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神仙信仰是中国道教的核心信仰,列于世俗尘嚣之外的神仙是道教彼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谪仙”则是道教神仙中特殊的一类,他们是因过失而被谪降到人间的,具备超凡神性,同时又兼具不同程度人间化的特质,是一种具有不完美神性的人。


说起谪仙,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实谪仙这个名称并非从李白开始,也不专指李白。



谪仙从哪里来


谪仙之说是我国古代神仙信仰的产物。神仙包括神和仙两种崇拜对象。神是先天存在的,是各民族文化中所共有的;仙,也叫仙人,是人经过修炼之后,获得长生不死和种种神通转变而成的。只有华夏民族有仙,其他民族文化中没有仙。人修炼成为仙人后,具备了神的某些神通和特性,二者十分接近,所以又常常并称“神仙”。


通常情况下,仙人居住在天上、洞府、仙山或仙岛,在那里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战国秦汉方士对仙境之美妙有着精彩描绘,令人神往不已,以至于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一代雄主都花大力气寻找神仙世界,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仙。


传说中仙界与人世之间是互通互动的。神仙关注人间社会,有时候还会降临人间干预人事;而人有困难时会向神仙祈求,人经过修炼达到某种境界之后也可以上升到仙界中去。


神仙在仙界犯有过错时也可能被谪罚,葛洪《神仙传》中说,淮南王刘安白日升天之后,因为他在人间尊贵惯了,在天上遇到仙伯,“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于是仙伯主者奏安,云不敬,应斥谴去”。后来淮南八公为刘安谢过,刘安才得到赦免,但被谪罚看守仙界厕所三年。看守厕所期满之后,刘安也没有得到仙职,只是一个散仙人,仅得不死而已。刘安算是一个在天上被谪罚的仙人,不过他并不是我们要谈论的被谪罚到人间的仙人。那些原在天上后来被谪罚到人间的仙人叫做“谪仙”,也叫“谪仙人”。


谪仙在人间只是暂时客寓,一旦谪罚期满,或者他在人间建立了功业,就可以重返仙界。



早期谪仙的故事


谪仙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中。


该书记载有瑕丘仲的故事,说他在宁县卖药百余年,后来发生地震,房屋被毁坏,瑕丘仲也死在倒塌的房屋中。有人把他的尸体抛弃水中,将他的药收拾走去卖。正当这个人卖药的时候,瑕丘仲死而复生,披着一件皮衣来找这个人。这人害怕极了,下跪叩头求饶。瑕丘仲说:“我只恨你们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罢了。看来我只好到别处去了!”后来瑕丘仲做了夫余胡王的使者,又来到宁县,“北方谓之谪仙人焉”。《列仙传》一书很有可能是东汉曹魏时期人士编撰,考虑到谪仙之说从出现到文人记载之间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差,推断我国汉代已有谪仙之说应该是可靠的。这个故事在《水经注·漯水》中也有记载。


南北朝时期,正史记载有两例谪仙。


一例是成公兴。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成公兴为寇谦之家佣工时,对《周髀算经》不学自通,帮助寇谦之正确地计算出了天上七曜的运行。寇谦之要拜成公兴为师,不料成公兴却固辞不肯,反过来请求寇谦之收他为弟子,而且言辞诚恳。寇谦之无奈,只好收他为徒,其实仍以他为师。这种奇特的师徒关系保持了七年,七年之后成公兴死去。有一个名叫王胡儿的人,做梦与已死的叔叔一起远游,在嵩山看见一座金室玉堂,其中有一馆尤其珍丽,却空而无人,门额题曰“成公兴之馆”。传说成公兴之死,是他谪期已满返回仙馆。为什么谪期是七年呢?因为他在天上“失火烧七间屋,被谪为寇谦之作弟子七年”。


另一位谪仙姓蔡。《南齐书·高逸传》记载,南齐永明年间,有一位姓蔡的不知名的神秘人物隐居在会稽钟山,“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谪仙。”后来此人不知所终。


早期谪仙身上都有点神秘莫测,且颇有神通,或死而复生,或不学自通,或身有异术,有着半人半神的特点。



谪仙李白


李白也被称作谪仙。由于李白斗酒诗百篇、诗成泣鬼神的超群才情和飘逸风度,谪仙一词从此被赋予了诗人的人格特征。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唐玄宗之诏来到京都长安。年过八旬的贺知章在道教的紫极宫见到李白,观其人赏其文,贺知章当即赞叹“此天上谪仙人也”。此事在《新唐书·艺文志》、孟棨《本事诗·高逸》、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等都有记载。


李白的友人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介绍李白到长安的情况最接近实际,从中可以看到他的非凡文才和放任风度: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数百篇。上皇(指玄宗)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


