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作为“千古第一完人”,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有句话说的好,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能成神。而改变自己,不外乎修身、养性和践行。


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这不仅是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解决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中国五千年,圣人两个半。

这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

王阳明的一生波澜壮阔,也历经磨难。

他左手持剑,力挽大明江山;右手抚卷,创立心学大家。

正如王阳明所说,事上磨练乃真修行,否则终无长进。

一个成大器的人,须历经三种磨练。


人生在世,只要与人接触,难免都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

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无处宣泄地怨天尤人,还是常思己过反躬自省呢?

《礼记·乐记|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意思是遇事如果不能反躬自省,反而将自己的好恶全部表现出来,是不符合天理的。

遇事不抱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1、人最大的愚蠢,是怨天尤人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遇事不责备于人。

而有些人在遇到事情之后,经常无意识地抱怨,连自己都无法察觉。

抱怨之人心中会有怨气,怨气横生,周遭的气场肯定不好。不好的气场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让自己逐渐丧失斗志和信念,从而使人越来越不顺。

所以,千万不要抱怨,抱怨会带来灾难。

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有个习惯,吃早饭时不放盐。

有天早上,妻子往粥里放了点盐,他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对妻子吼道:

“你不知道我吃早饭不放盐吗?不吃了。”

妻子感到委屈,和他争辩起来。

争吵之间,一边的孩子被吓哭了,孩子不小心把饭点滴到了他的干净衣服上。

想到一会要去拜访朋友,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他心中更加烦躁了。

一边抱怨,一边拿湿布子擦拭污点。

怒气冲冲出门之后,却又发现自己给好友带的礼物没有拿,此时赶回家却又发现来不及。

最终空手去到朋友家中。与好友相谈,好友觉得他满身怨气,心中不悦,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丈夫心里又开始抱怨:真是糟糕的一天,怎么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了我这里呢?

身为旁观者的我们都明白,这一切的不顺,都是由于他早上抱怨一碗饭开始的。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抱怨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

而越是抱怨,身边的负能量气场就越多。不好的气场越多,就更容易抱怨。如此循环往复,会让人无法自拔。

生活不易,偶尔发发牢骚,适当倾诉也是人之常情。

但若是陷入无休止的抱怨,满腹牢骚不能冷静,这不仅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愚蠢。


2、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古语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在遇到事情时,如果只懂得责备他人,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让事情更加的恶化。

一个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看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遇事不指责,不仅会让事情更好处理,而且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在贵州市某个小区的高层住户家中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迅速,很快就把整个家烧的一片狼藉。

好在家中主人发现的早,及时逃离现场,并没有生命危险。

事后,户主孟女士说:“早上拿吹风机给孩子吹床单和裤子,吹到一半时,孩子哭闹不止,她去给孩子换裤子,忘了关吹风机。”

没想到吹风机突然爆炸,引燃了床头的枕头,造成了这场大火。

丈夫回家之后,发现家中被烧得一片狼藉,又看了看伤心自责的妻子说:

“不就是一套房子吗?我们重新装修,可以住新房子啦。”

丈夫的一句话,让妻子再也忍不住,转身抱住了丈夫。

而就是这么一句安慰的话,对妻子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但是如果丈夫来一句:

“你为什么不关掉吹风机再去找孩子呢?”

“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了,真是娶你有什么用”

那么这家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房子了,更是家人之间的感情。

小事见人心,大事见感情。对于丈夫的安慰,大多数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孟女士嫁对了人。

事情已经发生,即便再责备也无济于事,只能是徒增伤痛。

古语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做人,宽容大度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原谅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交往都有误解的时候,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善良。

停止对身边人和事的指责,修一颗宽容之心,养一张宽容之嘴,你的生活越越来越顺利。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挑战。聪明的人,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轻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

 在学习了王阳明如何修炼强大内心有关知识后,渐渐明白,聪明人都懂得的人生三条准则:往事不追,事不避难,不乱于心。不追,是因为行动自有方向;不乱,是因为心中自有乾坤。


3、往事不追


 王阳明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只要能经常察觉到“心”的存在,这就是学问,已经过去的事情和未来不可知的事情,总是胡思乱想,又有什么好处呢?

