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人道也;德者,天道也。
楚简《五行》中讲,善,代表人道;德,代表天道。人道集大成的君子,修养从人道升至天道,达到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的大人境界。
性命与天道之学,是中国文化之核心。存其心,养其性,事其天,立其命,生死一道,是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
孔子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孟子言“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礼记·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翟玉忠老师著《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阐释了从人道达及天道的修证心法。
楚简《性自命出》论性命之学,以人的心性为立足点言天人之道;融合人间礼乐之教与天道成德之学;重视礼乐的教化,导人道之善行,许天道之德业。
荀子言“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又言“礼者,人道之极也”。“圣人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
诸子百家论大道,皆始自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从人道向天道升华的路径和方法,所以圣人“研几”,“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发现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创未来。
儒家五行,仁、义、礼、智、圣,强调诸德成于心,心是修身的起点。
《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重在德行,德行者,“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郑玄注)。
《荀子·荣辱》:“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
《礼记·中庸》言君子修身之法,五达道,三达德。五达道者:“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三达德者:“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道以德行为本。《礼记·礼器》“天道至教,圣人至德。”
智慧之实,唯变所适。《礼记·丧服四制》唐孔颖达疏:“量事权宜,非知(知通“智”——笔者注)不可。”
安乐之源在德行,善行。楚简《五行》强调“不乐则亡(无)德”,“乐则有德。”
德行、智慧、安乐三位一体,中国文化形上形下、世出世间圆融无碍。(《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
如何践行天道?正如《易经》所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者,穷人性之理也;尽性者,尽心也。
核心是以人道——人及人生为基础。《孝经·圣治》引曾子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性自命出》“凡道,心术为主。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行水治水之道、御马之道、艺地务农之道。而“心术为主”者,即统摄水利、交通、农业三者的治道,也就是人道。同为郭店楚简的《尊德义》说:“圣人之治民也,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
君子集大成:仁、义、礼、智、圣五行和合,“金声而玉振之也”,亦即内圣外王的大学之道。《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集大成是成人、大人的生命境界。《说苑·辨物》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始于自然之情性,成于仁义礼乐。
修己治人,国家必兴。楚简《五行》:“圣人知天道,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礼也。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兴。”
人道天道,善心为要,成圣成贤,人人有望。
有志者勉哉!
诸子百家,杂家学派,杂家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从人道达及天道的修证心法——读翟玉忠先生《性命之学》发布于2023-10-23 20: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