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一念无明,造就生命的轮回

 

最新上映的电影《一念无明》,它以接近残忍的写实手法,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中产梦堕落,心神支离破碎,陷入狂躁与郁结的精神病状之间,在精神病康复后,又不得不挣扎生活的痛苦历程,刻画出一组病态的众生相。

 

这一组病态的众生相,展现出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每个人似乎都很无辜、很善良、很努力,但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伤害周围的人,都是刽子手,在被别人推入到命运深渊的同时,也把另一个无辜的人推向命运的深渊。

 

也许,这就是生命的轮回,而“一念无明”是最根本的动力。

 

但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作出任何评判和指引,而只是透过情节的波澜起伏,让观众自己来一次刻骨铭心的反思。

 

那么,这一念无明,到底是什么?




(一)恨,就是那一念无明

 

在整个影片中,都弥漫着控诉的气息。

 

首先是男主角阿东的母亲。

 

她自从嫁给丈夫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控诉当货车司机的丈夫,骂丈夫没用,窝囊废,把丈夫逼出了家门。除了每个月定时给生活费,丈夫便很少回家;于是她又骂丈夫没良心,不顾家,丈夫索性不回家了。直到她后来得了精神病,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的时候,丈夫也躲得远远的。

 

她最宠爱的二儿子阿俊,自从去了美国,就不回来了。她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整日的念叨:“他会回来的!他会接我去美国的!”然而,一转脸,却将对二儿子所有的愤恨发泄到大儿子阿东身上:“你这个没良心的!你就是想要我早死!……”

 

大儿子阿东按理说,相当孝顺了,在母亲屎尿失禁,日日梦语、夜夜癫狂的无数个日子里,一直陪伴在母亲的身旁,给母亲清洗、按摩。可是换来是,却只是母亲无情地指责,只要她稍有不顺心、不满意、不快活,就立即爆发出来,指着阿东,又打又骂。

 

这位母亲,通过绵绵不断地控诉,就想让人知道她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女人!周围的人都是多么的可恶!确实也博得了观众普遍的同情。

 

除了阿东的母亲,另一个控诉的女人是阿东的未婚妻Jenny

 

Jenny是一个好女人,她只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生养两个孩子,过一个普通中产阶层的生活。按理,这样的梦想是不过份的。可是,为了满足她的中产梦,阿东借了朋友的钱炒股,结果亏了几百万;当Jenny提出要将阿东的母亲送到精神病院,虽然阿东以粗暴的方式拒绝了Jenny,但在内心深处,阿东开始对母亲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束缚开始反抗,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阿东无意识的杀死了母亲。结果,阿东被警察带走了,后来鉴定是精神病症,被送到精神病院。

 

Jenny的梦想破灭,她为了自我拯救,加入了基督教会。她在教会的集会上公开的控诉阿东带给她的灾难,声泪聚下。

 

虽说女人在表达情感方面常常更直观,但并不意味着男人就不会控诉。男人不会用语言控诉,常常直接将愤怒化为行动。

 

阿东隐藏了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仇恨,但他却将母亲杀死了。(虽然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由潜意识主导的谋杀)。

 

阿东父亲对阿东母亲的怒火,使他开脆就将她遗弃。

 

阿东的朋友对社会的不公与压力忍无可忍,他索性从交易大楼高处纵身一跳,绝尘而去。

 

还有阿东的弟弟,这个受到最好的呵护,成长为青年才俊的人,看似不应有恨。但他很显然痛恨他的原生家庭,他一走了之,去了美国,只希望永远不再回来。

 

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控诉着别人。

 

因为恨,所以控诉。恨便是那一念无明。



 

(二)自己过得不得意,都是别人的错,所以,我恨!

 

自己过得不得意,都是别人的错。这个逻辑只在一种情况下是正常的,那就是对小婴儿来说。

 

因为小婴儿在一岁以前,它与母亲是共生的,在这期间,母亲要对它的所有需求负责。但小婴儿逐渐长大,它需要逐步实现与母亲的分离,形成它自己的独立人格。

 

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必须自己做出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哪怕是天灾人祸——环境恶劣也好,遇人不淑也好——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负责。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的命运和选择造成的,他去恨谁呢?有谁可恨呢?

 

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放弃了选择的权力,然后又要别人去承担后果。

 

阿东的母亲未出嫁时,她的父母自视盛高,给她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一位在当时收入颇丰、人人羡慕的往返香港大陆两地的货车司机。但由于这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所以从结婚那天开始,她就抱怨指责自己的丈夫,把自己一辈子的不幸全归罪到丈夫身上。

 

为什么她的婚事要交给父母作主?