 佛说:“过去事,过去心,不可强求;未来事,未来心,随缘即可。”

 很多东西只要你想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痛苦,才能拿得起幸福。我们应该明白:只有活在今时今日,努力做好眼前此刻的事情才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一条河不拐弯,也没有一条道路会永远一帆风顺。与其沉侵在过去,不如想好现在能做的事情。与其担心明天是否会下雨,不如学会坦然欣赏雨中别样的人生,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不为掉在地上的面包哭泣,也不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面折磨自己,给自己的心情洒点阳光,把时间留给更值得付出的人和事,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4、事不避难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凡事想太多,往往是因为做得不够多。事情总要踏实做完,才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是不简单,将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成就非凡。

 民间有句俗语这样说,“不受烟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不经事、不经磨炼成不了有担当的人。

 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炼就波澜不惊的淡定;只有经历过失去之后的痛苦,才能懂得收获的珍贵;只有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才能懂得成功的艰辛。凡事只有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后。

 回报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现。只要你肯一直努力,美好的生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当有一天回顾过往时,会发现有很多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但是你会怀念曾经奋斗过的日子,会为自己的全身心努力而感到自豪。



5、不乱于心


 王阳明说:“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了解人心的复杂,但是不要试图去征服它,因为人心和人性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东西我们无法用一个定论去进行总结。只要我们知道它的复杂,并且善意地对待每个人,这就足够了。

 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难知好坏。有些话听过就好,切莫当真;有些事知道就好,切莫说破;有些人看清就好,切莫拆穿;有些情随缘就好,切莫执着。

 不乱人心,做好自己,相信时间最后留下的,都是真心的人。正如丰子恺所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勿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6、揣摩他人,不如端详自己



 王阳明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友人问他:“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做人之基为修德,修德之重在修心,疑心生暗鬼,便会以己度人。然而,万事万物皆是人内心的投射,我们所看到的不堪,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丑陋。

 苏东坡曾与佛印在林中打坐。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听后很高兴,对着佛印开玩笑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苏东坡得意地向苏小妹报喜。

 苏小妹捂嘴一笑:“心中有佛,看谁才像佛。”苏轼大笑,相比起来,自己的内心不是肮脏的吗。

 心中有风景,眼前才能无是非。更何况,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里的苦与乐?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所以,有些话听过就好,不必当真;有些事知道就好,不必说破;有些人看清就好,不必拆穿。

 人生很短,我们无法决定身外的事情,与其费尽心思揣摩他,不如把时间用来正视自己。正视自己,是一种内心的自省。

 懂得自省,可以摒弃愤世嫉俗之心,让心胸开阔。以包容的心态看他人,以真实的眼光看自己。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常思己过,莫论人非时,就能完成修身立命。



7、心驰神往,不如耐住寂寞


 王阳明的“心学”常被误以为是空想。实际上,他不仅自己主张“人须在事上磨”。还劝导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

 他曾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意?”古圣贤告诉我们,思前想后,是欲望在作祟。欲望多了,会让人失去本心,沉沦欲海,无法自拔。

 《鬼谷子|里讲到:“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与其心驰神往,沉沦欲海,不如守住寂寞,待到花开。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王阳明被贬到龙场之时,他依旧研读着四书五经,最终悟道成圣。

 寂寞是一场发现之旅,发现真实的自己。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会半途而废,更不会怨天尤人。因为他们懂得,寂寞是人生的常态。人只有耐住寂寞,经受磨练,才能在顺境中不迷失,在逆境中不沉沦。

 有句俗语这样说:“不受烟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阅遍世事的人才懂得,心驰神往只能让人“心满意足”,而不能让人“心想事成”。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不怕磨,好比在熬粥。

 “熬”是一种修行,熬得出智慧,熬得出功力,熬得出境界。如诗中所说:“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急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这其中有咸有甜也有酸,耐住了,就好像煮茶越煮越香。细细品味时,才体会到熬出头的那份平淡真实的悠然与优雅。



8、想的再多,不如马上去做 



有人说,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殊不知,“异想”与“天开”之间,是“笃行”在连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为学|中有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都想去南海。穷和尚想到就做,拿着一瓶一钵就走了。富和尚用了一年思考去不去,又用了一年做计划,第三年做足准备。

 当他要出发时,才发现穷和尚已经回来了。如此对比,富和尚思来想去,也没去成;而穷和尚想到就做,结果心想事成。

 人生最悲哀的往往是:我当时真的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世上没有万全的想法,一个想法也不会永远属于一个人。一味地想象,而不去做,那是自欺欺人。大部分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没有行动。

 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不是做事果敢无畏,想到就做。想成功的人很多,但能成功的人却很少。只因,想的人多,行动的人少。思考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即便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一个人,活在自己的情绪里太傻,活在自己的思想里太假。与其看轻别人,不如看清自己。毕竟,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心,自己懂。


9、成全大我,再成就小我


曾一位得道高人说:大我即芸芸众生!欲成己功,先成为别人的贵人,先达他人。先为他人渡河舟,在成全他人后,并让人渡河后,他人的感恩戴德之心,自然也会心甘情愿俯身成为我的脚下过桥墩。


最后这位师傅还赠与了一句话:修心、修行、修性、修智,修得千千果,道路条条通。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 。非常感谢!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转发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一个人做到这九件事,你会越活越通透发布于2023-10-26 18: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