众人接受了贺知章的说法,称李白为谪仙。李白也欣然接受了谪仙的称号,而且还经常以谪仙自负。他有三首诗和一篇序文自称谪仙: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玉壶吟》)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对酒忆贺监》)


唐人依据觉得李白字太白,认为他是太白金星下凡。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中说:“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但李白自己在一篇序文中却称自己原本是三十六天帝的外臣:吾稀风广成,荡漾浮世,素受宝诀,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贺知章呼余为谪仙人,盖实录耳。(《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昭夷序》)


李白仙骨峻奇,飘逸自由,曾两度受箓为道士。他在长安任供奉翰林学士三年,咏诗数百首,但有一次醉酒赋诗时让高力士脱靴,因而得罪了高力士,从此遭到排挤和诽谤,后来遭唐玄宗“赠金放还”。他怀着愤懑之情和失望之心离开京都,之后更加流连山水,出入名山大川寻仙访道不辍。同时代的诗人也喜欢以谪仙指称他,于是李白的谪仙雅号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谪仙游梁园,爱子在邹鲁。”崔成甫《赠李十二白》:“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李白去世以后,中晚唐诗人乃至宋代词人仍以谪仙称呼李白,李白与谪仙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直接的、内在的联系。这也正是谪仙因李白而增加新的内涵的原因所在。


李白以后,谪仙被赋予文采华美、风度飘逸的新内涵,这个词语具有了强烈的褒赞意义。



谪仙可分三类


谪仙一词,李白之前指那些被谪居到世间的仙人,李白之后更多地用来指才学优异为人旷达的人。


李白以后谪仙大体上可以分作三类:文才类,仙道类,朝臣类。


1、文才类谪仙成为主流


宋人勾龙震集古今人诗词,以李白为首,成《谪仙集》十卷。虽然其他才子文人也被称作谪仙,但是只有李白最具有代表性,他几乎垄断了谪仙这个称号,其他人不过是偶尔借用一下谪仙这个名号罢了。不过,由于这个词语强烈的褒赞意义,被称为谪仙的人剧增。才调高标的文人被称作谪仙,孟郊赞扬卢殷“高名称谪仙”。


张濆中进士,榜头被驳落第,赵嘏赠诗安慰他时称他是谪仙:“莫向花前泣酒杯,谪仙依旧是仙才。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谪仙也用来称赏知音诗友,如白居易称赞同年进士吴丹:“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有些文人自以为才情旷世,于是以谪仙自况。韩偓自负有谪仙之才:“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有的诗人怀才不遇,怨望自己徒有谪仙之才却因遇不到贺知章那样的伯乐而无人知晓,张祜《偶题》:“唯恨世间无贺老,谪仙长在没人知”。王贞白《泛镜湖》:“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谪仙也用来指称特别聪明的人,如《宋史·李璧传》:“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


大诗人白居易晚年也被人认为是谪仙。《太平广记》转载《逸史》中一段故事:浙东有商贾自称漂泊至蓬莱仙岛,见到白乐天院。白乐天得知后作诗道:“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中有仙笼开一室,皆言此待乐天来。”《逸史》作者怀疑白乐天是谪仙。


无独有偶,宋人把一代文豪苏东坡也当作谪仙:“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真谪仙人也。”史季温也说:山谷常呼李白与东坡为两谪仙。按山谷诗“唤取谪仙苏二来”。白易居、苏轼二人皆为诗赋文章圣手而被当作谪仙,这代表了李白之后批评谪仙的一种新取向。当然,有谪仙之称的文人多是科举不第或宦途多舛之人,才情出众却又历遭挫折是他们被称为或自称谪仙的重要动因。


2、仙道类谪仙


在李白人格的强有力影响下,仙道类谪仙退居其次。但是,作为谪仙一词的原始出处,仙道类谪仙并没有消失。《太平广记》中记载有阳平谪仙、谪仙李仙人、贾耽等。他们原本都是神仙,谪罚期满就要返回仙界。如李仙人临死时说:“我天仙也,顷以微罪,谴在人间耳。今责尽,天上所由来唤。”与成公兴等早期谪仙一样,他们都身世不明,颇有神通,带有明显的神秘性。


那些有仙风道骨的道士也被褒称为谪仙,如张籍《罗道士》一诗称赞罗道士“寻常行处皆逢见,世上多疑是谪仙”。施肩吾《访松岭徐炼师》称赞徐炼师是“千仞峰头一谪仙”。


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也被人当作谪仙。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十二岁到京城临安参加神童科考试,取得第一。然而他科举不利,于是入罗浮山学道,一生云游名山之间,每以仙人自许,诗文多用诸如海琼子、神霄散吏之类名号。他曾在自己的画像后题写道:“这先生,神气清,玉之英,蟾之精,三光之明,万物之灵。” 白玉蟾是南五祖第五代传人,他死后被神仙化,各地多有供奉他的祠庙,如《清史稿》记载“福建祀白玉蟾真人”。