为什么她的人生幸福要交给丈夫实现?

 

中国女人新婚时常对丈夫说一句话:“我以后就是你的人了。”结婚后,自己的命运就交给丈夫安排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呢?

 

想想,我们是不是常常因为害怕承担后果,所以干脆放弃选择的权力?

 

把自己交给别人,这是最简单的活法。但有一点错了:你虽然放弃了选择的权力,但最终也没有人有责任和义务帮你承担后果。


人生永远是后果自负。

 

说到底,独立人格很重要。

 



(三)独立人格之下,我去恨谁?

 

罗振宇分析中国的男女婚恋关系,提出一个词:残化媾和,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家庭关系是如何的摧毁“独立人格”的。

 

在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夫妻双方要想有牢固的关系,就必须先将自己“残化”,再用这个“残化”的身心自我与另一方进行“媾和”。这样的夫妻关系就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但不是因为“爱”而离不开,相反,常常是彼此藏着深深的恨,却无法离开。因为已经被“残化”了。

 

阿东与她的母亲,一个是巨婴,一个是巨婴客体。母亲象巨婴一样时时刻刻对客体进行侵略、剥削;阿东象母亲的客体一样随时响应着。表面上是一幅母子情深的温馨画卷,实际却埋伏着仇恨。

 

阿东的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为了母亲,为了女友,他压抑了真实的自己,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他最终得了燥郁症精神病,这是一个不幸的好人!

 

正是这样一个好人,怀着深沉的恨,他杀死了他的母亲,又将未婚妻置于人生的绝境。并将给父亲的晚年带来无尽的负担。

 

请先不要做好人,先把自己过好再说。

 



(四)把自己过好,就是对周围的人好

 

在这个影片中,有一个反面的角色,但却是我比较认同的。

 

这个人就是阿东的弟弟阿俊。母亲将对父亲的恨意投射给了大儿子阿东,却将对自己的怜悯与爱投射给了二儿子阿俊。阿俊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表面上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而实际上,他做出了一个对自己的人生命运负责的选择:他选择了逃离,逃离母亲的爱,否则他就要被爱吞噬,面临与阿东差不多的下场。

 

也许,他看上去是冷酷无情的,但他是有希望的。他已经摆脱了家庭命运的轮回,不会再将恨与不幸带给他自己的家庭。甚至,当他经济好转的时候,还给父亲和哥哥提出金钱的支持。

 

而相比之下,阿东完全舍弃了自我,却陷入到母亲的命运轮回之中:得精神病的母亲死了,他自己又得了精神病。继而,又害了未婚妻,害了父亲。

 

如果你暂时没有能力对他人好,那么,请先把自己过好。把自己过好,就是对周围的人好。

 

电影里还有一个片段——这是整部电影中唯一让人感觉到阳光和希望的部份:

 

从精神病院康复回家的阿东,终于找到了未婚妻Jenny。阿东满怀着对Jenny的愧疚,约Jenny在一家餐厅吃饭。Jenny的表情是异常复杂的,内心对阿东充满了愤恨,但她终于忍耐着,按照基督教导宽恕之道,谎说自己过得很好,有很多朋友的支持,现在充满了力量。在那一刻,阿东一下了释然了,他感觉生活在向他重新招手,他主动约邻居的年轻黑人打球,和隔壁家的小朋友到天台上种花……以为自己心爱的人过得很好,阿东眼看就可以获得了重生。

 

只可惜,Jenny的“过得好”是装出来的,当真相大白时,阿东的世界再一次崩溃了。

 

Jenny是可以把自己过好的。她没有必要去帮阿东承担什么。阿东也一定不会让她帮他承担。为什么人总是喜欢把别人的过失或责任揽在自己的头上?还以为这样就是对别人好呢?

 

很多时候,特别是亲人之间,把自己过好了,就是对身边的亲人最好的报达。

 



结束语

 

生命中的人和事,总是一环扣一环,后一环是为了解决前一环的问题,这就是轮回。

 

武志红说:轮回并不能直接切断,但可以通过觉知,而松动它。

 

让我们时时觉知自己,不要有“恨”,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完)




墨家文化,墨家,墨家代表人物,墨家巨子,墨家思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恨,就是那一念无明发布于2023-10-24 23:12:02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