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曾子的大学第六章之格物,本篇内容很短,为了更好的能看懂内容,文中举例了宋代理学家程颐、朱熹、王阳明的有关学说,目的只有一个,因文章所谈论的有限,意在抛砖引玉。所谓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本篇中心思想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也是儒家三纲八目之中的基石。


宋代理学家从程颐开始,"格物致知"便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讨论。他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格物即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其做法"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在这个从逐渐积累到豁然贯通的过程中,含有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一些合理观点。


朱熹在程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认识论及其方法。他认为,知在我,理在物,这我、物之别,就是其“主宾之辨”,认为连结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朱熹训“格”为至、为尽,至:谓究至事物之理;尽:穷尽之意。他以“物”为事,其范围极广,既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亦包括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规范。“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


朱熹认为格物的途径有多种,上至无极、太极,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虫,皆有理,都要去格,物的理穷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广。由格物到致知,有一个从积累到豁然贯通的过程。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递进。穷理须穷究得尽,得其皮肤是表也,见得深奥是里也。人们必须经过这样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达到对理的深刻体认。


明代王阳明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这样格下去人的一生时间实在有限。他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从“心即理”学说出发,认为格物的着手处,应是体认本心。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阳明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王阳明的心学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便是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在你收听内容时最好边看文字边跟语音同步一起,这样能更深入听懂内容,下面我们开始原译文精彩内容!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下面为补充解读:

对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做书呆子的误解,正如王阳明提到的要知行合一。西方哲学家马克思在实践上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统一性不可分割,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理论也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以此获得经验,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正确性,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了才能真正掌握,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从古到今,当我们要学某种知识、某种技能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这不是用来说的也不是用来吹的,当“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把梨子亲口吃一吃。”人们总不能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总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以上内容为大学第六章之格物篇,如果你想听到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左上角的蓝色字体,宗教哲学诸子百家,收听,你还可以在菜单里直接回复关键字:语音两字,语文的语,声音的音。按上面的目录直接回复相应数字就可以免费听到宗教哲学诸子百家等新鲜内容了。最后你要是觉得不错你就分享给你的小伙伴,有你的支持我们才能提供更多的精彩内容。致此谢谢大家!


诸子百家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学-格物-知行合一发布于2023-10-23 21:51:39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