唐宋间被称作谪仙的神异道人还有很多,唐代有谪仙崔少元,唐传奇有《谪仙崔少元传》二卷。有的道人干脆取名谪仙,如一位名叫孟谪仙的道者,著有《老子元道经》一卷。


3、朝臣类谪仙


此类当是谪仙之流变,却也不容忽视。权奸李林甫曾被当作谪仙。据唐无名氏撰《李林甫外传》载,林甫少时,有道士对他说:郎君已列仙籍,当白日升天。如不欲,则二十年宰相。郎君何所欲?林甫曰愿为相。道士惋惜良久,临行嘱其勿行阴贼。后果为相。安禄山曾对术士曰:我对天子亦不惧,惟见李相公辄无地自容,何也?术士曰:你有阴兵五百在左右,皆铜头铁额。及李相公至,一青衣童子捧香炉而来,则仆射铜头铁额之类皆避去。李公当是仙官暂谪。早年道士嘱咐李林甫“勿行阴贼”,可是他做了宰相之后搞了很多阴谋诡计和害人勾当,不知像他这样的谪仙是否还有机会重升天界。


李诉(愬)也被人当作谪仙。李愬是中唐击破淮西藩镇活捉吴元济的大功臣,他以仁恕为本,未尝枉杀一人,富有传奇色彩。《续幽怪录》载,长庆元年,李愬以魏博节度使、左仆射、平章事诏还京师,传说“有道士八人,乘马,持绛节幡幢”,迎接李诉登天津桥;不久,李愬去世。“时人以仁恕端悫之心,固合于道”,以为李愬是谪仙,其死当是数满归天而去。


朝臣类谪仙当以东方朔为始,他大隐金马门十八年,机智诙谐,深得汉武帝欢心,六朝小说将他附会为谪仙。李白也曾在唐玄宗朝为供奉翰林三年。所以,谪仙与在朝为官并不矛盾。像李林甫这样在盛世王朝为相二十年,同僚对他皆惧怕有加,一般人似乎难以做到;李愬作为一位将军,建立盖世勋业而又仁恕宽厚,也非凡品所能及,所以人们都把他们当作是谪仙降世。



为什么杰出人物被称作谪仙


世间的杰出人物,不是文思泉涌就是谋略超群,或者身怀绝技奇术,他们被称作谪仙,是我国神仙信仰的产物。


人总是怀有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在精神上对神灵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一方面当人们遇到困难时会祈祷神灵助佑,另一方面当人们解决了难题时,又感激神灵的恩德。人们想象在自身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超人间力量存在,这种超然的力量需要人去感受和体认。


宗教为人类的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神圣世界,当一个人完成了近乎不可能的事情时,人们也以神解读之,把他当作神或者他得到了神助。在我国道教神仙信仰的背景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神异之事当作是神仙所为,把神异之人当作是神仙化身。神仙本在仙界,何以竟然出现在人间呢?有可能是神仙主动下凡,也有可能是被谪降到人间,他暂时被谪降到人间,却仍然是一个具有神异特性的人物,所以他才能完成别人不可企及的事情。



被贬神仙如何修道升迁


现以南宋著名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创始人白玉蟾的修道思想为例,剖析道教中的谪仙观念。


1、以不同身份谪降人间突显才能


在白玉蟾的作品中,其自封的谪仙形象不止一种,在天庭被贬之前所担任的职务也不止一种。


他在《赠陈高士琴歌》中说:“我昔神霄西台里,雪肌玉肤冰霜齿。长歌一曲惊帝阍,解使八鸾舞神水……琼窟先生让我言,我是霆司笔墨仙。昔为东华校籍吏,屡亦舞笔灵君前。”这是一篇系统描写谪仙经历的七言诗,其中就提到了“神霄雷霆吏”、“笔墨仙”、“校籍吏”这三个主要职务。以不同的身份谪降人间,这是白玉蟾谪仙观念的特点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其修道、传道的需要。如在行雷法过程中,需要调动雷部各将兵,“神霄雷霆吏”的身份可以使其具有绝对的指挥权;而且他封徒弟为雷将雷兵,自己掌管其升降。而“翰墨仙”与“校籍吏”都属于文职官员,突出他具有文人才能。


2、神仙被谪到人间必经磨炼


神仙被谪到人间必经环境与内心的磨炼,谪仙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然而,人间也可作为修仙的洞天,只要勤苦修道,就能得道成仙。


