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张建涛


管窥孙武兵法82篇之行空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来宾:

首先祝贺北京桃花谷兵学论坛在2019年移师江南,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在这盛世明媚的初春时节,我们风云聚会在古有“天堂之城”美誉的苏州,举行“桃花谷第六届兵学论坛”。我衷心的感谢论坛给我这次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来宾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管窥孙武兵法82篇之行空篇”。首先请允许我先读诵一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后面我就不读诵了,《心经》是佛教最短而独立成经的重要经典,《心经》的“心”字一方面是修炼真心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佛教经典核心的心。如此重要的经典全经总共260个,就上面开头这一小段就有7个“空”字,当然在其他佛教经典里面也比比皆是,可见“空”的概念在佛家之重要。有的学者说此空非彼空,佛家的空和兵家的空不是一个概念。但是我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和兵法的研究,认为两者的“空”是同一个概念。


也有学者认为“空”这个概念在历史上出现的比较晚,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产生的,也因此怀疑82篇孙武兵法是否出自孙武之手。抛开82篇是否出自孙武之手不论,空的概念在孙武之前已经存在,而非随佛教传入中国而产生的。老子的嫡传弟子关尹子尹喜的文始真经提到:“昔之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同,或曰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说明空的概念在“昔之”已经存在了,并且远远早于孙武的年代。


82篇兵法的“空”和佛家的“空”是一个概念,而在道家更多表示为“无”。我认为“空”和“无”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达(个人理解,欢迎拍砖)。


开始行空篇本身,开始之前我先做一点说明:由于“空”这个概念很抽象,也很难组织现代的语言来阐述,因此在理解上不得不引用了很多佛道方面的经典。我们来欣赏一下行空篇的开头的一句“天地之理,以万物行空而存,以万象行空而称,以五行行空而论(轮)。”这里面讲到“万物”“万象”“五行”的概念。我阐述一下我的理解:万物就是客观的存在;万象就是客观存在(万物)在主观中形成的印象;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是万物万象相生相克的变化原则。一切事物都是处在相生相克的变化之中,都不是永恒的存在。用佛教的话讲“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中观论》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空无一法的各种因缘在时空中展开而形成的一副本真画卷就是“万物”;而真人则通过“观”此本真的画卷“照”见了本真的万象。万物空,万象亦空。而我们凡夫俗子用一颗妄心,看到的万象是本真画卷在我们意识中形成的一个错觉、一个假象。本来的万象行空在我们意识里却成了“有”,并且深深的执迷其中,在这个错觉和假象中迷失了自我,左右碰壁而痛苦不堪。因此《心经》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万象和万物是一不是二,二者的关系也不大好说明白。二者的关系其实就是能和境的关系,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里是这样表述的“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静,能由境能”。就这句话我简单的说一下,大家体会体会就行。这个能就是我们的主观能动,这个境就是我们身处的客观世界。我们的主观是随着客观消失而消失的,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就是说客观消失了,主观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后面这句话就有点费解了,他说客观世界追逐着主观的沉没而沉没。大家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呀,你死了,主观沉没了,客观世界也没有随着主观的沉没而沉没呀!这一点我想大家可以借助于梦境来体会体会,当你身处梦境的时候,主观和客观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梦醒了,梦里的主观没了,梦里的客观也随之消失了。还是不大好说,大家需要慢慢体会。后面的八个字“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就是说,客观是由主观产生的客观,主观是由客观产生的主观。好了,就此打住,越说越迷糊。大家还是慢慢体会吧(呵呵!)。接着说行空篇的内容:万物行空而存在,万象就是万物的一个象而与万物相对称。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胜(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而形成相应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以五行行空而论(轮)”中的这个“论(轮)”。我个人感觉应该是“伦常”的“伦”,属于古人的抄写错误。把它理解成“车轮”的轮,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是五行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轮子。五行无主无位,都无常态。13篇《孙子兵法》虚实篇讲“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万物因循五行相生相胜(克),万象随万物亦是如此。


我们接着看原文“天地奓(zhà) 者,空也。空之夿(bā)者,恟(xiōng)恟嚱(xī)耳。” 奓(zhà),张开。夿(bā),大。恟(xiōng)恟,形容声势很大。就是说天地张开由空而来。空之大,恟(xiōng)恟嚱(xī)耳。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空的大是声势很大,这个很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呢?老经第四章云“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老经第十四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是道祖作为得道之人对道大的描述。我没有得道因此我也说不好,只好借用道祖的描述和大家一起来体会体会这个 “空”大的样子吧。


万物聚于空而行于空者,以空怗(tiē)之。 万象弸(péng)于空而囥(kàng)于空者,以空敧(yǐ)之。怗(tiē),安静。弸péng,充满,理解为显。囥kàng,藏,理解为隐。敧yǐ,仗恃。万物在空中形成并在空中生化不已,是因为“空”如如不动,不住于任何一种状态,任万物在其中生生化化。万象在意识里或隐或显都是依仗这个空。


万物万象奭shì而不乱者,空有节也②。万物万象盛大而不乱,是因为空有节。奭shì,盛大的样子。黄帝《中平兵典.势辅》:“形大势威,命曰:空节。空节而行,不战而胜”。《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之分威法伏熊:“故固意静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意大定,志大静,定静之极,则神将来舍。乱象不生而实相生。《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实相生。”13篇孙子所谓“将军之事,静以幽”。实相就是万物按着五行相生相胜的内在规律在有条不紊的的自然生化,故而不乱。万象则随之不乱的运行。看到了实相,则威大势猛自然应对如流。

