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声明一下,我不是育儿专家,也不及许多兢兢业业的爸爸妈妈们。我只是一个半瓶子水的家长,以前是一个“近似工作狂”,现在正走在学习的路上,努力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今天跟大家在此分享的内容,甚至不能被看作是经验,只能当作是心得分享。
(一)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常常听到身边的家长朋友们感叹,家里的小家伙太不听话了,太捣蛋了,太爱惹麻烦了,几乎要将爸爸妈妈们逼到崩溃的边缘。
不听话的小家伙们,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探索型的。爱刨根问底,喜欢自己动手,喜欢参与。
我有一个朋友,她儿子今年六岁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经常投诉,说她家的孩子上课老喜欢插嘴。用老师的话讲,哪里都有他的事。还常常喜欢给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大人们做什么事情,他也都想参与一下,自己动手来试试。
这一类小朋友就是让大人有点烦。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根基。下面引用几句名人的话:
-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爱因斯坦
-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这一类小孩的家长们,我真的要恭喜你们,你们的宝贝将有十分的潜力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才。
第二种是力量型的。喜欢打斗,多动。
邻居家的小孩,三岁多了,精力非常旺盛,还非常淘气,在幼儿园总喜欢欺负同学,还经常把幼儿园或同学玩具弄坏。在家里更是调皮得很,家里东西各种乱扔,看到大人们生气,他还变本加厉。无论怎么跟他讲道理,总是不听,严肃批评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这一类的小朋友看起来有用不完的力量,到处找机会将力量释放出来。有时甚至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心理学解释,人类天生具有攻击欲。攻击性是人类的原始力量的展现。所以,这一类小孩的家长们,我也要恭喜你们,你们的小孩是非常有力量的,他们将非常有潜力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第三种是任性型的。想要什么,一定要到,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得不到,就大哭大闹,摔东西,打人。
我姐姐回老家了,他那2岁半的小孩太不听话了。我拿什么他就要什么,接个电话被他看到了,就吵着闹着要,离开一会儿就哭就闹,必须得让人陪着。乱扔东西,让他捡起来,不捡。电视里的动画片方没了,来了段广告,都要开始哭闹:我要看我要看!
这一类小孩的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学也有解释,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全能自恋”的主子,刚出生的小孩会认为全世界没有别人,只有她自己,她就是世界的中心。佛主降临人间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实每个小孩的感觉也是一样的。合理的自恋,会产生一种统治世界的能量。所以,这一类小孩的家长们,我更要恭喜你们,你们的小孩将非常有潜力成为领袖人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这话说得真的是没错!
(二)放松,不要使劲!
所以,爸爸妈妈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认识你们家小孩的种种表现的本质,接纳它,甚至欣赏他。
当你家小孩向你刨根问底纠缠不休时,你能不能表情欣慰的跟他说一句:“小宝,你太棒了,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连妈妈都答不上来!”
当你家小孩在家里上窜下跳时,或者缠着你要与你玩打架游戏时,你能不能镇定地说一句:“小宝,你太有能量了!”
当你家小孩坚持拒绝你要求他做的但在你认为很有道理的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能主动妥协并轻松的来一句:“小宝,算你厉害,我尊重你的选择!”
无论你家的孩子多么调皮捣蛋不听话,家长们首先应该放下你们的纠结、苦恼、对抗、厌恶等一系列情绪,放松,不要使劲。重要的话说三遍:
放松,不要使劲!
放松,不要使劲!
放松,不要使劲!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下面这段话让我深有启发:
我使劲,是“1”,同时有“-1”产生。
1与-1,看似绝对对立的。那么,使劲时,我即是在制造可怕的冲突。
这太耗神,所以要归零。
归零,才安静,才安心。
但不使劲,并不意味着让家长“无为”。从本质上看,虽然每个小孩都是潜力巨大的天使,但如果家长处理不好,这股能量将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偏出正道。那,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来“管”我们的小孩?
其实,大多数的父母并不缺少具体的方法理论来管教我们的小孩。但真正能够影响小孩的未来发展的唯一的武器就是“爱”。据我观察,一些父母缺少的,往往正是对爱的理解。
(三)不带任何条件的爱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有一阵子,我四岁的儿子常常跟我玩这样的心理游戏。由于儿子是老二,在家里爷爷奶奶都比较照顾他,他与10岁的姐姐冲突时,爷爷奶奶都是让姐姐让着他。我在家时,常常跟姐姐说,你不用让他。有一次,姐姐玩一个玩具,他上来就要抢,姐姐不给;于是他过来找我求助,说姐姐不给他玩具玩。我说,你自己去跟姐姐商量吧。结果,他生气了。接着全家人吃晚饭时,他就宣布说,他现在最喜欢的是爸爸了,妈妈被排在了最后一位。我说,随便你怎么排,我才不在乎呢。你不喜欢我,我也照样喜欢你啊!说完,狠狠地亲了他一口。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两次,后来他就不再说这样的话了。
