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如果做一个测试,世界各个民族公认的神秘感最强的生物(指真实存在的动物)蛇、猫头鹰、乌鸦应当名列前茅,而另一种可以确定一把排名靠前交椅的则是猫。




曾有人说,世界上唯一能够思考深邃哲学命题的动物,除人之外,是猫。


在中国古代,人们最早称呼猫为“狸狌”,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会特地祭祀虎与猫,因为虎可以驱逐田地里的野猪,猫可以驱逐家中的老鼠。中国人还习惯称呼猫为“小虎”,尤其虎斑猫更容易得到这个称呼。


传统玄学对于猫的看法是复杂甚至矛盾的。比如说,有观点认为“玄猫”(黑色的猫)如果养在家中朱雀位可以很好的趋避邪物甚至可以招财。但也有观点认为,猫阴气过重,有碍男人的气场。


甚至对于猫到底属阴物还是阳物,玄学界都产生过争论,一派观点认为猫五行属于木,属阴物,拥有驭鬼的本领(“役鬼”)。而另一派认为,猫应当与虎一样,属于阳物,五行属金,通过自身强大的煞气镇压鬼物。现在来看,第一种观点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观点。但无论哪种观点才是真相,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中国古代玄学研究者早已把猫定义为可以驾驭、镇压鬼物的存在。这也是家猫镇宅之说最根本的理论依据。


但在中国这个多神、多仙的国度,自古以来,关于猫成仙得道的记载少之又少。甚至五大门仙家中,并没有这种天然灵力强大的动物。比起狐狸、黄鼠狼等动物,猫的灵觉、灵力并不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备天然的优势:与鬼物的沟通能力、聚集阴气场的能力、对人灵魂的观察及解读能力等等。




关于猫这种动物的修行,一种观点认为是以9年为期,每9年猫便会长出一条全新的尾巴(据说灵体状态才能看到)而当这只猫成为了九尾猫后,它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修行水平。


比起九尾狐900年的修行周期,猫的修行之路看上去容易的多。


但事实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举一个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九尾猫并不能拥有变化为人形的能力,必须要先成为九尾猫然后再修行九年才能拥有变化为人的能力,而这需要一只猫至少达到81年的寿命。


而之前我们说过,狐狸在50岁的年纪便可以第一次变化为人,相比之下,狐狸的修为虽然时间更长,却比猫的成效更为显著,换言之一只50岁的猫和一只50岁的狐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存在。(但如果是对比九尾猫和九尾狐,就又不一样了)


当然,九年为期是说法之一,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是二十年为期,也就是猫每20年才能修出一条新尾巴。


而在这种体系下,第九条尾巴的出现并非一个简单的时间积累问题,而是存在“猫的报恩”这种试炼。




据说大部分猫走上修行之路后,都最终停留在了八尾猫的状态,也就是大约140年的岁数。正常家猫的寿命是14年,八尾猫已经是正常猫10倍的寿命了,140岁的猫在猫这一族中,绝对算是非同凡响的存在了。


但是第九条尾巴的修炼,可能是20年,也可能是200年甚至2000年。


因为有一场“猫的报恩”的试炼。


据说,猫一生唯一能够记住的永远是第一个主人,某种程度上,猫的忠诚性并不比狗差,只是猫不善于表达情感。


一只猫如果想走上修行之路,首先要完成正常的猫寿,这就需要它所在的家庭给它安全的生活空间、充足的食物并且提供一些特殊的机缘(比如风水、气场、修道的家庭等等)。


在中国传统风俗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岁数极大的老猫,最终都不会死在家里。在古代,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家猫最终死在家里,被视为不吉。


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就算主人希望自己的猫在家中寿终正寝,很多时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猫在自己快过世的时候会主动离开家庭,去野外找到辞世的地方。


一些老人可能会告诉你,真正聪明的猫是绝不会允许自己死在主人家里的,因为这会影响主人家的气数并且会影响猫自己的运势。(但这一切说法都是古代的,对今天而言并不具备参考的价值,请不要过度分析这种古代的风俗并联想自己家中猫的晚年问题)


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情况其实并非是猫跑出去找过世的地方,而是它走出去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如果有一天你自己家的老猫(超过10岁大约就可以算老猫了)忽然消失不见了,其实你不用太过伤心,因为很可能它是去修行了。