阴阳五行悟而不终者,相生相胜而不敧,行空也。阴阳五行皆无自性,始终在“空”中相生相胜,不停滞在任何一种状态而循环不已。


故阳行空则刚,阴行空则柔,星行空则娵(jū),风行空则寁(jié),云行空则霨(雾),雨行空则丰,雪行空则寒,雷电行空则杀,智者行空则计,谋者行空则全,兵者行空则取。故行空而生,无行而亡。


《文始真经》.匕篇“我身五行之碗,而五行之碗,其性一物,借如一所,可以取水,可以取火,可以生木,可以凝金,可以变土。”这个“五行之碗”就是空,碗是空的,所以代指“空”,可以盛金木水火土中的任何一种。当然也可以盛上面提到阴阳星风等而变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格。《文始真经》.柱篇: “柱者,建天地也。 关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此处讲在碗、盂、瓶、壶等都指这个空的概念,在空里面可以建天建地。在这个碗里面上演着天地间的大戏,就好比一个大的空舞台,各路演员循环上台演出,阳上台表现为刚,阴上台表现为柔…… 兵上台就表现为取。演出完毕就退出舞台,谁都不能霸住舞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舞台)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世异则事变,时移则易俗,论世立法,随时举事,非此不足以成事。故而行空则生,无行则亡。


兵至天而降者,有空当也。 空当者,敌奰(bì)也。奰则惧,惧则心怯qiè,心怯则必亡。《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之分威法伏熊:“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之散势法鸷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威肃内盛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后的虚室生白,神将来舍的状态。此时识神退位,元神显现,孟子谓之“浩然之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气充斥两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行空篇讲以有入无,以实入虚,孟子此处则是以气入无,以无入无。把己兵化为无形之气而入无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以有入无好理解,以无入无就需要我们慢慢体会了。上善若水,水是最接近道的物质,水尚有形有质,而道是无形无质的,也就是我们这里讲的“空”。所以老子讲若水而不是水。真正的善是炁,就是孟子的“浩然之气”,此气非空气的气,空气是由有形有质的空气分子构成的,而浩然之气的气是无形无质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此“浩然之气”威大内实,无大不充,无间不入,有间必行,其势险,其节短。此种状态,敌人必然会窘迫不已,窘迫则心生惧怕,惧怕则心生胆怯,胆怯则亡矣!


昔者,尧人比葖(tū),奅(pào)空能进而胜粱人③。黄帝谈道,执谈柄而观尽嫏(láng)嬛 (huán),以空能大而怗天下。文命治水,以空能下而通九州。成汤夺心,以兵行空而亡夏。 故空能胜人,空能服人,空能治人,空能取人。在不同的状态下,空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一样的。都是动静无我,因彼而动,因彼而静,因彼而胜,因彼而服,因彼而治,因彼而取。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当胜则胜,当服则服,当治则治,当取则取。13篇孙子兵法之虚实篇“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不要以为善战者善于攻,而说善战者必攻;也不要以为善战者善守,而说善战者必守。善战者因彼而攻而不自攻,善战者因彼而守而不自守。


凡两国相恶,始者皆以空相争也。一曰争正大,二曰争地,三曰争民。凡两军相争,始者皆以空而战也。一曰伻(pēng)之方寸而紾(zhěn);二曰使间以分;三曰云战。此六争,谋攻用也。


现在讲战略储备和战略博弈,13篇讲修道保法。争正大,讲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争土地,争资源;争民,就是争民心,得民力。伻(pēng)之方寸而紾(zhěn),外交谈判;使间以分,谍战;云战,舆论战。此六争都属于谋攻范畴。

能以空而取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善之善者也。

《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之损兑法灵蓍“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 恰如其分地利用利用谋略、形势、虚实,使敌人不得不服从于形势而不至于动用不得已的武力而大获全胜,此乃善之善也。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动用武力为不得已,以最小的代价而大获全胜也是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现实中最常存在的军事存在。“以道王天下者,德也;以兵王天下者,亦德也”


我的演讲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此我感谢西安古兵法研究会张敬轩老师的辛勤校对,并公布了其中18篇(包括此行空篇),使我们有幸领略孙武兵法82篇风采。同时也感谢张山草同学的指点,以及张盟同学查找说文解字对生僻字进行注音和标注,帮助我理解82篇的深意。 


82篇孙子兵法之行空篇我罗里吧嗦的算是说完了,估计在坐的诸位也不一定搞清我说了些啥。我觉着这很正常,我一没得道二没成佛三没成圣,只是在这里隔空猜物,单凭我自己对儒、释、道、兵等诸子的一点粗知烂解,发表我一些微不足道的拙见,恳请在场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海涵,并予以斧正。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82篇孙子兵法。

谢谢!

西安古兵法研究会

                                                   易华

                   2019年3月

个人简介:

    易华,原名张建涛, 男,1979年出生。 原籍: 山东德州齐河、  非党,现工作于山东曹县恒信巾业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西安古兵法研究会研究员,佛教皈依居士(法名宏信,皈依于安徽天柱山三祖寺宽容大和尚座下),喜欢研读佛道家经典,学习孙子兵法8年,喜欢用佛教、道家思维的视角解读孙子兵法。



     附82篇《孙武兵法》之行空篇手抄影印件: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兵法探秘,兵家,兵法,兵家大忌,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家四圣,兵者诡道“兵法探秘,兵家,兵法,兵家大忌,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家四圣,兵者诡道”兵法探秘,兵家,兵法,兵家大忌,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家四圣,兵者诡道



兵法探秘,兵家,兵法,兵家大忌,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家四圣,兵者诡道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京桃花谷2019年兵法论坛张建涛演讲发布于2023-10-24 23:47: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