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张藏本82篇“合同”里的内容:内根者,卒也、将也、主也。 若欲知兵之情,善者弩矢其发也。矢者,卒也。弩者,将也。发者,主也。 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xī而善走。若治卒则前重而后轻,战之辩者也。前重后轻,以为之击,势在者也。若治卒则后重而前轻,战之辩者也。后重前轻,以为之阵,势在者也。 若趣之敌则不听者,主治卒发矢也;若趣之敌则听者,主治卒不发矢也。弩张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知。偏上偏下而不中,偏左偏右而不同。其两泱yāng③之送矢也不一,矢虽轻重得,而前后敌,犹不中招也。所以不中招者,不知戮力和同以量也,此将之过也。 将之用心不合于发,亦不同于矢者也。发者,主也。主者,元事者也。弩张柄正,强弱和而上下左右同,其送矢也一。矢虽轻重得,然前后不敌,发之不权也,犹不胜敌也。 矢轻重得,前后敌,弩张柄正,而上下左右同,其送矢也一,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所以不中招者,强弱不和力也。卒轻重得,前后敌,弩张柄正,而强弱和,其送矢也一,而 主与将兵上下左右不同心者,犹不胜敌也。
有文言文基础的朋友不难看出,这段话是用弓弩射击靶比喻战胜敌人。
“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xī而善走。若治卒则前重而后轻,战之辩者也。前重后轻,以为之击,势在者也”,
就像箭一样,金属箭头在前,羽毛在后,锋利而又射的远,有可以射中敌人的弓箭,有这样的箭就有创造“势”的条件了。
在看82篇“四备”,内容如下: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戮lù力以同,同视招,柄正两相,相而和,发于肩应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道所至也。故曰:势而不见,弓弩之为势也。弓弩有歙xī张。弩歙,势之有也。弩张,势之备也。势有一立,立有戮力以同。中招者,势之备也。故势有能有不能,距远而钧力大者,势能也。距中而钧力中者,势能也。距近而钧力小者,势能也。故距远而钧力小者,势不备也。距近而钧力大者,过势者也。是故善战者,其势备,其势险,其招中, 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故以此势而迎敌者,敌必惧矣,惧必败矣。此势备之道也。
这段话叙述的是如何准备“势”!
“戮lù力以同,同视招,柄正两相,相而和,发于肩应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道所至也。故曰:势而不见,弓弩之为势也。弓弩有歙xī张。弩歙,势之有也。弩张,势之备也。势有一立,立有戮力以同。中招者,势之备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拉开弓的双肩力量大小和弓箭射中靶子需要的力量一样,弓柄也合适,也瞄准了目标,随时可以发射射中敌人。弓弩有闭合和张开。闭合的时候“势”有了,张开的时候“势”就准备好了!势怎么做到“戮力以同”呢?参考“和同”的描述,大意如下:
箭的金属头在前,羽毛在后,锋利而又射的远,弓的柄也要正,不能偏强偏弱,偏上偏下,偏左偏右,拉弓射箭的人力量也合适,也想射中目标,就会射中靶子!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引用的东西可能大家比较反感吧,都是文言文,这里主要是让大家多一些看的东西)势其实就是一个好的射箭手,拉开一个好弓,弓上搭着好箭,瞄准了要射的目标,寻找机会发射。这个就是“势”!也就是: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所以这个势很险峻,就像拉开的弓随时射中目标一样险峻,这个节很短促,就像轻轻的扣动弩的扳机一样短促。
所以古代人很有智慧,作战的势很险峻,作战的节很短促。
匆忙之间写出来并发表,写的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兵法探秘,兵家,兵法,兵家大忌,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家四圣,兵者诡道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略解“势”和“节”发布于2023-10-24 2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