有的艰难不过是为了登顶所必经的上坡路而已。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
南宋诗人陆游五起五落,一生坎坷,也一生豁达。
一次屋顶瓦片被狂风掀掉,墙壁被大雨淋湿快要坍塌,家中无米揭不开锅,他并无忧愁,反即兴赋诗:
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
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33岁入仕时,他因触怒宋孝宗,被罢官回老家赋闲四年,期间写下了千古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平日最大嗜好,就是种花、赏花。身处逆境,以此解忧。
正是这种豁达的性格,让他成为诗坛最长寿的诗人,活到了85岁。
没有走不出的困境,没有爬不出的低谷。
人生如酿酒,只有等待,才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5、磨炼能力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任正非和北大毕业生的故事。
这个毕业生第一天入职华为,就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组织架构等各项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
他自以为独到的见解,肯定会得到赏识和重用。
没想到任正非看完之后说:“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这个毕业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本领的时候,太自以为是。
其实,王阳明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15岁那年,王阳明为稳定边关建言献策,写了一封奏疏交给父亲:
“我已写好平安策,请转交皇上,我愿出关,讨平鞑靼。”
父亲把奏疏一扔:“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十五岁的王阳明,无论是资质还是能力,都不足以让人信服,莽撞的行为非但不能成事,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
听了父亲的教训后,王阳明从此心无杂念,苦读兵法,二十六岁时就几乎看遍了所有的兵书战策。
人若想有所长进,功夫下得越深,根基就扎得越稳。
1957年,有出版社决定翻译出版《堂吉诃德|,找到了杨绛先生。
为了翻译好这部著作,48岁的杨绛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每天抱着字典,从零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啃。
就这样苦学了四年,杨绛才彻底掌握了西班牙语,《堂吉诃德|译本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之作。
有一句话说得好: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深耕自己。
6、磨炼思维
电影《教父|里有句经典台词:
“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你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作家豆豆在小说《天幕红尘|中刻画过这么一个场景。
老九开了一家面馆,特色是祖传手擀面,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他向叶子农请教如何走出困境,叶子农建议他引进机器。
但老九不愿意:“手擀面比机器做的面好吃,因为手工面传统、地道、有味道。”
在老九的认知思维里,始终认为“机器面不如手工面”,就算手工面成本很高,他依然选择请厨师做手工面。
但在叶子农看来,面条好不好吃,不在于是手工的还是机器的,而是面的软硬度、面皮的厚薄宽窄、面的结构,是由面团的做工方式决定的。
这就是普通人与高手的思维模式差别。
最后将信将疑的老九,尝试引进机器,没想到生意渐渐火爆,成功翻身。
同样一件事,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做,结果注定大相径庭。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式。
明朝正德年间,朝政荒废,加上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各地盗贼蜂起。
南赣地区位于四省交界之处,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十分便于山贼藏匿。
地方官府对此无能为力,多次围剿始终难以根除。
这块难啃的骨头,最后落到了王阳明手里。
到任后,王阳明并不急于剿匪,通过走访了解到,沉重的赋税让很多年富力强的士兵迫于生计,做了土匪。
剿匪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解决南赣匪患问题得另想他法,最后王阳明想到了一个根治的办法:教育,办学校。
从思想上去教育民众,然后改善当地的吏治、民生。
就这样,王阳明彻底根除了南赣地区山贼出没几十年的难题。
真正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
一个人的心态,就像飞机的发动机,为航程提供源源不绝的动能;
而能力,就是飞机的两翼,提供升力和飞行的稳定性;
思维方式,就是操纵杆,掌控方向,始终翱翔在正确的路线上。
从今天起,一步步磨炼出更加强大的自己。
9、克己修身
1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感悟: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3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4克己修身,来不得半点妥协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5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药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10、物欲蒙蔽心灵
1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2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静。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3对朋友少指责、多鼓励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雪上加霜。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4蒙蔽心灵的,永远是物欲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当今时代,这点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5要善恶分明,更要爱恨分明
人但得好善如好(hào)好(hǎo)色,恶(wù)恶(è)如恶(wù)恶(è)臭(xiù),便是圣人。
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11、心正就是少发怒
1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颜值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是人都会老,颜值也会有保鲜期。而内在气质却不会,它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时间越久,反而越发“光鲜亮丽、耀眼夺目”。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2好学+坚持=涵养
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那就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3心正就是少发怒
凡人忿懥(zhì),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4好好吃饭,就是修行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感悟: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5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而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要牢记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 。非常感谢!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转发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发布于2023-10-26 18: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