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这不仅是身心修行的法宝,也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一副灵丹妙药。


1.克己修身

 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感悟: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节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静心尽力做事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克己修身,成就自律人生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在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2.物欲蒙蔽心灵


工作繁忙不堪,因得失心重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逃避没有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纵也。


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静。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物欲蒙蔽心灵


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初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当今时代,这点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3.心正就是少发怒

 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而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要牢记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心正就是少发怒


 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走上矫正涵养之路。只要你坚守,奇迹总会出现。


 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药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心正就是少发怒发布于2023-10-26 1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