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道教教化的核心便是“”。“善”不仅能引导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还能提升个体道德文明水平,激发人们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01

自古以来道教都在倡导劝善,目的便是使人们可以通过点滴的善心和善行改进生存状态。

所谓“圆融”,融的是每一份利济群生的方式、方法,合的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爱与关怀。只有先做到了我为人人,才能实现爱的共享,由此才可以体会到“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的妙处。

在劝善与行善的过程中,凡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思想,都是值得被吸收、被接纳、被传播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挑剔,而是去继承并发扬。

02

当人们将祖师经典中的善行融入日常生活时,劝善书中的善行才真正被认可。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善呢?《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部经典不仅规定了善的数量,还详细描述了善行的具体内容。

阅读《感应篇》,我们会发现太上道祖所教导的善行,其实就是生活中微小的点滴。真正的善,并非只包括救苦扶伤、放生赦罪等功德行为,而是指那些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心念和行动。


03

心怀善念,不分大小;行善之事,不计功多。不同劝善经典皆强调一点:善心为本。若心存善念,微小行为也具崇高意义。若日常处处以“善”为准则,生活即修行。

道教修行,追求的不是世间荣华富贵的成功,也不是求得来生果报和善因缘,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清静身心,以一颗明白心来过好现世的生活。道祖言,修行要“明白四达”。

04

道教虽然强调度人,却也秉持着“宁劝十人还俗,不度一人出家”的理念。因为世间的真善美,是存在于我们最普通平常生活中的,并非是对红尘的远离。能够从尘中悟出非尘,才是修行的大境界

善,一方面强调对他人的主动施予,另一方面则更加强调对自己心性的修缮。修行是善,是安分守己,是不做出僭越之事,更不放纵感官上的欲求。《感应篇》中提到的种种善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种种戒持。只有戒除掉种种不善之事,回到混元天性,这便可得大善。

05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教以道为教,既要告诉人们从最普通的生活去完成一生为人的使命,又要叮嘱每一个修行客切莫贪恋红尘光影。

一切本虚无,从有中求有、无中求无都是执念一场。虽然“人生百岁如在梦中游”,但作为一个梦中人,好好地去经营这一场人生过往,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修行。当落脚点再次回归于“善”,便会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是善,我们举手之劳的行动就有可能改变他人一生的轨迹。

劝善,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不论何时都要保持对生命美好的珍爱。行善,不是为了求得诸神护佑,而是为了能够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获得心安。

道教常识问答

推荐阅读   

何为道教三宝

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何谓符?

何谓三障与十恶?

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什么是道不言寿?

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 

何为道教五祖 

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何为斗姥(音“母”)元君? 

许逊是何来历? 

吕洞宾仙迹如何? 

雷公是何神?


转载亦是功德,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道长是如何边喝酒,边修仙真的?

重新和天地能量连接,找回失去的灵气!

道家智慧 | 不贪不争,通其善道

身为道体德含天地,修道就是修德!

神仙离我们并不远,你却常常寻不到


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修行的秘诀,激发自我的内在动力发布于2023-10-25 22:35:20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