对于在世俗间修道的道徒来说,不但要接受来自外在环境的磨炼,更要接受萌发于内心深处的魔障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则就会与道疏离。无论多么险恶的环境和心魔,都是神仙被谪到人间必经的磨炼,也就是对救赎之路的寻求与实践。


在白玉蟾的谪仙观念中,救赎之路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修道之法与济世度人之路。


3、修道之人需勤修苦炼,便可早日回归


白玉蟾要求修道之人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成仙。所谓“学道学仙须笃志,坚然一念无疑意”,既然因错被谪,想要成仙就要加倍努力“我辈何人,生于中华,诞于良家,六根既圆,性识聪慧,宜生勤苦之念,早臻太上之阶。”


神仙本是圆满之体,即使谪降到人间,仍然具有“六根既圆,性识聪慧”的仙质,所以只要勤修苦炼,便可早日回归仙界,这也体现了白玉蟾心性理论的特点。所以他说:“修真之士,诚心以立其志,苦节以行其事,精思以彻其感,忘我以契其真。”


4、修炼金丹方可实现永恒的回归


白玉蟾认为,早期谪仙事例中的自我修炼之法,无论是通过“梦”的方式,还是通过“步虚”,都只能得到短暂的回归,要实现永恒的回归,就要修炼金丹。


白玉蟾在《金液大还丹》中明言“愿飞升于玉阙,必须修炼于金丹”,在《水调歌头》中也说:“昔在虚皇府,被谪下人间。笑骑白鹤,醉吹铁笛落星湾。十二玉楼无梦,三十六天夜静,花雨洒琅玕。瑶台归未得,忍听洞中猿。也休休,无情绪,炼金丹。”


从虚皇府被谪到人间,心中怀想着天上的种种情状,若要归还,唯有炼金丹,明确表达了炼金丹对于谪仙由人间重返天庭的重要性。而“炼金丹”主要是修炼内丹,所谓“自家屋里,黄金满地有谁知”,在《沁园春》中,他还指出炼丹的最好时间是冬至,这时一阳复来,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果。所谓“既这回冬至,一阳来复,便须修炼,更莫疑猜”。


5、传道济世也可以得道升迁


此外,传道济世也可以得道升迁。他在《木郎祈雨睨并注》中说:“辅我救旱助勋隆,雷神、风神、雨神、电神,助吾救旱。按《法书》云:救旱一次,以其阴功升转一阶,准活一百二十人。大旱过两旬者,迁三阶。”救民间旱灾一次,其阴功可转一阶,如果救持续两旬的大旱,功劳更大,可以升迁三阶。


6、天庭是白玉蟾心灵的家园


白玉蟾还有很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这也是谪仙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他在《神霄吟三绝》之二中说:“紫琼飞清都,翠云护绛阙,不见有星辰,俯视但日月。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说,吾已成金丹,留下飞仙诀。”指明自己在凡间两千年却不敢向别人说起,金丹已经炼成,于是留下飞仙口诀成仙。白玉蟾一直在寻觅故里,寻觅托付,寻觅自然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双重安顿。自然人格的安顿之处是故乡,而他少时因罪离乡,现实的家乡带给白玉蟾的只有痛苦,所以社会人格的安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文人的社会人格的安顿在仕宦,白玉蟾已无缘此道。他12岁举童子科,然而因乘兴作诗,得罪主考官,前途尽失,所以感慨“世有千里马,可怜无王良”。白玉蟾是一个生命漂泊感非常强的人,怀有对“道”执着的追求,漂泊成为他的心中之忧。谪人的身份可令其漂泊的精神有所寄托,为其漂泊感找到一个可以言说的安顿之处,彰显其内心近乎仙人的高贵精神。天庭是他心灵的家园,他一生漂泊、历经磨难,只为能回到久违的故乡。


谪仙是我国宗教文化的产物,它体现了神仙对人的超越性存在。谪仙故事既是人们在精神上超越自我、觊觎理想境界的方式,又是人们在感情上依赖神仙、体认神仙的途径。

道教常识问答

推荐阅读   

什么是真大道教?

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道教怎样敬香叩拜? 

道教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全真道士为什么要冠巾? 

何为昊天玉皇上帝 

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何为三官大帝?

张三丰是何来历?

李铁拐事迹如何? 

道教有哪些节日? 


转载亦是功德,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解开人体的“封印”,你将拥有一个神奇的人生!

修道不能回避鬼神!

祖天师逍遥山炼丹,赵元帅显神通捉妖!

农历三月十八,恭贺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圣诞,朝礼四御中唯一的女性神祇!

《黄帝内经》中说,这十个特征代表健康长寿,看你符合几条!


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你是被天庭谪降到人间的神仙吗?发布于2023-10-25 22:44:2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