而在修行过程中,这只猫会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和机缘,直到它成为了八尾猫。




而当八尾的修为获得后,猫就需要去完成属于猫的那场试炼——它需要去报答自己第一个主人的养育恩情。


但是问题来了,一只猫就算最顺利的情况下,达到八尾的水准,也需要140年,而140年当年的主人家庭大约到第几代人了呢?我们拿25年一代来简单估算,已经是第5~6代后人的时期了。举一个直观的例子,从现在算起140多年前是什么时候?是光绪时期,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家庭,140年中你的家族是否有过搬迁?是否改过姓氏?是否一些同族的分支已经绝后了?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看上去那么简单就可以完成的试炼,对猫而言最倒霉的情况,是主人家的直系血亲已经绝后了(没有后人了)那这场试炼注定无法完成。而如果是迁徙或者改姓氏,那么也将会大大增加猫去报恩的难度。


20年一条尾巴,这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完美状态下的周期,在灵气充足、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猫可以以20年一条尾巴的速度完成修为,但是又有多少猫真正能够有有这样完美的机会呢?


所以,一条八尾猫,可能已经活了200年甚至300年,然后它要去找若干代前那个主人的后代。


这几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先说一说九尾猫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首先,据说九尾猫与天地同寿,可以被尊之为“祖猫”。


此外,据说九尾猫性格并不是非常好,脾气比较怪异,而且有强大的实力。


那这种存在的数量如何呢?据说自古以来,九尾猫不足10只,比九尾狐的数量少的多。这更突显了这种存在的珍惜度。


为什么会如此稀少呢?有一个很古老的说法,传说八尾猫去向原本主人家后代报恩时,必须通过自己的法力满足主人家后代的一个愿望。而当愿望达成时,会长出一条新尾巴,不过这个愿望实现的代价之一,是这只猫还会自动消失一条尾巴。


这才是猫为何难以完成最终修行的核心原因,因为天道法则给猫之一族制定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规则。


但这套规则依然有破解的方法,就是当猫去找原本主人后代询问其愿望时,如果这个人类说:“我的愿望是你能够成为九尾猫。”或者说“我的愿望就是你心中的愿望”时,这只猫在这种福佑和祝福下,会实现质变——真正成为九尾猫。


但几乎100%的情况下,人类不会放弃这种给自己许愿的机会。


“让我更富裕吧。”


“请让我的仕途更加顺利吧。”


“请帮助我找一位美丽的妻子吧。”


这些,才是八尾猫们最常听到的愿望。它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去满足这些愿望,然后继续修行,因为一个后代只能帮助九尾猫完成一次试炼。如果这个后代家族一直是独子、独孙,那么八尾猫只能不断去等待新一代成员的出现才能再次获得试炼的机会。


这个故事,有无数的流传版本,但都暗指了一个线索——猫的修为最终是必须得到人类的祝福的,而人类因为自己的私欲,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




于是,有的猫等待了200年,而有的猫等待了上千年,只为了得到那一句祝福。


据说许多八尾猫最终都实在受不了等待的痛苦,主动放弃的修行,进入了轮回之道。


所以,你今天养育的猫,可能会在几百年后去找你的后代,来试图获得这种祝福。那可能会是你的曾曾曾孙甚至更晚的晚辈。传说,猫只要修行到八尾的水平后,其实都会去找主人的后代,而且一旦找到便会默默守护,并不断寻找得到祝福的机会。


某种意义上,当我们了解了猫这种生物的修行法则后,我们可能便不会去责难它今天对你的冷淡、孤傲,因为每一只猫可能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有时候,你和你的猫目光对视时,可能会看到某种说不清的情绪,据说猫都会评估自己的主人,它会思考如果是这个人类的后代,会不会有一天帮助自己实现修为呢?


如果一只猫最终获得了九尾的正果,它与你灵魂之间的联系也不会终结,据说成为九尾猫后,猫会去地府一趟查阅曾经的那个第一代主人转世的情况,然后某一天它会出现在某一世你的身边,那可能只是某个下午阳光下的一块草地边,一只猫静静地走了过来,它在你身上蹭了蹭,然后盯着你看了一会,便默默走开。


可能,这一次相遇,它已经等待了3000年。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文章来源:本子君

道教常识问答

推荐阅读   

什么是道与德

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什么是戊不朝真? 

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创成道教张道陵天师其传略如何 

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孙思邈是何来历? 

汉钟离系何来历?

城隍爷是何神灵?


转载亦是功德,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你的灵魂欠了多少账,你算过吗?

农历五月十三,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降临日、关帝磨刀日,持诵宝诰,可获福无量!

明清时五月十三祭关公

因为一本书,他在梦中被召去了地府……

拿起罗盘,只需一步,教你看家里风水!


道家学说,道门,道人,道士,道教,道家文化,斋醮科仪,超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猫的报恩,站在灵力顶端的猫,为何反而不易成仙?发布于2023-10-25 22:30:10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