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科普

相信很多同修都读过《萨祖炼性歌》,语言非常直白,里面没有晦涩难懂的字句,但其中蕴含着很多修行道理,也体现了萨祖对世人的谆谆教导。本文主要以弟子小白的角度分享一下对《萨祖炼性歌》的粗浅理解。其实里面有很多地方做不到、也做不好,仍然需要努力用功,不断修正自己。另外,文章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同修多多指正。

叹修行,不可缓,大限到来后悔晚。

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生无常,不要借口俗事繁忙,想着不忙了再去修行,岂不知生在世间往往都是“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何曾有真正的“不忙”?大限到来,后悔晚矣。

急退步,习柔软,随着方圆就长短。

“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德经也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修行要把内心修的柔软,不去争强好胜、招惹是非,应一切随缘。

觉照存,防危险,动中取静凭慧剑。

觉照存:时时刻刻观照内心,妄念一起,马上知晓,不跟念头跑,不着相。

危险:即念头起来跟着跑。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是着相,我们之所以在轮回大海中头出头没,无有了期,皆因此病。虚靖天师的《心说》提到“不怕念起,唯恐觉迟”“瞥起是病,不续是药”,都是让我们念起即觉,时刻觉照。防危险即时刻觉照。

“动中取静凭慧剑”,动者,我认为是日常一切活动,包括工作、言谈、吃饭、睡觉、屙屎放尿等;静者,此处即是定,即心不妄动,并非打坐才是入定。岂不闻,大定者,无出无入,时刻在定中;“慧剑”乃觉照,如何在一切活动中做到心不妄动(动中取静),就是时刻保持觉照,斩断一切烦恼、妄念。

为炼性,胜心免,人前逞能总不敢。

磨炼心性,就不要有好胜之心。争强好胜,归根到底还是心不空净。

私要除,过要减,总要吃亏无天谴。

欲望要不断的消除,除掉不好的习气,人犯的所有过错,都是因为欲望、着相之故。古人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搞世间学问是增法,而修行却是减法,应不断的除习气。

吃亏并不是坏事,无形之中消除了我们的罪业,《太上感应篇》言:“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那债主,瞪了眼,急速低头心方坦。

讨债的来了,过去世你欠他的,要明白这一世得还他,冤冤相报何时了,还了就好了,不要与之冲突。

凭他辱,任他贬,好似凉水喝几碗。

任他辱骂、贬低,心里就像喝几碗凉水一样无所谓。他的辱骂并未伤你分毫,就像举火烧天一般。

色不变,气不喘,心火下降回光返。

不要因他辱骂、贬低而动气,此时应观照内心,如如不动。色变、气喘是动心的生理表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善恶境界都不应着相动心,应于一切善恶境界,如如不动。

打骂完,帐勾点,本利全交数不短。

等他打骂完毕,债就还了,互不相欠。

事已毕,心不烦,这是炼性真效验。

债还完毕,心不要烦恼怨恨,烦恼怨恨反而又污染了内心,损害了身体。

其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皆应如此。做事时,如他人在做一般,事后心空,如鸟过天空,不留痕迹,像没做过一样,这样就不会被事后的褒贬而或喜或忧,此亦是日常炼性之妙法。

无明尽,罪苦满,回头莫把别人管。

投生人身,多是因为无明未除,罪业未消,“回头”在此比喻修行,生而为人又有机缘修行,太难得了!人生无常且短暂,不要再去搞人我是非、多管闲事了,这些都是浪费时间。

舍皮囊,不顾脸,六门紧闭心灯点。

身体是一副裹着屎尿的臭皮囊而已,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去管这个身体,身体不健康也是不利于修行的,此处是说,不要太把心思放在身体的享受上面。好面子也是人人都有的不良习气,修行应该放下面子。

眼、耳、鼻、舌、身、意会导致我们内心不净,因此应该紧闭六门,使心时时空净。

访名师,去学懒,污垢洁净全不管。

名通明,即明师。修行不应闭门造车,应该主动拜访明师,随师修行,既遇明师,不要偷懒,也不要在乎修行环境之洁净与否,多把心思放在修行上。

身外物,不着眼,酒色财气永不染。

既然修行,身外之物,不要挂碍了,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修行。

“酒乃穿肠毒药”,酒后易乱性,喝酒后容易做出格的事情,易犯戒,故而戒之,或少饮,另外酗酒伤身,不利于修行。

“色乃刮骨钢刀”,吕祖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汝骨髓枯”,修行人不可纵欲。

古人云:“富贵难修道”,财多易障道,钱财多了容易增加执着和贪欲,亦或导致骄奢淫逸。此处并非说修行不可以赚钱,毕竟“法侣财地”不可缺一,此处是警示我们不要贪婪,不可以敛财。

不说长,不道短,红尘世界一刀斩。

选择了修行,就应与凡夫不同,不要整日东家长西家短,是非不断。

虚靖天师云“立我争人昧休歇,甘受碎身并拔舌”,不去搞人我是非,不去评论俗事的是非善恶,这些都是不利于修行的,且没有任何意义的话语,将来可能还要遭受碎身、拔舌之苦。

“红尘世界一刀断”,这里并非消极的对世间事物一概不理、隔断联系,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做到的。此处应该是斩断烦恼之义,是我们尽管积极应对一切俗事,但不要起烦恼,做事如他人在做,事过心空,如未做一样,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虚靖天师说的“饥愤渴饮困时眠,万死千生没交涉”也是此意,“饥愤渴饮困时眠”,我认为不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都不管,应该是比喻随缘应对一切事物;“没交涉”就是不相干的意思,整日随缘做事(饥愤渴饮困时眠),心空荡荡的,无有任何挂碍(万死千生没交涉)。

十二时,意不散,心与相同真性显。

十二时即十二时辰,指全天都不要懈怠,时刻看好内心,心是很容易乱跑的,《西游记》喻其为心猿,就是说,心像猴子一样乱动。所以我们修行不应该只是打坐的时候让心定下来,其他时间就放野马,而是应该24小时用功。

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这样不懈的用功,久而久之,才会悟到“心与相同”(心即相,相即心),也就是王阳明说的“我心既宇宙,宇宙既我心”,到这也就悟到了原本具有的、未曾须臾离的真性(道)。

道、心、真性、自性是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虚靖天师在《心说》中提到“强名曰道,强名曰神,强名曰心,如此而已”。

其实真性一直具有,从未间断,只是我们不经过修行,不会深刻明白和相信,岂不闻“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在屙屎放尿处”,虚靖天师也说 “空劫以前本来之自有也”,万事万物,乃至一切动作行为,都是真性(道)的显现。

重积德,魔自远,功行圆满得自然。

悟道之后,要多多积累功德,行善助人,就像当年萨祖一样,咒枣书符、施财合药、治病救人、造福百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积功累德,邪魔外道自然远离,将来定会功德圆满,得道飞升。

以上是后世弟子对《萨祖炼性歌》的粗浅理解,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让更多的同修能深入理解其义、践行其旨,方不负萨祖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文字整理/华楷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修行小白对《萨祖炼性歌》的理解发布于2024-01-26 12:29:43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