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内心并非如此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阳明先生的心学告诉我们,心其实很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又何苦让自己陷入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距今五百多年的阳明心学,依然会对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发,是因为他让人们看到,心本来就具有不可动摇的力量。
01
懂得不动心
王阳明从小聪慧过人,加上父亲是当朝状元,许多人对他寄予厚望,料想他第一次参加科举必定榜上有名,谁知他却落第了。当时许多人替他感到不应该,京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都到王宅里去安慰他,甚至连宰相李西涯都来了。
考试以前,王阳明被人们寄予厚望,按李宰相的推测,王阳明一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就以开玩笑的方式来缓解,他对王阳明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提起笔来就写了一篇文章,令众人连连惊叹:“天才!天才!”
然而就是这个天才,第二次科举又失败了,按一般人推测,他内心早已崩溃。却没想到放榜的时候,王阳明气定神闲地站在那里看榜。
当时与他同舍的一位落第考生,早已感到无脸见人,见王阳明还如此从容便忍不住问:“你考得怎么样?”王阳明回答:“榜上无名。”那人又问:“那你还这么淡定,一点羞耻心也没有。”王阳明却安慰他:“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这句话贯穿王阳明一生,他曾说,心学入门第一课,就是不动心,显示了其心不为物役的巨大力量。
02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然而对心的力量刚有所体悟的王阳明,便在官场上遭到了一次重大劫难。正德元年,他因上书言事得罪了宦官刘瑾,被抓了起来,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
正德三年,他经过重重险阻终于到达龙场,却开始了更为艰难困苦的三年岁月,但也正是三年磨难让王阳明对心的力量又有了新的体悟。
刚到龙场之时,他感到万念俱灰,对得失荣辱都可以超脱,只有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于是在困难的生活中,靠着默记研读圣人义理,并经常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索,终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他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在此顿悟后,王阳明相继发展出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心学学说,高扬每个人的精神力量、心的力量。而心学知行合一可以让人受用一生。
03
事上磨炼,铸造强大内心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
王阳明这样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人只有在磨炼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炼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
真正的安静,需要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验。很多人修行只会静坐,这在王阳明看来是经不住重大事情的考验的。
王阳明所说的静、寂、定,这些都不是纯粹的静止,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是我们磨炼自己,追寻本心的过程。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 。非常感谢!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转发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如何修炼强大的内心发布于2023-10-26 18: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