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诡道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听两个三十多岁的人谈《孙子兵法》,其中一个人说: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兵者,诡诈之道也,孙子兵法教人学坏,所以我不看孙子兵法了。今天呢,我就想谈一下,《孙子兵法》里的“诡道”是不是教人学坏呢?
我们看一下孙子兵法13篇的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我们先看一下十一家注,内容如下: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筌曰:军不厌诈。梅尧臣曰:非橘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王皙曰: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张预曰: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故曳柴扬尘,栾枝之橘也;万弩齐发,孙膑之奇也;千牛俱奔,田单之权也;囊沙壅水,淮阴之诈也。此皆用诡道而制胜也。
对诡道的解释,历史名家的理解都是诡诈。大家都知道,诡道分两个部分,“四示”和“八权”。对于“四示”用诡诈解释能解释的通,解释的对。(这里笔者提一下,19年一月的时候笔者和胥德强在微信群里辩论诡道,胥认为“四示”是示弱,我以为“四示”是阴阳颠倒,阴而示之阳,阳而示之阴。当时辩论结束胥就说我这个理解他也接受,我后来反思一下,我认为:两个人说的都对都不足,综合一下就对了,“四示”前两句是示弱,后两句是阴阳颠倒,在此对胥德强表示感谢,因为一次深入的辩论,让我对“四示”有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八权”里有这两句话: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对于八权里的这两句话的理解如下:
①实而备之
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李签曰:备敌之实。蜀将关羽,欲围魏之樊城,惧吴将吕蒙袭其后,乃多留备兵守荆州。蒙阴知其旨,遂诈之以疾;羽乃撤去备兵,遂为蒙所取,而荆州没吴,则其义也。杜牧曰:对垒相持,不论虚实,常须为备。此言居常无事,邻封接境,敌若修政治实,上下相爱,赏罚明信,士卒精练,即须备之,不待交兵然后为备也。陈* 曰:敌若不动完实,我当谨备,亦自实以备敌也。梅尧臣曰:彼实则不可不备。王皙曰:彼将有以击吾之不备也。 何氏曰:彼敌但见其实,而未见其虚之形,则当蓄力而备之也。张预曰:《经》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有余,则实也;不足,则虚也,言敌人兵势既实,则我当为不可胜之计以待之,勿轻举也。李靖《军镜》曰:观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13篇形篇有这段话: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张藏本《孙武兵法》82篇手抄本第二十六篇――四备里这样写:用兵安民之道,备也。故国之道曰四:一曰备固,二曰备荒,三曰备乱,四曰备战。备 固者,得篡cuàn贤能也;备荒者,得存粮货也;备乱者,得养死士也;备战者,得习士卒也。故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夫有荒而乱,有乱而变,有变而战,有战而胜者,所以有备也。夫有荒而乱,有乱而变, 有变而战,有战而败者,所以无备也。故有备者胜,胜则安矣。无备者败,败则亡矣。何以 安之昜乎?常备也。常备者,如天兵行空而一揽天下。故常备者,天兵也。
结合“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则备,备则胜;少算则无备,无备则败。
所以,“实而备之”是“庙算”的结果,是一种备战思想。实而备之和诡计无关(实而备之我认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②强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长也。李筌曰:量力也,楚子伐随,随之臣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下当王,非敌也”。不从。随师败绩,随侯逸。攻强之败也。杜牧曰:逃避所长。言敌人乘兵强气锐,则当须且回避之,待其衰懈,候其间隙而击之。晋未,岭南贼卢循、徐道覆乘虚袭建邺,刘裕御之,曰:“贼若新亭直上,且当避之;回泊蔡洲,乃成擒耳。”徐道覆欲焚舟直上,循以为不可,乃泊于蔡洲,竟以败灭。贾林曰:以弱制强,理须待变。杜佑曰:彼府库充实,士卒锐盛,则当退避以伺其虚懈,观变而应之,梅尧臣曰:彼强,则我当避其锐。王皙曰:敌兵精锐,我势寡弱,则须退避。 张预曰:《经》曰:“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言敌人行阵修整,节制严明,则我当避之,不可轻肆也。若秦晋相攻,交绥而退,盖各防其失败也。
13篇地形有这段话: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所以我认为张预说的好: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所以笔者认为强而避之和诡诈没有一点关系(强而避之,现在的话说就是,惹不起,躲得起)
诡的理解是诡诈,八权中的“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是解释诡道的,而且与诡诈无关。所以把诡道理解成诡诈是明显的一个错误,诡道到底该怎么理解才对呢?
我们在看一下诡道八权里的内容: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利,乱,实,强,怒,卑,佚,亲,都是说敌。13篇虚实里提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八权”是“因敌而制胜”就是“兵形”(而且兵形和“虚实”有一定关系,在这里不谈)。13篇虚实提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孙膑兵法》“奇正”篇和张藏本《孙武兵法》82篇手抄本的“奇正”篇都有这段话:“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13篇“势”篇提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是“是形以应形”才能“不可胜”。“八权”是“无形而制形,奇也”。因为“八权”有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可先传”,“不可先传”则符合“无形”标准“深间不能窥”。
再看“四示”,前面两句是示弱,后面两句是阴阳颠倒,不难发现这是“形以应形”“以正合”。也就是说“诡道”是先“以正合”,并且正中有奇,守无形于内,然后“以奇胜”。“四示”讲“正”,“八权”论“奇”,所以理解“诡道”一定参考“奇正”思想,而且“诡道”更倾向于“奇”。
张藏本《孙武兵法》82篇手抄本:五行相胜而方圆不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这段话和13篇虚实中的“奇正相生”相应。
说了这么多:诡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奇正吗?我觉得用“奇正”解释诡道还不太合理。13篇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13篇虚实里有这段话: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鬼谷子》摩篇有这样的一段话: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从这两段话里也不难看出“诡道”和“阴”“阳”“神”“明”有必然的联系。
张藏本《孙武兵法》82篇手抄本奇正篇这样写:“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阴阳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 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这段话不但讲了“天地之理”,还讲了重要的信息“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这段话很好的解释了“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我认为“诡道”是为了取胜而不断的变化的形。所以我“诡”的正确理解为变化。
张藏本82篇四十四明暗篇这样描述诡道: 兵者,诡道也。诡道者,明争暗斗也。明争天地,暗斗变击。知明暗之理者,明见万里 而暗察秋毫,明见全胜而暗察一眚shěng。故先见者,先明也;后见者,后明也;不见者,暗也。先明者,先动也;后见(明)者, 后动也;不明者,背动也。先动者胜,后动者守,背动者亡。 故明暗有六:一曰明道暗习,二曰明算暗察,三曰明天暗地,四曰明使暗间,五曰明正暗奇,六曰明恶暗击……明正暗奇者:明正以为形表,形表以为势威,暗奇以为形里,形里以为治本。
兵者,诡道也,诡道者,明争暗斗也,明争天地暗斗变击!诡道不出奇正。奇正又是明暗中的一部分,所以诡道正确的理解是“明争天地,暗斗变击”。由此可见,诡道还是一套成系统的知识理论,而且也证明了“诡”是变化的意思。
再次强调一下:“诡道”二字里肯定有诡诈,但诡诈不能诠释诡道的全部。作为一个兵法爱好者,我深深地感觉到:非常的有必要把兵法解释清楚,不然我们解释的兵法只能是让大家觉得:兵者,诡道也,只会教人学会诡诈之术。
谢谢大家!
兵法探秘,兵家,兵法,兵家大忌,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家四圣,兵者诡道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诡道试解发布于2023-10-24 23: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