每次他犯了错误或不足,我给他指出来的时候,我都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知道,批评与爱无关。
我想让他知道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是那样爱他。哪怕他不爱我了,我也照样爱他。这样有助于帮他树立自己的价值感、安全感、以及与与父母之间的无间的信任感。
我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喜欢你了。这话里透露的,便是“带有条件的爱”,意思是,你得按我的意思来,否则,我就不爱你了。家长们是不自觉的希望用爱来要挟自己的小孩就范。小孩在这样的爱中,会惶恐不安;他会为了自我保护而不愿意接受批评或承认错误;他不能成为他真实的自己;或者开脆放弃与家长“爱”的链接,不再听家长的任何话。
有一次,女儿生病,喉咙疼。上学前,专门带她去医院看了医生,开了药。因为不是很严重,然后就送她去学校。路上,我要女儿把药先吃了。女儿吃了其中的一种,另外一种硬是不肯吃。我一再坚持,她还是不吃。后来我就失去耐心了,情绪也上来了,女儿感受到我的情绪,眼睛里便开始有泪花。当时,我一句话到了嘴边又咽下去了。我本想说:“你再这样不听话,以后生病我懒得管你了。”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我安然感受到,女儿的坚持正是表达她自我的一种很好的能量,她一定有她的拒绝理由,如果我再逼她就范,那岂不是扼杀她的自我吗?当下,我放松下来,说:“好吧,不吃就不吃。病总会好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一些父母很容易跟孩子较上劲,心里会说:我就不信制服不了你这小鬼!真的是没有必要。你爱你的孩子,就应该让他成为他自己,不要给爱设置任何条件。
(四)爱是与子女的感受链接
在这一点上,我也曾经做得很不够。
去年的有一天,我带着女儿去一个贫困山区参加一个希望小学的活动。有一个环节是到访者与学生们交流互动,我想这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就跟女儿讲,上台去介绍一下自己,分享一下。女儿不敢上台。我就不断的鼓励催促她上台。有好几个其他小朋友都上去了,她还是犹犹豫豫地不敢上。后来,显然,我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连推带拉,结果却把女儿搞哭了。我自己生了一肚子气,女儿一整天的心情也很糟糕。
家长们从自己的角度,会把这种行为当作是爱。可是,却没有真正与孩子的感受链接起来。当时,如果我能感受女儿内心的焦灼一点都不亚于面对一次重大的挑战,我就不会那么急功近利。
前几天,有一个类似的事情发生。公司组织郊外旅游,许多同事带也小朋友一起参加。在路途中,小朋友们被组织起来自发的表演节目。有一个同事家的女孩,十岁,名叫玲玲。开始的时候也是犹犹豫豫地不敢上前。后来,被大伙催急了,干脆赌气不表演了。我注意到,当其他的小朋友们一个个抢着上台,表演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姑娘蹲在座位下面,偷偷地抹着泪。我稍稍的移过去,与她坐在一排座位上,把她扶起来也坐在座位上。我们不说话,她头朝着窗外,枕着自己的手臂,我把一只手轻轻的搭在她的肩头。过了一会,周围的同事又嚷起来:“玲玲,轮到你啦!上台!”我朝大伙大声回应道:“玲玲说这个不好玩,她才不想参加呢!”之后,我感觉到小姑娘开始放松下来,过了一会,她开始小声的唱起了一首歌,只有我和她能听得到。我随着歌曲的节奏轻轻地拍着她的背,等到唱完时,我大声说:“玲玲,你唱得太好啦!真的!要不要再大声点,让后排的叔叔阿姨也欣赏一下。”小姑娘点头,又唱了一遍,声音更大了些。等唱完了,后排的同事们也都鼓掌称赞。我说:“玲玲,你真的唱得很好,想不想走到前面去,给大家表演一个?”没想到,小姑娘真的同意了。当她走到前面开始表演时,我就知道,她已经从挫败中走出来,无论表演好坏,她战胜了她自己。这一整天,她都将是自信而快乐的。
孩子的行为不是控制在大人的手里。当父母有能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感受链接,你就能用爱去支持他们。
在最近的两个事情中,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验。
上周,我带儿子去做上学体检。儿子非常勇敢,在抽血时,他一声未哼。我问他,你疼吗?别的小朋友都哭了,你要疼,也可以叫一叫啊。儿子笑着不回答我,只说:“你猜。”过了没一会,我们排队做别的检验时,儿子靠在我的腿边,向我伸出的双手,要抱的样子。我立即感受到他的真实的需求,一把将他抱起来。他趴在我的肩头,我感觉他整个身体都是软软的,很无力的样子。很欣慰此时自己的肩膀能让他放松。
如果此时,我不能感受他的需求,完全有可能粗暴地拒绝他。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我与他的情感的链接中断,他对我的信任与依赖久而久之,将会崩塌。
儿子因为转学到新的幼儿园。离家很近,大约三百米的距离。头几天送他去上学,儿子都会说:“妈妈,抱一会。”这种情况以前是不会的。当他提这要求时,我感觉到他内心的需求,而不是自己懒得走路,或撒娇耍赖。于是立即就抱了他。走到快到校门口的时候,儿子就自动说:“停、停、停,让我下来。”我放他下来,他自己便精神抖擞的大步向校门走去,生怕校门口的老师看到了我抱他的情景。儿子是要带着这短暂的妈妈的拥抱去陪伴他渡过一天的没有妈妈的时光啊!
我突然明白,小小的孩子在外面的世界,已经不得不学会了“装乖巧、装勇敢、装积极。”只有在父母面前,他才有机会表达他真实的自我。如果父母不能与孩子的真实感受链接,对他们的渴望、期待、恐惧、紧张给予支持,他如何信任父母、甘心情愿的受父母的影响呢?孩子又如何能成为他自己呢?
每个小孩都是天使。各位爸爸妈妈们,请爱上你家的“捣蛋鬼”。用你们不带任何条件的爱,与他们的内心感受链接,让他们从你的言语和行动中真正感受到,他自己是一个受人喜欢的人、有价值的人!也让他们相信,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的安全港湾!当她或他充分地被爱、被注视、被包容,他们就不会再是“捣蛋鬼”,他会心甘情愿的让自己听从和模仿那个爱他的人!
(完)
墨家精神。
墨家文化,墨家,墨家代表人物,墨家巨子,墨家思想
墨家文化,墨家,墨家代表人物,墨家巨子,墨家思想捣蛋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爱上你家的“捣蛋鬼”发布于2023-10-24 23: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