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科普

“盐”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维系人类生存重要意义的物质之一,同时盐也有“百味之王”的美称。《说文解字》注释:“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意思是说:盐就是卤,自然形成的称为“卤”,经过人力加工的就称为“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盐的知识。

一、盐的起源

相传炎帝时期,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首领名叫夙沙。他高大勇猛、聪明能干。有一天,他在海边打了半罐海水刚放到火上煮,突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打死的野猪回来时,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只在罐底部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了一点尝了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烤熟的猪肉沾着它吃,感觉味道很鲜美。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从此以后,盐就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了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据《中国盐政史》记载:“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由此得知夙沙氏以海水为“卤”,煎煮后得到了“盐”。后人称夙沙氏是中国煮海成盐之鼻祖,尊崇其为“盐宗”。

二、古人对盐的分类

“盐”字本意是“在器血中煮卤"《说文》记载“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盐需要一定的工艺制作来提取。现代人更多熟知的只有食盐和粗盐,中国盐产地各异,工艺亦各有不同,品种甚多。古代的制盐法技术多样,汉代《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盐品就有3种,戎盐、大盐、卤盐,到南北朝梁代《本草经集注》记载的盐品增至7种,可见盐的来源和制作工艺一直都在提高。

大青盐

戎盐,就是中国药典中记载的大青盐。《神农本草经》记载"戎盐,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蛊毒。"戎盐,既是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八石之一,又有增强视力、治疗目部疼痛、增益气血、强肌坚骨、杀灭蛊毒的作用。

粗盐

《神农本草经》“大盐,令人吐。"这里大盐,一般指未经特别加工的粗盐从自然界直接制得的盐,比如井盐、矿盐、海盐、湖盐等一般称为粗盐。粗盐所含杂质较多,不建议直接食用,进食粗盐后,容易"令人吐”,还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粗盐一般更多的是用来杀灭细菌、清洗创伤及保鲜等。外用还有盐包热敷法,用药材混合炒制的粗盐制作成盐包外敷关节或腹部,起到祛寒湿、止痛、调治老年人便秘的等功效。

食盐

食盐就是过滤除去粗盐中所有的不溶性杂质,然后浓缩结晶。《纲目》曰:(盐) 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

三、盐的药用价值

盐,自古也是一味药,具有以下功用:

1、清热、杀菌、利咽

早上喝点盐水有利于预防上火、引火归元。盐水还有消炎杀菌、呵护咽喉的作用。对于慢性咽炎患者来说,每天用淡温盐水含漱咽部,能起到较好的预防和缓解作用。上火咽痛,可含漱浓盐水,或直接用筷子粘点食盐,点在扁桃体,也可以清热、缓解疼痛。

2、通便

盐还能软坚,如果大便干燥,或者大便秘结,清晨饮一杯盐水,估计也有一定帮助。

3、补充津液

腹泻不止时,除了要尽快送院医治,还要注意服用盐水急救,避免脱水。

4、炮制药材

大家一定都听过“咸味入肾”的理论,中药各色盐制的方法较多,可细分为盐炒、盐炙、盐水炒、盐水浸、盐水蒸、盐水煮、盐水洗、盐水淬等操作方法。如盐制黄柏、知母,既引药下行,又增强了滋阴清热降火之效; 香附子盐水浸炒,则润燥而入血分,青盐炒,则补肾气; 盐水炒杜仲,引药入肾,增益补肾功效; 盐水拌泽泻,增强其利湿泄热之力。有些肾药也要用盐汤送服,也是因为咸归肾,能引药气入本脏。除此之外,盐还有擦牙固齿、解毒虫蛰伤等功效。盐之于中医养生,简便廉验盐虽好,功效多多,但也不能多吃。《黄帝内经·素问》有关于过食咸味危害的论述:“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咸味入肾,多吃不仅会加重肾的负担,引起肾水肿等症,肾气过盛会过度克制心,导致心气不足,会引起血脉病变。

盐不仅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也是我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还在医学上拥有多种应用价值。从夙沙首次制盐到各种盐品的出现,以及古代中医对盐的临床运用,这一自然的“百味之王”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虽然盐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平衡饮食,适度摄入才是明智之选。我们应该遵循古人的智慧,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灵活而明智地将其纳入到我们的饮食与生活之中。

文字整理/华枢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盐的妙用发布于2024-01-26 12:20:15

相关推荐