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吕氏春秋的论人篇,中国古代有很多鉴识人才的办法。如一匹再好的千里马也要遇见伯乐这样的人,慧眼识人是古人一拿手绝艺。在各朝各代的宰相官位做那么大,掌管一国之大小事物,如他想要更好的治理国家,也必须具备伯乐的本领,把更多的千里马从他这个大本营中不断地识别出来,甚至还有破格提用挑选出来为他所用。本篇中的《 论人 》一篇,堪称是中国较早的识别人才法。里面有提到“八观法”和“六戚四隐”从两个考核人的标准,来观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能不能做大事情,能不能有担当。下面我们一一例举八观法和六戚四隐,这也是本篇核心重要部分,不可不察。

何为八观法:

1.通则观其所礼:是指一个人在命运通达的时候,礼遇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成为他的门上贵客,每天形影不离、朝夕相处。

2.贵则观其所进:是指一个人在地位高的时候,能够提拔、栽培更多人的时候,提拔的是什么样的人。这能够反映一个领导者在用人上的取向。

3.富则观其所养:是说当一个人富有的时候,他是否有周济穷人的恻隐之心,推己及人的儒家博爱情怀。

4.听则观其所行:就像孔子所讲的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是讲一个人言行是否如一,是否能够说得到也做得到。

5.止则观其所好:这句话尤为重要,是指在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能不能够把持住自己,约束自己的身心,也即儒家慎独的功夫。

6.习则观其所言:是指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是否有自己的心得、体悟,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7.穷则观其所不受:是指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否做那些不义之事,攫取不义之财。这是衡量一个人做事能否突破底线的一种状态。

8.贱则观其所不为:是说地位低贱的时候,是否做了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何为六戚四隐:

1.喜之以验其守:当他喜悦、兴奋的时候,要考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放开。

2.乐之以验其僻: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他的癖好。

3.怒之以验其节:当他愤怒的时候,要看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惧之以验其特: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哀之以验其人: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苦之以验其志:当他经历苦难的时候,要看他所秉持的志向。

此是“六验”。

《 吕氏春秋 》的“八观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到了三国时期,人才竞争的态势更趋强烈,魏国一位大臣刘劭写了一本《 人物志 》,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声音、相貌、气味等,探讨一个人能够担当什么样的职务,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本书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被西方的管理学引用过去,英文版名字为《 人类才能的研究 》。在这里声明我们不想提倡人性本恶或本善问题,也不是刻意制造教条用来框架大家的行为准侧,只是多一份阅读多一份清醒,在你收听内容时最好边看文字边跟语音同步一起,这样能更深入听懂内容,下面我们开始原译文精彩内容!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何谓反诸已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後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则复归於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

做君主的方法很简单,君主要奉行的原则就在近旁。最高的是向自身求得,其次是向别人寻求。越向远处寻求的,离开它就越远,寻求它越花力气的,失掉它就越远。

什么叫向自身求得呢?使耳目适度,节制嗜好欲望,放弃智巧计谋,摒除虚浮伪诈,让自已的意识在无限的空间中邀游,让自己的思想立于无为的境界。象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危害自己的身心了。没有什么危害自己的身心,就能略知道事物的精微,知道事物的精微,就能够懂得事理的玄妙,懂得事理的玄妙就叫作得道。


那万物,得道而后才能生成。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适应事物的变化,博大精深,不可测度,德行就会彰明美好,与日月并列,不可熄灭。豪杰贤士就会随时到来,从远方来归,不可遏止;精神、气就会畅通,无所束缚,不可持守。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能重新返朴归真,嗜欲容易满足,所取养身之物少而有节制,不可支配,就会超脱世俗,怡然自乐,内心洁白,不可污染,就会威武不能使他恐惧,严厉不能使他害怕,不可屈服。

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肌肤,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戮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於王。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

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举动与事合宜,随着时势应酬交际,不可困窘,就会举止依照礼数,取与遵循事理,不可迷乱,就会言无过失,感于肌肤,不可改变,就会奸人窘困,贤者显达,不可隐匿。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象天地一样,那么,什么事情不能胜任?什么事情不能得当?这就象驾驭马车的人,反躬自求,就会车轻马快,即使跑很远的路再吃饭,中途也不会疲倦。


过去,古代亡国的君主认为罪在别人,所以每天杀戮不停,以至于亡国仍不醒悟。夏、商、周三代兴旺发达的君王,认为罪在自己,所以每天勤于功业,从不松懈,以至于成就了王者大业。什么叫向别人寻求?人同类而智慧不同,贤与不肖相异。人们都用花言巧语来替自己防范,这是昏君惑乱的缘故。

凡论人,

通则观其所礼,

贵则观其所进,

富则观其所养,

听则观其所行,

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

乐之以验其僻,

怒之以验其节,

惧之以验其特,

哀之以验其人,

苦之以验其志。

大凡衡量,评定人:

如果他显达,就观察他礼遇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他尊贵,就观察他举荐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他富有,就观察能赡养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他听言,就观察他采纳的都是什么。

如果他闲居在家,就观察他喜好的都是什么。

如果他学习,就观察他说的都是什么。

如果他困窘,就观察他不接受的都是什么。

如果他贫贱,就观察他不做的都是什么。

使他高兴,借以检验他的节操。

使他快乐,借阻检验他的邪念。

使他发怒,借以检验他的气度。

使他恐惧,借以检验他卓异的品行。

使他悲哀,借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

使他困苦,借以检验他的意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以上八种观察和六项检验,就是贤明的君主用以衡量、评定人的方法。衡量、评定别人又一定用六戚、四隐。什么叫六戚?即父、母、兄、弟、妻,子六种亲属。什么叫四隐?即朋友、熟人、乡邻。亲信四种亲近的人。在内凭着六戚、四隐,在外凭着八观、六验,这样人们的真伪、贪鄙、美恶就能完全知晓,没有遗漏。就象是避雨一样,所往之处无一处没有雨水,无所逃避。选就是先代圣王用以识别人的方法-。

以上内容为吕氏春秋的论人篇,读完本篇,一面检讨自己的同时,也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每天品一篇古文,在身体良好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健康的精神。如果你想听到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左上角的蓝色字体,宗教哲学诸子百家,收听,你还可以在菜单里直接回复关键字:语音两字,语文的语,声音的音。按上面的目录直接回复相应数字就可以免费听到宗教哲学诸子百家等新鲜内容了。最后你要是觉得不错你就分享给你的小伙伴,有你的支持我们才能提供更多的精彩内容。致此谢谢大家!



诸子百家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吕氏春秋-被人赏识 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发布于2023-10-23 21:45:26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